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英语加权赋分:做好改革的“答卷人” | 锐评
原创:何鼎鼎人民日报评论今天
管理者要成为合格的“出卷人”与“阅卷人”,更需要成为合格的“答卷人”
一次英语考试加权赋分调整失策,全省乃至全国关注,多名领导干部被撤职、处分,这是一次十分惨痛的教训。
11月24日,浙江省高考英语科目成绩公布后,考试成绩和加权赋分方式,受到广泛关注。今天下午,浙江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的调查结果认为:“此次高考英语科目加权赋分决策依据不充分、决策严重错误,导致结果不公正、不合理”“决策程序不合规”。浙江省教育厅也发布致歉信,称这一做法“导致了考试结果的不公平、不合理”,并决定恢复原始得分。不隐瞒、不包庇,有错必纠、实事求是,应该说,这次事件处理,动作迅速,处理得当,及时回应了民意。
考试公信力的背后,连着政府的公信力。对于浙江省而言,妥善处理这一事件,也无异于一次大考。引发社会舆论后,浙江省省长亲自挂帅任调查组组长,这样的“高配置”,让处在焦虑中的师生家长情绪平复;随后组织评卷专家对试卷评卷过程和结果进行严格核查后,通过认定阅卷评分过程“严格公正”,确认考生的原始得分合法有效,这样的及时纠偏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期待;查明事实后,第一时间免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的职务,对省教育考试院院长予以诫勉,更充分展现了“谁主管,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决策失误不能拍屁股走人,失责必须追究。
“不是我的多一分不要,是我的少一分也不给”,网上考生家长的留言不偏不倚,这不是“斤斤计较”,恰恰是最基本最朴素的公正。对于考生而言,这也是考试的一个基本原则。考试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考试程序正义则是构成实质正义的前提。而作为程序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规则应考前决定而非考后擅自改动。随意改动规则,等于是抽掉积木最下方的那一块。“不经过集体研究,个人决定了事关全局和稳定的重大问题”,违背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没有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仅作模拟推演,导致不同考生同题加权赋分值存在差别”,背离了专业化决策的原则。避免类似的教训,避免拍脑门的决策,需要回到程序化决策的正轨。
浙江是高考改革的试验田之一,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方式,本身就是这一轮高考改革的初衷,也是全社会的期待。进一步说,浙江省选择揭开盖子严肃调查此事,也是希望所有考生与家长能对科学合理的高考改革方向给予支持、抱以信心。
事实上,无论是“调整选考时间”还是“物理选考设6.5万人保障基数”,对于高考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浙江一直用积极的态度予以回应和调整。正因此,面对这样一次新高考过程中的“事故”,我们也要注意“两个区分”:将因为个人专权导致的决策失误的个案,与不断完善中的高考改革方案区分开来;将高考改革过程中的必要尝试,与可以避免的“弯路”“错误”区别开来。既要避免人为的“硬伤”,挫伤大家对高考改革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凝聚共识,推进高考改革的进一步优化。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节点,我们非常能理解前些天浙江考生家长的情绪,也期待看到高考这一制度走向更加完善成熟。40年来,高考制度所展现的社会公平意涵以及实现的社会流动,始终构成全社会的核心关切,也让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然而也要看到,高考制度本身始终还存在完善的空间,当高考改革走进深水区,尤其需要走好“平衡木”,以严谨、细致、公正、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筑牢高考的公平公正之基。
正因为兹事体大,即使是其中再小的一场考试,无论是科学的命题,还是严格的批改,管理者都要做好合格的“出卷人”与“阅卷人”,而就高考改革而言,如何让人才选拔制度更科学、更公平,同时又稳步推进创新,改革者更需要成为合格的“答卷人”。用心答好这份考卷,才能让社会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