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度登基的明英宗朱祁镇,因西征在土木堡被俘、夺门之变复辟皇位、忠奸不辨杀戮忠臣,而饱受争议。然而,他在继位初期,却胸怀大志、施政有方,特别是在治理洪水、兴修水利、保障漕运等方面颇有建树,留下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治洪水修堤狼窝口
明正统元年(1436),9岁的小皇帝朱祁镇刚刚继位,就遇到了棘手的水患问题。这年七月,老天仿佛被撕开了一道口子,大雨倾盆,一连下了十几天,浊浪翻卷的永定河冲出山谷,漫出了河堤,进入平原,平地一片汪洋。石景山衙门口村附近的狼窝口、卢沟桥小屯厂、昆明湖东芭口、高梁闸等处堤岸,都出现了决口。狼窝口因地处永定河出山口附近,决口最为严重。
明英宗
(来源:《中国历代人物图像集(中)》,第1179页)
面对险情,内阁提出由工部左侍郎李庸前去治水的建议。小皇帝左顾右盼,点头恩准,并惴惴不安地对李庸说:“狼窝口这些发生水灾的地方,位置非常紧要,关系着京师的安危。卿家一定要尽心竭力,将水患治理好,千万不能劳民伤财,还不见成效。”
一番准备后,这年冬天,治理狼窝口的工程开始了。李庸带领工匠1500人、役夫20000人,先是疏浚了河道,随后对两侧堤岸加高加厚,并用厚重的石板加以覆盖,以防止洪水冲刷河堤。第二年二月,高、宽均约10米,总长约550米的新河堤,矗立在永定河狼窝口河道,大有一堤锁蛟龙之势。
为永绝后患,李庸又上奏:狼窝口堤岸屡修屡决,虽然这次已经修好,日后难免还会有河患,恳请皇上在河堤上修个龙神庙,用来镇水。同时,让宛平县选20户人家,在河堤上往来巡视。如遇水小堤损,这些人就可以及时修复;如遇水大堤溃,就马上报官,迅速抢修。
明英宗准奏,并给这段河堤赐名为“固安堤”,祈保河堤永固。这段耗资数万两白银修筑的堤坝,坚固异常,至今仍有留存。
堵决口新开通济河
明万历《通粮厅志》记载:白河向南二百里是通州,水流湍急,河道两侧沙土不断被河水卷携,流失严重。每年夏天和秋天,北京雨季到来,河水暴涨,容易决口,引发水灾。每次决口,虽然都出动军民重修河堤,但屡筑屡决,收效甚微,劳民伤财。
明正统三年(1438),工部奏称:正统元年(1436),白河下游北运河杨村孩儿口等处决口,洪水淹没周边粮田,冲毁村民房屋。恳请陛下派都指挥同知刘斌带人治理。
明英宗准奏后,追问道:“河道决口不是小事,怎么隔了一年才向我禀报?”
工部答复:“今年三月,才得到了顺天府的实报。”
明英宗一听,勃然大怒:“这么重大的事,顺天府官员竟不及时上报,欺君罔上。”于是,把顺天府尹江涛、通州掌州事治中杨衡下了大狱。
人虽然抓了,但白河决口的问题却没有解决。思虑再三,明英宗决定派亲信太监阮安去督办此事。阮安是交趾(今越南)人,明军征交趾时被俘,后来入宫成为宦官。由于办事得力,深受朝廷信任,曾参与北京城建设、运河修治等,有着丰富的工程经验。
临行前,明英宗一再叮嘱阮安:“治河与治事同理,关键是用对人,望你不要辜负朕的期望。”
阮安顿首领命。他深感责任重大,亲往决口处实地考察。回来后,当面向明英宗禀报:“自古治河应当顺着水势,现在河道弯弯曲曲,水势很急又不通畅,所以特别容易决口。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凿一条新的河道,把水道由曲改直,让水顺势而流。微臣通过这些天的调查,认为在北运河河西务附近,开凿一条20里长的新河道,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如能调用15000人,一个多月就可以完工。”随后,他呈上亲手绘制的新河道地图。
明英宗接过地图,反复端详后说:“理贵变通,我看这件事依旧由你来做吧。”于是,他命令武进伯朱冕、工部尚书吴中,按照阮安所需派兵派民,做好开挖河道的准备。
为了讨个好彩头,阮安特意择吉日动工,开挖新河。他来到施工现场,身先士卒,亲力亲为,指挥调度军民;为了杜绝欺上瞒下、贪污腐败,他制定了相关制度,还亲自一一安排妥当民工的作息时间、住宿饮食等细节。
军民万众一心,工程如期竣工。新河道挖通后,阮安命人把旧河道填平。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还以木桩为基,用混有秸秆、草绳的黏土筑起了又高又厚的堤坝,并在两侧种植护堤柳,对堤坝进一步加固。北运河的有效治理,不仅保证了枯水期漕运的通畅,而且使两岸大量农田得到灌溉。
明英宗接到工程竣工的奏陈后,龙颜大悦,给这条新开凿的河道赐名“通济河”,还特意下旨,令首辅大臣杨士奇撰写《通济河碑记》,赞扬阮安的功绩。
济漕运铁腕除恶霸
通州古镇张家湾,是北运河南粮北运的重要码头,舟船帆影,人来人往,繁荣富庶,但这里也不乏欺行霸市、巧取豪夺的不法之徒。
明正统五年(1440),张家湾守备营中出现了以余邵斌为头领的9个恶霸。这些人自取“榔头”“铁脸”“阎王”“太岁”等骇人的绰号,在通州各码头敲诈勒索、欺压百姓,最终被锦衣卫抓捕归案并移交司法衙门。这几个家伙恶贯满盈、民怨沸腾,本应重判,但司法衙门依照《大明律》,仅判决他们悔过赎罪,予以释放。
明英宗看到这个判决,非常恼怒,他想:这些人罪恶深重,严重影响了王朝的经济命脉,以及运河码头的日常运作和百姓的正常生活,不能只按照通常的量刑来判处,一定要重判!于是,他御笔一挥,下旨案件发回重审。最终判决:每人杖刑一百,发配边疆。如有再犯或者从边关逃跑,则直接就地正法。
明英宗不仅惩恶,还颁行善政。漕粮运抵通州后,一部分须用车马人力转运到京仓。运粮途中,民夫非常辛苦,特别是烈日炎炎的盛夏,中暑的事情常有发生,影响正常漕运。
明正统七年(1442),漕运右参将、都指挥佥事汤节奏请:在运粮的沿途,每隔三里设置一个水缸,放在道路两旁树荫下,供民夫休息饮用。
明英宗阅奏后,认为此事虽小,却事关漕运大局,当即准奏,并对汤节予以褒奖,下令迅速实施,不得延误。
明英宗幼年继位,历经被俘、囚禁、复辟等屈辱和坎坷,在历史上褒贬不一,他治理永定河、北运河的故事也被历史记录下来,一并交由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