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似花,灼灼其华

日期:11-30
普宁仁和文化

原标题:文化似花,灼灼其华

文化演出。

村歌上墙。

“打茶会”。

仁和街道普宁村,最出名的是村里那株古牡丹。

普宁牡丹如今已有600年的种植历史,相传民族英雄于谦当年手植18株牡丹在普宁寺大殿前,饱经沧桑,目前仅剩1株,当地人称“牡丹王”,十分珍贵。

于是,每年的四月前后,普宁村会举办牡丹花会,邀请游客们来此赏花会友。

一曲村歌

唱出文化新旋律

在牡丹园边,每一个前来赏花的游客都会被墙上那首曲子所吸引。稍懂音律的人,便会看着墙绘试着哼一下,感受一下这首曲子的韵味。

“一阵春风吹来,牡丹花儿开,一园玉楼春色,于谦亲手栽……”普宁村的村歌《牡丹花开》不仅绘在了墙上,还收藏在了普宁村的微信号里,每个村民只要想听想学,打开手机就可以了。

今年1月,“唱支村歌给党听”第九届全国村歌大赛在北京举行,由余杭区文化馆选送的《牡丹花开》作为余杭区唯一入选的歌曲,在比赛中脱颖而出,荣获“十大金曲奖”“好声音金奖”“作曲金奖”等荣誉。

小小的村歌,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在仁和,牡丹文化已经融入了每个村民的生活,那散发着泥土馨香的乡土味,是最为宝贵的。

给村歌伴舞,普宁村的村民们自发组建了舞蹈队,虽然她们不是专业的,但她们热爱生活、热爱家乡,自然就舞出了精彩、舞出了文化带来的幸福生活。

乡村舞台,描绘幸福新生活

离普宁村村委不远,是村里的文化大礼堂,这座由旧房子改建的两层小楼成了村里感受文化的圣地。

文化大礼堂对面有一个大舞台,文化走亲、《流动大舞台》、平安三率的宣传、文明礼仪的传播,几年下来,这个舞台已经成了普宁村民展示自我、文化交流的大舞台。

就在前不久,一场主题为“垃圾不落地仁和更美丽”的文化活动在普宁村文化大礼堂举行,当夜幕徐徐降临,舞台上的灯光亮起,舞台前的空地上早就站满了前来欣赏演出的村民。整台演出以大气华贵的舞蹈《花开盛世》开场,有民间艺术表演、小品、杂技等,同时还将垃圾分类的小知识融入进整台演出中,村民们既享受了试听盛宴,又学到了科普知识,还领到了小礼品。

像这样的活动,普宁村每个月就会有一两场。借助乡村舞台,借力文化走亲,平安、美丽宣传如同那细无声的春雨,潜移默化地走进了村民的生活。

悠悠民俗,点亮美丽新经济

在盛行打茶会的仁和街道,剥毛豆、制作烘青豆是每年10月农户家最繁忙的季节,被戏称为战“豆”节,战“豆”节也练就了一批剥豆能手。

上个月,首届“烘青豆”民俗体验活动在仁和街道普宁村热闹举行,30多位剥豆能手在该村文化礼堂瀛秀台旁一较高下。

烘青豆茶文化是仁和民俗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仁和许多地方都流行着烘青豆的习俗,不仅家家会做,而且家家爱喝。

普宁村希望通过举办活动,一方面挖掘烘青豆茶艺的历史故事以及文化内涵,打响“七味咸茶”特色品牌,让烘青豆茶文化走出仁和,被更多人知晓。同时,希望通过活动提高了村民们参与的积极性,提升了村民对民俗文化的认知度。

通过挖掘民俗,普宁村的美丽乡村、美丽文化正在慢慢点亮美丽经济。

仁和百姓的文化自信

普宁村是整个仁和街道今年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无论是文化上墙、文化走亲还是文化下乡,让老百姓获得文化自信都是最终的目的。只有有了文化自信,才会有幸福感、获得感,才会从心里爱家乡、爱祖国。

这几年,仁和街道的文化建设创建了不少叫得响的品牌,也获得了国家、省里不少有含金量的奖项。

另一方面,仁和街道在进行文化建设过程中,将平安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美丽经济发展等许多元素加进去并巧妙结合,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良好效果。

特别是在民生方面,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修建游步道、体育健身设施,开展旅游、民俗文化的挖掘和弘扬,都是立体和多元化的。

文化的魅力是如春风细雨般的,那一个个文化大礼堂并不是摆设,而是真正用在了实处,用起来才能产生效果。

几年坚持下来的明显改变,是如今的仁和百姓是丰富多彩的,不仅是生活更是内心。走进仁和的乡村,村民这种精气神已经能够让人感受到了,这种底气和自信,难能可贵。

人民币发行70周年纪念钞今日开始预约 浦江水晶玻璃边角料实现循环利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