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丝刷榜惊了美国网民 新京报:是帮倒忙吗?

日期:11-05
社交网络iTunes吴亦凡

原标题:中国粉丝刷榜惊了美国网民,是帮倒忙吗?

如果不是“A妹” Ariana Grande11月3日突然发布喊话前任的歌《Thank U, Next》,可能吴亦凡粉丝们的这次刷榜也不会引发世界范围内社交网络的躁动。

A妹这首万众瞩目的话题新歌发布后,在iTunes只排到了第五的位置,美国的听众发现,前四名都被一位不知是何方神圣,署名Kris Wu的歌手包揽了。

A妹ArianaGrande。图/视觉中国

A妹Ariana Grande。图/视觉中国

不仅如此,Lady Gaga 和 Bradly Cooper 合作的热门单曲《Shallow》只有六千多次购买,不及Kris Wu冠军单曲一万五千次的一半。

美国的普通网民们惊了,他们纷纷在社交网络刷屏发问:谁是Kris Wu?甚至直接给吴亦凡取名“Kris Who”。

中外社交网络昨天都出现了一张图,是A妹的经纪人发的推文,直接指责吴亦凡的粉丝在用作弊的手段(bots被中文媒体翻译为刷榜,其实就是小程序的意思),但这种行为不会停下A妹前进的脚步,并联系团队处理此事。

然而随后他又发推:那个截图是假冒的,那并不是他自己发的推文。随后国内媒体的娱乐板块便出现了“A妹经纪人否认发推指责吴亦凡粉丝刷榜”的新闻。

不过令人尴尬的是,吴亦凡粉丝组成的反黑组却早早地把A妹经纪人的推文挂了上来,称之为紧急事态,让粉丝群体一起举报,一定程度上,这等于默认这一事实的存在。

(名词解释:反黑组是粉丝在社交网络上形成的组织,旨在举报对自己偶像不利的社交网络动态,他们把这些言论定义为“黑”,很多平台的机制是当举报达到一定数量便会被删除)

而A妹经纪人澄清的那条推文下面,美国吃瓜群众纷纷表示:它是真的,我刚刚看到了。

A妹经纪人有没有发推成了一场罗生门,但已经成为既定事实的,是国内偶像饭圈与欧美音乐圈的不可调和已经被摆上台面。

其实,欧美的普通网民、A妹的粉丝和团队可能不相信,吴亦凡粉丝还真的没有用bots。

所以吴亦凡粉丝讨伐质疑榜单的言论,也都无外乎:我们的做法符合榜单规则,都是粉丝真金白银买出来的。

吴亦凡这次的新专辑,并没有在QQ、虾米、网易云这些国内主流音乐平台首发,而是先一步放到了iTunes,足以看出其闯美的决心。

吴亦凡新专辑的先导写真。图/视觉中国

吴亦凡新专辑的先导写真。图/视觉中国

吴亦凡之前的EP(迷你专辑),是选择国内的主流音乐平台提供付费购买服务,粉丝们为了自家偶像销量数字过得去,常常选择“冲榜”,通过复数购买增加销量。以《6》这张EP为例,它在QQ音乐的销量是189.9万张,而粉丝榜排行第一的歌迷,购买了两万五千多张,折合人民币十万多元。

为了榜单上的排名,粉丝们还会有不同名目的集资,类似于《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的粉丝们把支持的选手送上出道位,便如同集资投票一样。

而说到《偶像练习生》,去年在这场选秀中以超过第二名接近一倍票数C位出道的蔡徐坤,前不久也发行了自己的单曲《Wait Wait Wait》,粉丝们同样拿出了不输给选秀时期的应援力度,同样是用真金白银把这首歌送到了美区iTunes总榜的第一位——好巧不巧,当时的第二名也是A妹。

彼时在欧美社交网络也有人发问:Kun是谁?

之所以那时的蔡徐坤没有受到这次吴亦凡那么多的质疑,也是因为前者发行的单曲只有一首歌,而吴亦凡这次是其个人的首张专辑,粉丝们把里面所有歌曲都刷上了TOP20,这才引发了现象级别的“Who is Kris Wu?”

其实不只是音乐榜单,如今我们消费的方方面面都在受偶像文化与饭圈文化的影响,从小家电到时装,再从美妆到快餐,每个品牌都爱找流量明星当作某款产品的大使,除了专属颜色、合作设计甚至是所谓的“合伙人”之外,产品还往往赠送偶像的写真、海报、明信片甚至是签名。相较于产品本身,这些日用百货反倒更像是明星周边。

所以不同消费领域似乎都成了偶像们比拼人气的战场,粉丝们真正看重的并非那些写真与海报,而是在乎自家偶像的“带货能力”,这种带货能力为商家带来的才是真正的“真金白银”,无疑会为其偶像带来更多的商业资源。但更多的商业资源,又让品牌方联合艺人团队继续让粉丝为之买单。

粉丝就这么一边掏钱包、一边维护偶像的声名,还要一边去反黑、控评、打榜、接机,可以说是非常辛苦了。

当然,到了吴亦凡这种级别的艺人,已经是所有流量的TOP,自然也不用充当实际上是售货员的某款产品的大使,他所接到的工作,往往是一线头部品牌的全线代言人,比如前几天的某一线时尚品牌和今天刚刚官宣的某酒类品牌。

所以吴亦凡粉丝们的战场则集中在了更能代表艺人本身的音乐作品中——2008年之后,实体唱片更像是歌手们的周边而非作品,所购买的粉丝也多是为了排行榜上的名次。数位音乐时代,这一概念更加强化了,从前还要通过麻烦的汇款程序为偶像抛头颅洒热血,现在只需要动动指尖,便可以为偶像卖力应援。

不过刚刚说的,只是中日韩的偶像文化、饭圈文化所带来的现象,一旦艺人们的作品在欧美发行,这一套万能打法显然是行不通了。

欧美人气顶尖的艺人,也是用音乐和电影作品本身说话,而非作为一个“人”的形象去贩卖。面对中国偶像们来势汹汹的屠榜,质疑在所难免。

而具体到吴亦凡本人,不管是以新人的姿态跑电台、上通告,还是与国外歌手的合作单曲,显然他更想在欧美乐坛站稳脚跟,而并非镀金之后在国内发几篇通稿。吴亦凡的闯美之路,看来或许会因为这次事件而产生一些变数。

□褚汉辰(乐评人)

责任编辑:余鹏飞

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开展走航生态调查 张军:不折不扣履行好法律赋予的检察职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