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三度蝉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

日期:12-03
春熙路平安社会治安

郫都区网格员向市民宣传政策

成都市三度蝉联“长安杯”

成华区培华路社区工作人员解答市民法律咨询

平安,既是最美丽的颜色、最温馨的符号,又是最温暖的祝福、最殷切的期盼。改革开放40年来,成都各级政法机关砥砺前行,以全市人民群众对平安的需求为导向,全面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影响社会安定的问题,推进平安成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筑牢了治蓉兴蓉的基础。

近年来,成都各级政法机关紧扣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总体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推动着“平安成都”建设取得新进展,有力确保了城市安全、社会安定、市民安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联动·微治理”体系建设、刑事庭审实质化和涉案财物管理处置“两个专项改革”等多项工作先后多次得到中央、省委充分肯定。成都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2017年9月,成都市三度蝉联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三届荣获该奖项的副省级城市。

从破旧砖瓦房到网上警务室

一个派出所的40年变迁

春熙路,作为我市的地标性商业街区,坐落着300余家大中小型商家、上百家国际国内知名企业以及公共娱乐场所。作为维护这个区域的平安卫士,春熙路派出所虽然地处春熙路上一处偏僻小巷内,却和春熙路商圈一起经历着改革开放40年的变迁,守护辖区平安。

“过去的春熙路派出所只是一排破旧的砖瓦房,市民报警都是直接跑到派出所门口,民警巡逻、接处警靠的是走路和骑自行车。”老陈在科甲巷住了60年,见证着春熙路派出所的变化。现在,砖瓦房变成了楼房,派出所还建立了网上警务室和星级化一流服务大厅,民警建立微信群,随时随地掌握辖区情况。“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住在辖区的居民都感觉很安全,以后还会越来越好。”老陈表示。

1988年,春熙路派出所建立起西南地区第一支保安服务队;1995年在全市率先推出《警民联系卡》和《便民手册》;2003年首次使用第一辆商圈步行街移动报警服务车;2015年在辖区的学校、商场推出一键式报警装置;2017年在锦江区推出民警唐璐的“群众工作法”和“网上警务室”……岁月变迁,警务工作不断融入高科技、新方法,只为将辖区警务工作做得更好。

春熙路派出所的变化是“平安成都”建设的缩影。近年来,成都公安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着力构建与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相适应的现代警务机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方位推进公安改革工作。

警务模式转型升级:创新“1362”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格局,全面推进“四个中心”一体化运作,确保警力调动科学高效;推行“大联动、微治理”模式,积极构建“多方联动、多元共治”的综合治理体系。

警务科技整体跃升:“鹰眼”大数据平台成为警务实战“利器”;扁平化指挥平台成为警务实战“最强大脑”,为处置突发事件、大型活动安保、重大警卫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规范化奏响法治公安新号角:深入开展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推动设立市、县两级案件管理中心、健全接报警登记、受案立案审查制度及网上录入、审核审批制度,案件管理中心、集中办案中心和涉案财物管理中心均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改革创新推出惠民新举措:全面推行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落户制度,完善积分入户与条件入户双规并行体系。推出“出入境改革创新十五条”“蓉城人才绿卡”以及2019年1月1日起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等一系列惠民新举措。自主研发“成都公安微户政”“蓉城e签”“蓉e行”等平台,积极打造网上公安、指尖警务,建成137个公安派出所“一站式”服务点,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共建共治共享

着力构筑成都“大平安”格局

“近年来,成都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注重联动融合,形成‘1+3+N’专群联动模式;注重固本强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注重综合施策,常态化严厉打击各类突出违法犯罪;聚焦人民群众新期待,全面提升预防化解社会矛盾能力水平;强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提质增效,着力构筑成都‘大平安’格局。”成都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雪亮工程就是寓意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让每一位群众都参与到治安防控中来。”中国电信都江堰分公司政企客户中心经理易珊玲介绍说,“雪亮工程”充分运用信息科技手段建起农村治安监控网络、织密乡镇、村治安防控网。为每一个村建设安装监控平台,通过发动群众,实现农村治安防控和群防群治工作全面覆盖。今年,“雪亮工程”还受到了央视的强烈关注。

近年来,成都政法机关严厉打击突出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涉毒、涉枪、网络电信诈骗等专项行动,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明显下降;全面完成2390个“三无”院落整治,持续推进农村集中安置区整治,“平安细胞”持续夯实筑牢;及早防范“共享单车”“低慢小”航空器、网约车等行业潜在风险,引导新业态规范有序发展。平安稳定已经成为成都的鲜明特质和重要竞争优势。

同时,成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入境管理改革、户籍制度改革,推行“先落户后就业”,开通高端人才、急需人才“绿色通道”。严厉打击知识产权犯罪,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激发市场活力;成立知识产权法庭,营造良好创业创新环境;将“互联网+法治宣传”纳入“七五”普法,不断丰富平安文化内涵;开展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全面推动智能交通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黄标车淘汰工作。

社会治理现代化

持续推进“大联动·微治理”建设

成华区老人欧某一直一个人生活,但他并非无人照管,老人每次进出小区单元门都会在社区系统里留下记录,只要他连续两天没有出入记录,系统就会自动给社区管理员发出“报警信息”。

在探索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成都持续推进“大联动·微治理”平安体系建设,深化“警非分流、上下联动、诉调对接”机制,大联动平台实现22个区(市)县全覆盖;整合各方资源,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联动联通、共享共用。

“大联动”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引领,以联动发现问题、联动解决问题为核心,以横向信息资源整合、纵向各级联动为路径,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微治理”则是最大限度推动服务治理向社区、院落、楼栋、单元覆盖,向每个人延伸,让市民足不出户、指头一点,就能轻松享受优质服务。“大联动、微治理”为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撑。

成都政法还通过健全“鹰眼”大数据综合应用服务平台,建强“数据仓库、数据超市”,对数据进行实时关联、碰撞比对、深度挖掘,提高主动发现、服务实战水平。“蓉e行”“智能法院”“智慧检查”“法制驿站”等一大批智能平台、终端的开发应用,更是让广大市民享受到“一屏在手,办事不愁”的高效、便捷服务。

近年来,成都司法责任制改革后发先至,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全面推进,司法权运行机制加快完善,职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在全国率先开展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和涉案财物管理处置改革,“两个专项改革”经验做法得到中央政法委充分肯定。在深化刑事涉案财物管理改革过程中,成都市委政法委积极探索,指导市级政法部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首创了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保管的“开放共治新模式”——跨区域、跨部门的市级涉案财物管理中心。“普通财物高于专业超市保管标准、贵重财物适用银行金库保管标准、车辆适用4S店专业维护标准。”同时,作为成都市本级和主城五区、高新区、天府新区政法部门的刑事涉案财物“集中保管地”,涉案财物管理中心的建成全面提升了涉案财物管理社会化、智能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有力保障了公民财产权。(记者 杨金忠 晨迪 李旻 文/图 )

原标题:成都市三度蝉联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 城市安全 社会安定 市民安宁 平安成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成都交警启动 “安全文明交通参与人”活动 驻省发改委纪检监察组:坚持“三个结合”让制度“带电生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