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航展丨运载能力达长五3倍可回收载人火箭亮相

日期:11-07
火箭运载火箭发动机

原标题:直击航展丨运载能力达长五3倍可回收载人火箭亮相

正在珠海举行的中国航展上,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与新一代载人飞船同时亮相。摄影/新京报记者 陶冉

新京报快讯(记者倪伟)正在珠海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我国新一代长征火箭家族整体亮相。其中,一型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首次公开。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七号系列运载火箭总指挥王小军介绍,新一代载人火箭按照载人飞行的最高安全标准设计,奔月轨道满足25吨级载人飞船要求,未来可用于载人月球探测。在更远的将来,还可以和重型运载火箭组合使用,建立月球基地,实现月球可持续开发利用,全面建设航天强国。

据了解,该火箭已在近期完成了新型泵后摆高压补燃发动机、固体可调推力姿控发动机、新型无毒姿控发动机的点火试车等试验。

发动机并联布局,可实现垂直起降重复使用

据王小军介绍,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是根据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规划,为发射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而全新研制的高可靠、高安全的载人运载火箭,立足我国长征五号、七号运载火箭的主要技术。

这型火箭为三级半液体运载火箭,全长约90米,直径5米,起飞重量约2000吨,可以将25吨有效载荷直接送入奔月轨道,或者将70吨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

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的规模,将大大超过我国当前运载能力最大的长征五号火箭。从体型来看,其直径与长征五号一致,高度比长征五号高约1/3。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是长征五号的近3倍。

该火箭的芯一级与多种模块组合使用后,可以形成近地轨道40吨~70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0吨~32吨的系列化型谱。

值得一提的是,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采用多台发动机并联布局,可以实现垂直起降重复使用。其基础级模块采用7台YF-l00K发动机,布局为中心1台、周边6台,火箭再入大气层过程中,可以起动中心1台发动机完成软着陆。

简化逃逸模式,提高航天员安全性

据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运载火箭专家胡晓军介绍,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具有六大显著特点。

第一是高效率,该火箭采用新设计方法和系统设计方案,通过综合优化,运载效率较现有火箭提高10%一30%。第二是高可靠,继承现有火箭成熟的发动机技术以及冗余技术,采用基于故障设计的发动机冗余和控制重构技术,提高系统固有可靠性。第三是高安全,逃逸姿态控制由无控改进为闭环控制,简化逃逸模式,提高航天员的安全性。

第四是新材料,采用与液氧相容的复合材料冷氦增压气瓶、复合材料壳段、高性能铝合金等先进材料,降低结构重量。第五是新结构,采用贮箱后底与机架一体化设计、箱底传力设计等新结构形式,提升全箭结构效率。第六是新模式,采用一体化电气系统,提高集成化水平,简化测试操作。

进展:关键技术深化论证,发动机研制取得进展

据胡晓军介绍,2016年,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启动了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方案论证工作,完成多轮方案对比分析,目前正开展关键技术深化论证。

相关技术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目前一院已攻克了泵后摆发动机、高压补燃发动机低压起动、固体发动机推力调节、新型无毒姿态控制发动机温起动、轻质伺服机构等多项关键技术,正在进行大直径低温共底贮箱、超低温复合材料气瓶、千吨级轻质箭体结构等原理样机的研制生产,预计明年完成关键技术攻关。

后续,研制单位将根据载人航天高可靠高安全的技术要求,开展逃逸飞行验证、芯一级飞行演示验证、两级状态飞行演示验证、全箭飞行验证等工作,确保载人火箭安全可靠,载人飞行万无一失。

意义:奔月轨道满足25吨级载人飞船要求

关于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的意义,胡晓军表示,这型火箭最大程度发挥了我国现有火箭研制能力体系,通过优化组合将我国火箭低轨能力由25吨提升到70吨以上,奔月轨道满足25吨级载人飞船要求,大幅提升了我国进出空间的能力。

该火箭瞄准国际先进技术趋势,实现了技术更新换代,采用飞行在线规划控制、固体可调推力发动机、无毒姿控发动机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了新材料及3D打印、大直径箱底整体成形等新工艺。

同时,研制模式方面也实现了创新。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打破传统研制模式,采用一体化协同设计、数字虚拟试验等先进研制手段,通过集成演示试验部分替代传统复杂的单项试验,可以大幅缩短研制周期,提升研制效率。

新京报记者 倪伟 见习编辑 吕银玲 校对 王心

我国满文档案数字化利用取得开拓性进展 直击航展丨新型长征八号火箭预计2020年首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