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形成的堰塞湖需要人工“瘦身”——专访省防指工作组负责人、省水利厅总工程师梁军
释疑
金沙江白格再次形成堰塞湖后,据水文部门监测,目前堰塞湖水量已超过1.1亿立方米。面对再次垮塌形成的堰塞湖,该如何应对处置?11月4日,记者采访了省防指工作组负责人、省水利厅总工程师梁军。
记者:很多人都想问,为何堰塞湖原址会再次发生垮塌?
梁军:在上一次(10月11日晨)垮塌后,自然资源部通报,邻近垮塌地的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在2013年发生过震级6.1级的地震。此后,附近的山体就有了“内伤”。当时,国土部门就把这里纳入地质灾害监测范围。可以说,在今年之前,垮塌体已经存在了。此外,上个月首次垮塌后,现场研判就显示右岸(金沙江西藏一侧)还有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残留垮塌体。这些残留的垮塌体当时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裂缝和位移,再次垮塌只是时间问题。
记者:与上次垮塌相比,这次形成的堰塞湖有什么不一样?
梁军:初步判断,这次的处置难度高于上次。首先,这次堰塞体坝顶和水面的高差比上次多了40米左右。按照目前上游来水量计算,堰塞湖的水蓄满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所以,短时间内自然过流可能性不大。其次,根据已有数据来研判,这次坝前的回淹范围会高于上次,库容也大于上次,堰塞体本身还是土石结构,这种土石型堰塞体一旦过流会形成突溃,短时间内的峰值流量会更大。不过,由于上游来水比上次小很多,只有400立方米/秒—700立方米/秒,不到上次的一半,这给我们的应急处置赢得了时间。
记者:您说应急处置,意思是需要人工干预?
梁军:是的。这次的库容很大。从处置的角度来讲,必须尽可能让库容“瘦身”。不然,水蓄得越多,威胁范围和危险性就越大,处置起来也更麻烦。
此次处置的思路还是立足于防。目前四川已启动全省IV级防汛应急响应,沿江的水库电站也在提前预泄库容,拦蓄洪水。甘孜州也立即启动了III级防汛应急响应,白玉、巴塘、得荣三县已动员转移安置4600余名群众及电站务工人员。还是那句话,应急处置的关键,还在于人员转移安置。
记者:该怎么人工干预?梁军:目前工作组正在前往现场,预计4日晚抵达,并做出具体研判。不过,由于现场交通很不方便,大型机械很难进去,人工开挖难度很大,该怎么处置,还需要听取各方意见后,才能拿出最终方案。 (记者 王成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