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侧记
奋斗,为了崇高的事业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侧记
10月25日上午,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大礼堂座无虚席,台下鸦雀无声,台上发言铿锵有力,回音萦绕……
这里正在举行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7名报告团成员均为国务院扶贫遴选的全国脱贫攻坚获奖者,来自全省各界的700余人到场聆听。
这7位“扶贫精英”分别是:湖北先秾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闻彬军;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南营乡车谷砣村党支部书记陈春芳;福建省闽侯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挂任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委常委、副县长樊学双;河南省兰考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明俊;贵州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陶正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肝胆外科二中心副主任朱震宇;四川省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
扶贫英雄攻坚克难展风采
首先上台发言的是闻彬军,他在自己富裕后,返回家乡“带领农民赚钱”,奉行“赚农民的钱不算本事,帮农民赚到钱才是真本事”。通过三产融合、村企联姻、群众加盟等方式,构建扶贫产品产销网络。
被村民称为“太行新愚公”的陈春芳,带领自力更生、开拓进取,组织村民劈山修路,发展旅游,带动全村百姓脱贫致富。
樊学双到宁夏隆德县挂职后,通过发展人造花产业,建立“扶贫车间”,让更多留守妇女、残疾人就地就业,不遗余力帮助群众解决大病致贫。
李明俊讲述了兰考干部群众决战贫穷历程,引进多家上市企业,吸引富士康重资产入驻,特色畜牧业得到发展,成功摘掉“穷帽子”。
“扶贫就是扶心”。朱震宇参与解放军302医院医疗队,在藏区克服种种困难,为百姓治疗包虫病,通过健康扶贫,温暖雪域高原。
李君放弃城市高薪,回到秦巴山区深处,带领村民引投资、修村道,发展特色农业,带领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道路,把村名发展成品牌。
宣讲者娓娓道来,讲述经历的桩桩件件,如同动听的故事,让听众入迷。
贵州喀斯特荒山上的脱贫传奇
“老陶,到了你的家乡,就是你的主场,身心轻松吧。”上台前,同伴鼓励陶正学。
“身在主场,心情反而紧张,熟人太多了。”演讲完毕,陶正学总结。“在满是陌生人的外地,我反而放得开。”
在贵州农业界,陶正学家喻户晓。他从一个煤老板到百姓致富带头人,将从煤炭行业赚的数亿元资金,如数投入农业,带领老家舍烹村百姓成立合作社,建成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旅游园区以及成立公司,琢磨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模式。将一个“出门过爬,回家过趖”的贫困村,发展成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兴的全国文明村、中国农村“三变”改革发源地。
地还是那个,人还是那些人,转变了观念,娘娘山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年均19度的气候优势、浓郁的民族文化和珍贵的高原湿地资源,都成了致富的源泉。
目前全村种植刺梨、猕猴桃、蓝莓等2万余亩,实现了农业规范化、产业生态化的目标,成为了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同时,开发建成了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天山飞瀑、温泉度假小镇等多个旅游项目,成为了国家4A级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农民人均收入上万元,实现生态美、百姓富、企业兴的美好愿景。
“娘娘山的儿子”陶正学,兼任周边7个村“联村党委”的党委书记,致力带领8村3000余户抱团发展。形成“总社牵头抓管理、分社负责抓实施、农户参与抓生产”的运作方式,增加村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
为崇高的事业而奋斗
报告团成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讲述了在脱贫一线的亲身经历和感人故事,他们语言质朴、情真意切。听者普遍反映受感动、受教育、受鼓舞。
700余听众分别来自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部门、省军区、省武警总队、各人民团体、省管国有企业、中央在黔单位负责同志,以及机关干部、企业人员、金融系统、军队武警、基层干部、新闻工作者代表。
“在扶贫界,这是最高规格的宣讲,相当于演讲界的TED,让人受益匪浅。”一位王姓扶贫干部说。“扶贫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宣讲团人员的演讲,有思想、有故事、有经验,值得分享。”
中烟工业公司的吕元说,报告会很生动,30出头的李君让我感动,他靠信念和坚持,将当代年轻人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特质在脱贫攻坚中发扬光大,他思路开阔,吃苦耐劳,将村民的农产品与市民对接,把一个村名打造成品牌,这样的方式,对于扶贫有启迪意义。
省水利和生态移民局的苟敏介绍,报告让人很受教育。他们能舍弃城市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离家别子扎根贫困山区,当好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羊”,说明他们思想高尚,心系百姓。作为一名移民干部,我要学习他们勇于担当的精神,吃苦耐劳的作风。
西南能矿集团地矿股份公司的余凡说,有幸听到这样的演讲,让我备受感染。听了报告,联想到自己作为企业的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要加强学习,持续关注、跟进企业对口帮扶对象,切实助力帮扶对象早日脱贫。(记者罗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