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哈市打造绿色发展引擎 提升绿色发展优势促振兴
时间的年轮,印刻着奋斗的足迹!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视察。在稻浪风摇的田间,留下了总书记深深的足印。两年来,沿着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冰城现代农业加速蝶变……
两年后的今天,习习春风暖征程。
总书记再次踏上龙江大地,并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提出“更好支持生态建设和粮食生产,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走过砥砺岁月的冰城黑土地又迎锦绣芳华。优结构、降成本、增效能、强集约的绿色发展引擎在新起点澎湃着城市振兴的新动能……
节本增效
高效集约农业注解“中国饭碗”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龙江时指出,东北地区有条件发展规模化经营,农业合作社是发展方向。
两年后的金秋,走进尚志市元宝镇向前进村的稻田,延伸到天际的千层稻浪与地平线相连,远处的大型收割机犹如一叶扁舟在金色的海洋上收割着丰收的喜悦。“自从今年加入合作联社后,统一购买农资便宜了、雇收割机能打折,种地成本每亩至少降了一大截。统一卖粮,水稻的卖价每斤比以前还高了,今年俺家72亩水稻产67800斤粮食,按每斤1.75元的收购价算,收入接近12万元,比去年增收2万多元。”
张平是2018年新加入尚志尚稻香粮食种植合作联社的社员。2016年,该联社正式成立。两年间,联社整合吸纳了69家中小合作社,组成了超级合作社,入社农户达2578户,覆盖14个乡镇,规模经营绿色水稻面积16万亩。“通过跨村把小散合作社整合成一个超级合作社,实现规模集约经营,让入社农户平均每亩生产成本降低20-50元。”联社理事长杨荣武说。
作为全国第一产粮大市的哈尔滨,年均粮食产量达330亿斤,在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同时,集约农业传奇正在黑土地上演。目前,哈尔滨土地规模经营面积扩大到1790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超95%,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1.5万余个。机械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特征深度融入哈尔滨的产业肌理,为“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破解了一道节本增效的方程式。
展望未来,哈市将继续以土地确权颁证为抓手,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力,通过适度发展规模集约农业把更多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让中国饭碗都装上冰城绿色粮食。
优化结构
三产融合驱动价值翻倍N次方
在今年的黑龙江绿色食品博览会上,名为“汉麻生活馆”的展位成了全国客商关注的焦点。蛋白多肽、保健品、糕点酥、饮料、护肤品、洗洁剂、餐具、助眠枕……这个展位里的所有产品都是哈尔滨惠美佳公司以汉麻为原料造出来的。“我们利用汉麻一共可以加工出50种不同产品。”公司负责人孙欣说,我们还从汉麻花叶中提取大麻二酚,每公斤市场价高达7万元。
两年来,哈尔滨深挖原字号,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今,哈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87家、加工转化率达到64%。
除了精深加工的价值翻倍传奇,由“原字号”链接的“两头两尾”产业链延伸到第三产业。
从帽儿山北侧向下俯瞰是一片花海。这里原是北药种植区,种了很多开花的药材,又在田间套种花卉,药田变成了花海,一产与三产无缝融合起来,更催生了“三薪农民”。
“我现在一个人赚3份钱,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种药材,5亩地保底收入每年2500元;每年4月到9月,在合作社里出工,每天工时收入100元;年底时合作社把卖药和旅游总收入的25%拿出来给我们分红。”帽儿山富民村村民王洪说。
2017年,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1140家,年接待游客612万人次,年营业收入14.8亿元,实现利润3.1亿元。哈市24家休闲农业经营单位还被授予星级农庄称号。这意味着哈市休闲农业正从传统农家乐向品质化和全产业链迈进。
下一步,哈市将继续“抓两头活两尾”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把农产品加工业打造成第一支柱产业,把绿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减药减肥
“冰城绿”将重新定义绿色食品
在宾县的永和菜业温室内,草莓幼苗吐着新翠。春节前后,这里红彤彤的地产有机草莓就会供应冰城市场。与商超里十几元一斤的草莓不同,这里的草莓在春节前后的售价最高达到100元/斤。
价格这么高有人买吗?永和菜业经理孟凡林信心十足地说,从往年销售情况看,肯定是供不应求。把地产草莓卖出百元天价的还有位于道里区太平镇的中央红有机农场。这里种植的有机蔬菜在销售旺季的售价是普通蔬菜的3倍,同样是供不应求。
“有机果蔬旺销的密码在于绿色健康品质。”中央红农场副总经理许洪春指着草莓大棚中的蜂箱说,我们用“熊蜂”授粉,这不仅使果蔬品质更好,更保障了零化肥、零农残,如果喷洒了农药,“熊蜂”就无法存活。
截至目前,哈市绿色、有机作物认证面积发展到1020万亩,“三品”认证数量达到1791个,领跑全国副省级城市。五常大米、尚志树莓、阿城黑蒜……29个地标农产品更是享誉四海。“冰城绿”成为品牌塑造、市场开疆、结构调整的重要引擎。
未来,这一引擎的马力将持续加大。到2020年,哈市农田亩均施用化肥量将由现在的16公斤(折纯)降到10公斤以下;化学除草剂用量减少30%以上。届时,平均农药化肥施用量本就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冰城农产品,必将以更高标准重新定义绿色食品的含义。
变废为宝
被三尺秸秆撬动的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我省考察时指出,坚持用养结合、综合施策,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沿着总书记为龙江指明的路径,我们走进双城东关农机合作社的玉米地,一脚踩下去,整个脚面立即陷入松软的黑土层中。
“近3年我们合作社这几万亩耕地黑土层平均增厚了6-8厘米,”合作社负责人付海维告诉记者,这里是中国农科院提供技术支持的黑土地保护试点,通过科学的秸秆还田方式,我们让曾经流失严重的黑土地又变厚了。
而在双城新民村岚显玉米合作社的沤肥现场,一场变废为宝的“炼金术”正在上演。秸秆被粉碎与牛粪混合,加入腐熟剂并注水,然后在空地进行堆肥,3个月后,曾经的农业废弃物被腐熟变成了价值不菲的有机肥。每亩耕地施用0.5吨这种有机肥,可少使用化肥10公斤。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三尺秸秆间,冰城沿着总书记指明的路径找到了保护绿水青山与经济发展平衡点。
今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75%,其中600万亩地的秸秆将还田变成肥料。而在未来,秸秆将在冰城撬动一场绿色发展革命。根据《哈市秸秆综合利用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未来三年,哈市将构建秸秆利用产业体系,把秸秆变成肥料、燃料、饲料、原料、基料。全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到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这意味着全市秸秆基本全部实现转化利用。届时,没人再会舍得把自家田间的秸秆烧掉,因为烧秸秆就是在烧自己的钱。
科技翅膀
“智”造农田里上演万物互联
走进位于五常卫国乡的农业物联网服务中心,大屏幕上一片片稻田的水位、含氧量、水温等指数一目了然。轻点鼠标,数十万亩稻田实景一览无余……这里可以实现对60多万亩五常大米从种植管理到生产加工再到防伪溯源全程管控。
智慧农业让农民种地从粗放的经验决策时代走进精准的数据决策时代。“有一次苗床得病了,我们用手机发照片和语音给农业专家,经线上指点,第二天病情就控制住了。”这是卫国乡友好村农民韩占村的亲身经历。
就在习近平总书记来龙江考察的2016年,哈市启动建设了139个省市级“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如今,全市物联网监测及信息采集系统覆盖的农田面积已近100万亩。如神经般敏感的物联网正加速融入冰城现代农业肌体。
智慧农业搭建的信息高速公路更让冰城绿色农产品的生态优势变成了真金白银。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开展网上销售的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经超过六成。冰城农产品网上营销的规模不断扩大。双城阿里巴巴电商产业园、北大荒京东云仓储等专业农产品电商产业项目,打通了冰城绿色农产品从种得好到卖得好的线上渠道。
展望未来,哈市将继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为农业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