原标题:二月河走了,他在24史里没有找到的答案如今找到了
二月河走了,享年73岁。
他的头衔很多,很耀眼: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河南省文联名誉主席、河南省作协名誉主席、郑州大学文学院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但作为一个作家,他最让人熟知的还是他“帝王系列”历史小说:《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王侯将相潮起云涌,才子佳人过眼云烟,小说中编织的情节让人流连和深思。
小说并非正史,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二月河虽然把作品聚焦于康乾盛世,但他的作品中有对历史有独特的见解——
那时的中国,像落霞一样美丽
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为什么要写康熙、雍正、乾隆?
二月河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的很简单、很明确:
写皇帝并不是对皇帝情有独钟,而是这样的人容易带领全局。他们都是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而且他们所带领的时代又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次辉煌,在回光返照中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呈现出来。
虽然读者们把他的三部作品叫做“帝王系列”,但二月河却把他们称为“落霞系列”:文明在那时像晚霞一样绚丽,同时又存在一些很要命的东西,这就是太阳就要落山时的美丽与忧虑。
那时的中国有多么美丽?
康乾时期,中国实现了真正的大一统。三朝开疆扩土,北起萨彦岭、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南至南海诸岛,西起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东至库页岛,拥有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康乾时期,中国经济实力雄厚。康熙时,库存银仅有800万两。雍正时大力整顿,增至5000万两。而乾隆时,常年保持在8000万两上下。工业产值比当时欧洲所有国家加起来还多5%,GDP占全球的1/3,堪比当今美国。
康乾时期,中国农业高度发达。当时,人口迅速增长却是将盛世推向巅峰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乾隆末年,耕地规模达到10亿亩,18世纪末,中国的粮食产量能养活30%左右的世界人口,中国人口突破了3亿人。
康乾时期,中国文化发展集大成。在文学艺术、史学、哲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等各个领域,人才辈出,异彩纷呈。诸如《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仅康雍乾三朝一百多年间,官修各类书籍就达一百七十多种。
这些美丽,在二月河的“落霞系列”中都有表现,但万丈高楼仍会一朝倾覆,为什么?
朝野上下对于权力无原则地崇拜,官场内外对个人名利无止境的渴望和追求,经济上固步自封,文化上夜郎自大……二月河把这些在小说中描写得淋漓尽致,他更是指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
我们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却没有抓住机遇,与工业革命擦肩而过。我用这样的艺术形式来告诉大家,我们民族曾经发生这样的事情。历史总是在提醒我们,不要重蹈覆辙。
一个作家,有这样的历史观和责任感,成功并非偶然。
从留级生到知名作家
二月河出生的时候,恰逢抗战胜利,父亲欣喜之下,就给他取名凌解放,谐音“临解放”,期盼祖国早日解放。他的笔名也是来源于此,冰凌解放,正是迎春的二月河。
因父母工作原因,他多次转学,成了频繁留级的学生,21岁才高中毕业,毕业后参军入伍,在山西大同当了一名工程兵。那时,他每天都要沉到数百米的井下去挖煤,脚上穿着长筒水靴,头上戴着矿工帽、矿灯,腰里再系一根绳子,在齐膝的黑水中摸爬滚打。
听到脚下的黑水哗哗作响,抬头不见天日,人生的谷底莫过于此。
每天从矿井出来后,他就一头扎进了团部图书馆,什么书都读,甚至连《辞海》都从头到尾啃了一遍。其实,他心里既没有明确的方向,也没有远大的目标,只知道,如果自己再不努力,这辈子就完了。
除了读书,他实在找不出更好的办法来改变自己。
有媒体这样报道:在部队驻地附近,有一些破庙残碑,二月河就利用业余时间,用铅笔把碑文拓下来,然后带回来潜心钻研。吃透了无数碑文之后,不知不觉中,他的古文水平已经突飞猛进,再回过头去读《古文观止》等古籍时,就非常容易。
当他从部队退伍时,差不多把团部图书馆的书全读完了。就连他自己也没想到,正是这种漫无目的的自学,为自己日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正是这样,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康熙是历史文学的一片空白时,他才能抓住这样的机会。
盛夏酷暑,他把毛巾缠在手臂上,双脚泡在水桶里,既防蚊子又能取凉,左手拿蒲扇,右手执笔,拼了命地写作。几乎是水到渠成,1986年,他以笔名“二月河”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康熙大帝》。
二月河曾有过想通过当官有所作为的想法,但是在走上文学道路后转变了。成名后,省委组织部找他谈话,想让他担任省文联主席。
二月河对来者说,我第一不会管人;第二不会管事;第三不会管钱。不能管事,不能管人,又不能管钱,你叫我来干什么?找一个省文联主席容易,找一个二月河难。又想做官又想做事,也可能官也做不好,事也做不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想发财就做生意,要做官就不能想发财。
从此,官场上少了一个碌碌无为的官员,文坛上多了一个迎春的二月河,奔流不息。
用勤奋和定力解冻自己的人生,雕刻自己的作品,这样的作家,值得铭记。
贪官就像在太阳山上捡金子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二月河除了小说,还写过一本叫《二月河说反腐》的书。
书中对腐败有很多有趣的观点。
在书中,他讲了一个太阳山的寓言:太阳山遍地黄金,人们可以随便捡取。只是这件事只能在黎明前去做,太阳升起时,没有下山的人就会被晒死在山上。
贪官就像在太阳山上拾金子,因为控制不住内心的贪欲,总免不了被晒死的命运。即便是侥幸在太阳临出之际逃脱,去国外做了寓公,也绝不会比乡里的放羊老头或城里的板爷过得舒心自在,因为内心仍然躲不过太阳的照射。
贪腐之罪,自然是可以得到短期的世俗利益,但法律之罚与内心道德之罚时刻如影随形,这就是贪官无法摆脱的宿命。
二月河患有糖尿病,他在书里把腐败比喻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糖尿病:糖尿病是一个慢性病,不至于让人快速死亡,但可怕之处在于它带来的并发症,对于社会也是如此。
他写道:腐败一般不会导致国家速亡。怕的就是蔓延严重,导致并发症暴发。这就好比房柱为白蚁所蛀,人的骨质严重疏松,自有免疫力低弱至极。一旦战争、天灾、饥荒种种不祥降临,也就是“并发症”来临,那就只好医者束手仰天长叹了。汉亡于斯,唐亡于斯,宋元明清莫非如斯。
二月河说,如果谁发明出根治糖尿病的良药,一定要获得诺贝尔奖,谁能发明出根治社会“血糖高”的“药”,该获什么奖,我的想象就苍白贫乏了。
2014年两会期间,时任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参加了河南代表团的审议,二月河是河南代表团的人大代表之一。二月河对王岐山说:“《二十四史》我读完了。说实话,没有哪一个时期有我们今天的反腐力度,这恢复了老百姓对于党中央反腐倡廉的信心。”
王岐山则用“知音”作为回应:“二月河的意思我听懂了,因为我了解他,比他了解我多。他写的‘帝王系列’我认真看了。看了他的书,就能读懂他。知音是什么,知音是通过听音乐就能听懂作曲人想要表达什么。”
有人反对二月河的说法,说武则天为了反腐曾大批杀人,朱元璋残忍剥皮,那才叫“力度”。
二月河回应:那不叫力度。“真正的力度是从上至下地决心反腐,这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难找。我还没有见过哪个历史学家站出来说,中国历史上哪一时代,反腐力度要比我们现在大”。
就在两天前,关于反腐败斗争形势,中央政治局作出了新的重大判断:“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反腐败能否成功首先体现为执政者是否有坚定的政治决心和政治毅力,这也是反腐败领导力的首要条件。
清醒冷静、坚韧执着,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根治社会“糖尿病”的“药方”已经找到。
知史以明鉴,查古以至今。在当今重拳反腐的新时代,二月河的作品中那些历史上从未成功根治腐败的种种方法、故事,与现在的新形势成为鲜明对比,其中的现实意义是二月河和他的作品广受公众好评的最主要原因。
谁成就了文坛一个明星?
是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