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创新地情载体 实施精准开发

日期:11-05
哈尔滨年鉴哈尔滨市情活页留住城市的记忆

原标题: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创新地情载体 实施精准开发

“一邑之典章文物,皆系于志。”方志流传绵延千载,是一个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让地方志“活起来”“立起来”“强起来”“用起来”,一直是哈尔滨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不断追求探索的目标。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大局在前,筑堤安澜,编修有暖,创新不寒”为工作理念,坚持志鉴与中间成果编纂并重的“双轮驱动”,将创新基因深植于日常工作,大幅提升了地方志服务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影响力。2017年11月,市地志办在全市作风整顿网上评议活动中以108852票赢得行政管理类单位第一名。

创新地情载体实施精准开发

存史、育人、资政,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修志的过程,是对一个地区地情的一次系统、全面、深入的大调查。记录成就、梳理轨迹、总结经验、分析得失,为科学决策提供翔实、可靠的依据。

修志编鉴是地方志工作的主业。2016年12月,《哈尔滨市志》(1991—2005)“城市纵览”和“司法军事社会”卷相继出版,标志着哈尔滨二轮志书编纂圆满收官,提前4年完成国家二轮志书编纂任务,修志工作走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和全省前列。其间,市地志办创新工作总体思路,实现三个转变,即在志书的体量上由首届“一套志”向续修“一部志”转变、在修志的主体力量上由单纯依靠“众手修志”向以“专家修志”为主“众手修志”为辅转变、在志书载体上由纸介书籍一种方式向既有纸介书籍又进入互联网等多种方式转变,出色地完成二轮志书编纂任务,志书质量得到业内赞誉。

市地志办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在地方志转型升级中抢占事业发展主动权,2015年10月,市地志办根据地方志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提出“大局在前”工作理念,坚持与哈尔滨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同频共振。

“全国副省级和省会城市党政机关迁址盘点”“深圳几乎没招过商,是公平的市场造就了辉煌”……10月份,市地志办编辑出版的《哈尔滨市情活页》,紧紧围绕市委及市纪委监委机关搬迁党政办公大楼、深哈合作等热点,全景式提供资政信息。改版升级的《哈尔滨市情活页》,每月刊发一期,通过归纳整理、加工提炼和研究分析,将海量权威地情资料转化为决策者需要、公众易懂、媒体宜用的现实成果。通过对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部署的及时把握,随机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适时为市委、市政府开展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突破了以往地方志工作一直徘徊在旧书堆里搞研究、抓编纂的思维定式,使地方志工作跨越时空,吐故纳新,逐步摆脱了“修志编鉴”的局限性,呈现出崭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性,逐步实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接轨,有效发挥了参谋助手的作用。目前,《哈尔滨市情活页》已成为展示市地志办贯彻、服务全市中心工作和成果的阵地,成为向省内展示我市各项工作成果的一个窗口,受到各界好评。

哈尔滨市与沈阳市、长春市同为东北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地理位置接近,拥有相似的历史进程、发展基础、转型发展难题、解困发展思路,三座城市互为支撑、互为补充。市地志办以沈阳市、长春市为调研对象,以三维视角将其与哈尔滨市放在同一坐标系上进行审视比较,撰写了深度调研报告《以其为师以其为友以其为“对手”——来自沈阳、长春和哈尔滨的调查与思考》,为推动哈尔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献计献策,增强辅助决策实效。

呈现历史细节讲好冰城故事

在历史的细节中探问城市未来,让哈尔滨故事在世界舞台唱响,让世界看到哈尔滨不一样的精彩。市地志办坚持改革创新,在促进地方志事业与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融相通的同时,也让哈尔滨地方志走进千家万户、漂洋过海,真正地让地方志“活起来”。

2016年以来,市地方志办公室先后策划、编辑、出品了《留住城市的记忆——哈尔滨历史建筑寻踪》、中俄文对照版《哈尔滨观览》、哈尔滨市首部全英文地情图书《MemoriesoftheCity:HistoricBuildinginHarbin》(《留住城市的记忆》英文版)。2017年3月,《留住城市的记忆》中文版被美国西海岸规模最大的图书馆——洛杉矶市立公共图书馆收藏。同年11月,该书获哈尔滨市第二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特别贡献奖。目前,《留住城市的记忆》中、英文版已成为省、市公务交往礼品书漂洋过海,赠送国际友人。

创新升级的《哈尔滨年鉴》,在全国首创中俄文目录,并且继深圳之后,成为全国第二个年鉴移动阅读手机版上线的城市。手机版借助哈尔滨方志公众号平台,可以检索《哈尔滨年鉴》正文、图片等资料,为读者提供基于全文的检索以及高级检索功能,便于快速定位所需要的内容。至此,《哈尔滨年鉴》拥有纸质、光盘、市政府官网和移动阅读手机版4种阅读渠道和阅读形式。

传播历史文化展示城市风采

直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志书是了解历史最可靠、最直接的方法,而方志馆是让地方志进一步“立起来”的重要载体,不仅是地方的地情展示中心,也是传播哈尔滨历史文化和展示城市风采的重要平台。

成立于2011年11月的哈尔滨市方志馆,是黑龙江省内唯一独立建制的方志馆,走在全省最前列。围绕地情展示、地情研究、地情编研、方志馆数字化等方面大力创新开展工作,让方志馆走进大众视野,不再偏安一隅——辟建文史书馆,为全市修志工作者和文史爱好者提供高端阅读、文化交流的场所;改造视频播放厅,增设立式触屏电脑,便于人们自助观看全景哈尔滨、查找以往展出展板的缩略图和馆藏资源,实现了与参观者的互动;策划“历史·记忆·家园”口述历史系列访谈,建立口述历史制作中心,形成口述历史系列化成果;积极开展地情展示,组织策划“哈尔滨历史文化主题展”道外篇、道里篇,“向生活致敬——老道外市井形态摄影展”,与市国资委联合举办“马迭尔·老哈尔滨之魂暨哈尔滨俄侨历史文化展”“哈尔滨——俄罗斯人的记忆主题展”,实现了展览进机关、进社区、进军营和进学校,观展人数超10万人次。

近年来,市地志办充分利用“互联网+地方志”的工作模式,积极以现有载体(哈尔滨地情网、市地志办官方微博与“方志哈尔滨”公众号、“留住城市的记忆”公众号)宣传地方志,倾力打造有情怀、接地气,蕴含知识性,可读、可用、更可视的地情文化公众平台,市地志办的传播力、影响力、作用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017年1月,在“留住城市的记忆”公众号创新推出的720度全景地情展馆,以其全新的零距离的地情展示模式,吸引了广大网友关注,现浏览人数已达万余人次。2017年8月,市地志办获“哈尔滨政务新媒体单项奖——飞跃奖”称号。

开设学习大讲堂用知识丰盈自我

按照党管干部原则,市地志办在全市率先由机关党委统筹干部工作、编制工作、职称管理工作和老干部工作,有效发挥机关党组织在干部管理监督中的作用,形成机关党建工作合力,使机关党建工作更加充满活力与生机。

《深入解读十九大会议精神》《中国命运的转折点》《抗联老战士李敏》《公务员礼仪》《老道外情怀》……市地志办创办的“周五学习大讲堂”,至今已连续举办92期。无特殊情况,讲堂利用每周五上午时间,由一名副局级干部担任主持,办、馆干部职工轮流作主讲。讲授内容不限,可以是最新的时事政治、党建知识,也可以是考察见闻、学习感悟或是生活体会。为常讲常新,大讲堂还增设了朗读和现场随机抽取人员点评环节,又将朗读替换为分享环节。市地志办利用“周五学习大讲堂”的“倒逼作用”,有效激发了干部职工丰盈自我、自我学习的内生动力,找到了建设学习型机关最有力的抓手,从根本上改变了“台上领导泛泛演讲、台下听者心不在焉”的状况。这种集中学习方式在全市党政机关中独树一帜,受到市直机关工委和许多部门的肯定。

同时,他们还通过与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合作,联合举办高端历史与时事政治讲座,并自行举办年鉴编纂和地方志资料年度化系列讲座,4年培训500余人次,提升全员业务理论水平,为三轮修志做好人才积蓄和储备。

修志问道,以启未来。通过把地方志“用起来”,让地方志“立起来”,使地方志“活起来”,最终做到让地方志“强起来”,引导社会积极“读志”“传志”“用志”,哈尔滨市地方志办公室正在用创新的智慧助推城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更好地为改革发展服务。

四川盆地冷空气来袭 注意添衣保暖 新形成的堰塞湖需要人工“瘦身”——专访省防指工作组负责人、省水利厅总工程师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