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Light执行主编白雨虹:科技期刊应融为科学研究的闭环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武汉10月26日讯(记者 李方 杨秀峰) 国内科技期刊如何才能做成国际科技期刊?在第十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注:《光:科学与应用(英文版)》,以下简称Light)执行主编白雨虹阐述了这一问题。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Light是由长春光机所和中国光学会主办,与英国自然出版集团合作出版的中国第一本开放获取的光学期刊。自2012年3月29日创刊以来,仅一年半的时间,便被SCI收录。2014年,LIGHT首个影响因子分值达8.476,位列SCI收录的世界光学期刊榜第4位;2015年以来,LIGHT连续4年影响因子超过13,并连续4年位于SCI收录的全世界光学期刊榜前3位。LIGHT还先后两度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局评选的《全国百强报刊》;两度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多次获得包括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内的国家级项目支持。
“刚开始,我也是国际期刊界没几年的新兵,很多国际主编认为我们做国际期刊,就像chinglish,是一个中国的命题。”白雨虹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国际化期刊的几要素,是作者、稿源、同行评议的国际化,同时办刊人要具备国际化视野。“Light已经不仅仅是一本期刊,而是一个非常国际化合作的平台。期刊只是媒介和载体,只有做到纵深,才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为科研服务。”
“科技期刊既是科学研究的龙尾,又是科学研究的龙头。我们做的所有努力,就是让科技期刊融入到科学研究的链条中,成为它闭环的一个环节。”白雨虹说,在Light创办以来,已经促进了许多科研项目的国际合作,“这也是科技期刊国际化的真正意义。”
据介绍,Light创办后,每年举办相关的国际会议,邀请国际编委、大会主席,成立以编委和大会主席为依托的合作关系,建立光学前沿实验室,如郭春雷国际联合光子实验室。郭春雷是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华人教授,2016年长春光机所和其签约,2017年正式建成实验室,今年规模已达60多人。实验室研究方向包括激光与固态物质相互作用、纳米光子学、精密激光材料加工、强场激光与气体和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等。
“其中有近20人是外国的专家和学生,全程在长春光机所工作和学习,今年我们的研究生有一位得了国家奖学金,3位得了科学院的学业奖学金,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成绩。”白雨虹说,“ 现在实验室形成美国、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埃及、乌兹别克斯坦、越南、韩国的国际人才队伍,我们下一步想做的就是符合国家一带一路的项目。”
第十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新闻出版署联合主办、主题为“合作 开放——新时代科技期刊建设”。来自全国各地的600余名专家、学者和科技期刊工作者参加了此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