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缠身 70岁刘墉仍“高产” 未来还想出“大全集”

日期:11-07
刘墉全集绘画

原标题:疾病缠身 70岁刘墉仍“高产” 未来还想出“大全集”

刘墉

刘墉和他的家人

大洋网讯 说到当今华人世界的励志作家,不能不提刘墉。凭借高产的励志作品红了大半辈子,如今虽然年近古稀,却依然活跃在艺术、教育、公益等各个舞台上的作家,他是为数不多的一个。

“我马上七十岁了,哮喘严重,腰痛缠身,随时可能出问题,但我忠实于每一天。”刘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很难去简单地概括他,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一直把自己活成阳光,即便是在人生每一个艰难的时刻。

“父母有平常心,是让孩子有平常心的第一步,让孩子自然地去面对她要面对的问题,这是她人生的功课。”10月30日,刘墉在微信公众号上完成了他最新一篇推送。和往常一样,他以答读者问的形式,解答了读者来信中的困惑。

他的每篇答读者问,都没有太多的花哨,一看就是用尽了“老式匠人”的功力。除了文字回复,刘墉还习惯将文字录成语音文件嵌入其中。当声音播放时,一种荡涤岁月的清净感便缓缓“流出”。

熬制“心灵鸡汤”40年

有人说,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刘墉就开始熬制“心灵鸡汤”,几十年经久不息。刘墉听到则会心一笑,又有几人知晓他付出的用心。他说:“我马上七十岁了,哮喘严重,腰痛缠身,随时可能出问题。”

但现在的刘墉说,他并没有“停下来歇歇”的意思,“绘画”和“写作”是他生活中一直以来的两大主题,“说起来现在他花在绘画上的精力更多一筹”。

都知道刘墉是励志作家,但是把自己活成了阳光的刘墉,其实经历了苦难的童年。他在1949年出生于台北,9岁时丧父。祸不单行的是,13岁时家中因遭遇大火被夷为平地,刘墉母子二人只能栖身在废墟上的草房中度日。他说:“童年的许多遭遇,让我比较会欣赏悲剧的美,在困顿中找寻灵感,由此度过人生的低潮。”

文艺之路全面“开花”

“当上天关闭了一扇门,必然为你开启一扇窗”,刘墉说,自己其实是从绘画开启了人生的文艺之路的。刘墉15岁时即获奖,后入读美术专业。之后更是“全面开花”:二十出头时,获得了“优秀青年诗人奖”,之后又在舞台剧上获话剧欣赏演出委员会颁发的“金鼎奖”。1973年,刘墉因撰写《萤窗小语》一炮而红,这套励志之作直接让他在华人圈里打响了知名度。

在自己的美术“本行”里,刘墉也是风生水起。1978年他成为维州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之后又任圣若望大学专任驻校艺术教授,著述多本艺术专集。在文学上,他著作的多本励志哲学书在上世纪90年代更风靡全国。

刘墉最畅销的几本励志书最初都是为儿子刘轩与女儿小帆创作的,他情深意切的智慧讲述,感染了几代人,形成“父母和孩子都来读”的独特景象,成为不少中国家庭的“育儿宝典”。这种影响力一直绵延到今天,刘墉也因此被人们誉为“沟通青少年心灵的专业作家”。

家中一办喜事就捐助

与作品同样高产的,是刘墉的公益之举。在刘墉家里,有一个奇特的规矩:“一办喜事就捐助”。他的儿子刘轩结婚时就没办婚礼,父子俩把省下的钱捐给了两岸的公益团体。2010年大孙女出生时,刘墉捐了100万元新台币给慈善团体,2012年大孙子出生时,他又捐了100万元新台币。

当被问及这些年到底捐助了多少时,他展颜一笑:“我从来没有计算过,只要有能力去做就是了!”刘墉说这些年他在大陆偏远地区捐建了四十所希望小学,但从来没参加过落成典礼。另外,还捐助很多中学生,“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2005年,刘墉把自己出版有声图书《在灵魂居住的地方》、《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飞扬》的全部版税收入50万元人民币悉数捐助给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其他慈善公益团体。

“我演讲收费挺高,但是左手进、右手出,都捐给公益团体。”刘墉说完就“调皮”地笑起来。

对话

关于艺术研究:要向迟钝处下功夫

记者:你从上世纪70年代,以绘画、诗歌为起点,到后来的文字学创作和艺术研究,每一样都成绩斐然,你怎么看待自己的艺术之路?

刘墉:从很年轻的时候,我就做了自己的治学规划,譬如绘画方面,我自定“师古、师自然、师今、师心”四个阶段。就“师古”而言,我中学时代就开始临摹董源、巨然、范宽、郭熙这些大师的作品。

在“师自然”这个阶段,我四处写生,同时摄影,然后把古人的各种技法跟自然结合,1984年前后在美国出版了《山水写生画法》和《翎毛花卉写生画法》,我觉得中国传统绘画后来套入了公式,显得很僵化,需要重新跟生活结合,找回生命力。

于是我找当代大师做研究,譬如祖籍广东南海的山水大师黄君璧先生、台湾的翎毛花卉大师林玉山先生,请他们挥毫示范,同时全程录影,再一点一点“回放”,做分析,了解他们绘画的技法精髓。

我做这些研究,也是要约束自己,我主张“做学问要向迟钝处下功夫”“聪明人要用笨方法治学”,我还算不笨,所以要用笨方法。同一时间,我也自己创作,这是“师心”。既然从心所欲,我就什么方法都来,譬如泼墨、喷染、防染、褶皱,磨蚀,近期我在浙江美术馆和辽宁省博的个展,都展出了这种“师心”的作品。

我的散文作品常合于“律动之美”,都是由此得来。我非常服膺李可染先生说的“以最大的力量打进去,再以最大的力量打出来”。

至今我仍然一边创作,一边研究古人,不久前,天津博物馆展出镇馆之宝《范宽雪景寒林图》,我立刻做了临摹,而且为那张画添加了右边一大段,左边临摹是“师古”,右边添加的是把“师古的心得”发挥,是创作!

记者:你是超级畅销书作家,其实还有部分专业类作品并不为人所熟知,你怎么处理“坐冷板凳”和“坐热板凳”的关系?

刘墉:大家多半只看到我写得比较浅白的畅销书,其实我也写工具书,譬如几十万字分析唐诗的《唐诗句典》,把诗句拆开来分析,也是钻牛角尖的“师古”之作。

我所有的“热板凳”都可能是“冷板凳”的结果。有些人研究我近五十年来都能坐“热板凳”的原因,结果是因为我涉及不同的领域,多变化,又维持一定的“方向”,以稳定的速度推出新作品,所以能够聚集不少粉丝。

当然有些我最喜欢的作品,像是我用十几万字写一只螳螂的《杀手正传》,市面上已经不容易见到,就很让我伤心。

关于励志作品:

在困顿中找灵感

记者:因为你的文章多是积极向上,你被贴上了“励志作家”的标签,不知你是否有遇到人生困境的时候?

刘墉:“认清方向、不计得失、往下扎根、往上结果,锲而不舍、超越自己、坚持到底。”听起来好像是口号,但我就是这样。当然我可能占个便宜,就是我可以在艺术和文学之间穿梭。其中一样暂时枯竭了,就做另一样。

还有一点,因为童年的许多遭遇,我比较会欣赏悲剧的美,在困顿中找寻灵感,在不得意的时候得意,因此度过低潮。

记者:你为儿女写的励志书,激励很多成年人,也成为许多家长的教育宝典。你无限创作的源泉是什么?

刘墉:只有一个字:爱!爱家人、爱子女、爱世界、爱万物。我的励志书总有写作的对象,有愤懑、有期待、有不吐不快的冲动。所以我常说:要感动别人之前,先要感动自己。

关于人生体悟:

忠实每一天

记者:你的人生可谓少年得志,但你曾说过“当你看到更高的山头,就要勇于从这个山头走下来”,请问你的下一个山头在哪里?

刘墉:如同尼采说的,人生是过程而不是目的,我只是不断超越自己,向前努力。

我马上七十岁了,哮喘严重,腰痛缠身,随时可能出问题,但是我忠于每一天。

但我非常幸运地得到不少贵人相助,譬如贾方舟先生、苏富比、张超群先生等。我因为哮喘不稳定,很少在外面交际,幸亏有这些贵人照顾。

我在绘画上希望举办一个大的回顾展,同时在大陆出版我的《山水写生画法》。

在文学上,希望能够出版我的大全集,因为大家很难看到我作品的全貌,但是像写昆虫、园艺、人体器官这些其实是我非常重要的代表作。

此外,非常重要的是我要把大半生从事教育的心得写出来,告诉大家:人各有长,不能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只要认清孩子不同的资质,加以造就,每个孩子都能快乐成功。

文、图/广报全媒体记者杜安娜

山东东营回应“成品油乱象”:调查组已进驻涉事企业调查 珠海市委原副书记、市政府原市长李泽中被"双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