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新区在全国率先启动生态廊道体系研究

日期:10-10
野生动物廊道生态

原标题:大鹏新区在全国率先启动生态廊道体系研究

大鹏新区将在南澳北部建设深圳首条生态廊道。图为生态廊道效果图。

2018年4月,深圳大鹏新区城市管理局按照《深圳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牵头编制完成《深圳市大鹏新区森林城市建设详细规划(2017-2025年)》,将排牙山——七娘山节点生态廊道建设等项目作为自选动作率先在全市启动实施。5月,新区城管局委托专业公司,以保护大鹏半岛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以及修复片段化、破碎化的森林生境为主要目标,通过红外触发监测仪探测和夜间道路致死调查,获得了第一手动物多样性基础数据,分析区域生态景观格局和筛选生态廊道服务的对象,借助ArcGIS技术分析,梳理出宏观及微观层面上野生动物的生态廊道需求,在区域层面对大鹏半岛的生态廊道体系构建提出布局体系。为大鹏半岛打造国内城市生态廊道体系典范提供了科学支撑。该项工作也标志着大鹏新区引领国内生态廊道构建建设以及践行生态文明创新工作迈出了开创性一步。

9月30日下午,大鹏新区城管局召开《大鹏半岛生态廊道体系建设研究》项目专家评审会。会议邀请了来自省林业厅、省林科院、中山大学以及深圳市创森办等5位专家,对《大鹏半岛生态廊道体系建设研究》项目进行评审。目前,专项研究确定的深圳首个生态廊道建设已完成规划选址,近期将开工建设。

评审会上,与会专家对该项研究成果和建设规划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对下一步生态廊道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良好的建议。5位专家一致认为,《大鹏半岛生态廊道体系建设研究》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要目标,从全局高度对大鹏半岛的生态廊道体系构建进行研究并提出修复建议,对大鹏半岛生态安全格局的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维持有着重要意义。

动物学家、中山大学博物馆副馆长王英永表示,这是全国首个对生态廊道体系建设的专项研究,为全国的生态廊道建设开了先河。深圳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办公室高级工程师田丽华表示,大鹏新区在全市完成首个生态廊道的研究,并将建成全市首个生态廊道,为深圳其他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森林城市创建做出示范和表率。

宏观调查:发现动物15种 首次记录猪獾

微观调查:记录383起动物道路致死事件

“24台监测仪在1个月时间里,共记录豹猫等15种野生动物,其中猪獾是首次在深圳发现。”据大鹏新区城管局负责人介绍,为准确梳理出野生动物对生态廊道的需求,城管局委托专业公司组成项目组,对大鹏半岛动物多样性和道路致死情况进行了宏观和微观生态廊道数据调查。

据了解,在宏观调查中,项目组在大鹏山地区域安装了24台生物多样性红外触发监测仪,经过1个月的数据收集,共记录有效照片327张,有效视频81段。记录物种15种,其中猪獾是首次在深圳发现。另外14种动物中,有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2种,广东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2种,“三有”保护动物9种。

与此同时,项目组对大鹏半岛5条公路上的野生动物死亡情况做了9次微观调查,路线涵盖了大鹏半岛山区的主要公路。

“9次调查的结果是令人震惊的,同时也说明了建设生态廊道势在必行,且十分迫切。”据该负责人介绍,9次调查共记录383起道路致死事件,致死物种超过40种。其中两栖动物12种281只,爬行动物21种85条,鸟类3种3只,兽类4种14只。

研究目标:保护大鹏半岛的生物多样性

解决方案:在山体区域间建设生态廊道

该项研究以保护大鹏半岛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为主要目标,通过分析区域景观格局和筛选生态廊道服务的对象,结合道路致死情况,梳理出宏观及微观层面上野生动物的生态廊道需求,从而从全局高度对大鹏半岛的生态廊道体系构建提出建议,为大鹏半岛打造国内城市生态廊道体系典范提供科学支撑。

据介绍,宏观生态廊道调查通过ArcGIS技术,从动物生境、土地覆盖、水源、山地坡向、动物生态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大鹏半岛宏观生态廊道被道路隔离的关键位置,得出宏观生态廊道构建的解决方案。

“调查结果显示,大面积的人工林和荔枝林、宽阔的硬化道路等都是豹猫种群的隔离因素。”据该负责人介绍,以豹猫为目标物种构建大鹏半岛生境走廊,将采取三项措施:一是对大鹏半岛自然保护区内,天然植被斑块中的人工林与荔枝林进行林分改造,恢复乡土植被;二是根据林分改造、森林质量提升的进度,在最适宜生境斑块以及生境走廊被道路隔离的关键点,分期分批建设生物通道,实现高质量生境之间以及野生动物种群之间的有效连接;三是将在野生动物道路致死集中路段两旁设置长度不等的阻隔栏和地下通道,改良溪流涵洞;在道路上设置若干道路警示牌和减速带等。

“研究成果不仅为局部区域生态廊道建设提供依据,也为未来新区建设全局性生态廊道体系建设布局,提供了科学支撑。”该负责人表示,根据研究成果,结合新区现有道路条件,新区在大鹏半岛生态廊道体系建设总体布局中,选取了9条生态廊道(生物通道)作为首批生态廊道修复试点,包括栖息地恢复廊道1条、上跨式动物通道3条、路面动物通道修复1条、下穿式动物通道2条、动物保护提示综合措施2条。

首条廊道:选址南澳七娘山——排牙山间山隘

建设规模:跨度60米宽50米 供豹猫等通行

纵贯大鹏半岛的坪西路对七娘山、排牙山等山地生态区域形成阻隔。

“首条生态廊道选址在排牙山——七娘山节点,近期将开工建设。”据该负责人介绍,该节点南接七娘山,北接排牙山——笔架山——田心山,是《深圳市生态安全体系建设课题》中为全市规划的近期8个生态节点之一。

据了解,项目范围内坪西路处于排牙山与七娘山之间,阻隔了两个生态区域之间的联系,节点最窄处870米。根据该区域地形特点,设计人员将生态廊道设计为上跨式通道,同时确定了服务对象以豹猫为代表的大鹏半岛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野生动物。

廊道建设将结合原有地形,一方面廊道两侧堆土放坡与周边场地衔接,减少桥梁整体跨度;另一方面廊道两侧设扇状引导墙,同时营造更丰富的湿地系统,更有利于引导动物利用该生态廊道通行。生态廊道的主体工程将架设装配式混凝土桥梁,跨度60米,宽50米,桥下净空6.5米。

“生态廊道建设不仅为动物架设‘生命通道’,同时要提升区域生态的总体质量。”该负责人表示,新区将配套开展生境营造、林相改造、湿地区域生态修复、道路改造、海绵城市、水土保持、标识系统建设和科研监测。

——生境营造。参考大鹏半岛自然植被结构,在桥面和桥梁两侧,模拟天然次生林组成并综合动物食性种植乡土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营造豹猫适宜生境。桥梁边缘种植乔木和密集的灌木形成一定高度的树篱,为动物提供隐蔽物并起到隔音降噪作用。

——林相改造。对节点周边的桉树及相思林进行疏伐改造,补植地带性乡土树种。补种地带性乡土树种与桥梁生境保持一致。

——湿地区域生态恢复。结合海绵城市相关技术,对坪西公路两侧原有鱼塘和积水洼地进行梳理和贯通,结合道路泄洪沟和已有涵洞,形成连通的整片湿地区域。建成后,该区域湿地总面积将达到8.26万平方米。

——海绵城市。通过设置湿地池塘、雨水花园和下凹式绿地等海绵设施,用于滞留临近山体的地表径流,并通过蓄水设施进行蓄水,以满足生态廊桥的绿化用水需求;通过在生态廊桥上设置生态草沟,同时在种植土底部设置蓄排水板层,以保证地表下渗水的排放。

专家观点

“在全国的生态廊道建设方面开了先河”

王英永(中山大学博物馆副馆长、动物学家)

没有数据调查和数据分析为基础,评价和决策就容易出现错误。大鹏新区在生态廊道建设方面做得很好,在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决策之前单独立项,开展生态廊道建设的科学研究工作,这在全国的生态廊道建设方面开了先河,此项工作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引领性和前瞻性。

这项研究成果数据可靠、方法得当,必然为具体生态修复建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引。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和具体案例非常少,本项目的时间周期较短,无法完全反映本区域的动物多样性特点,如动物的季节性规律、动物活动频率数据、动物数量数据等还不够全面,需要在今后进行持续性的调查和研究,为生态廊道的建设提供长期监测数据。

“对深圳森林城市建设和生态安全建设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

张心结(省林业厅科技推广总站站长、高级工程师)

《大鹏半岛生态廊道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组在短时间内对区域内的动物做了较为详尽的调查,并进行了深度数据分析,对深圳市森林城市建设和生态安全建设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做法值得推广。建议大鹏新区在今后的探索实践中,注意本区域生态资源历史数据的收集与应用,结合城市变迁和动物种类数量的改变,从更大的尺度上考虑大鹏新区生境与深圳市乃至惠州市等邻近区域的联结。

“动物调查数据详尽生态工程措施得力”

张谦(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该项目立项方向非常好,在生态廊道修复工作启动之前,进行详细的动物多样性调查和分析。本项目研究对大鹏新区的动物调查数据非常详尽,通过红外线监测仪和道路致死(路杀)调查获得了大量动物多样性数据,同时根据分析和模型建立,提出了若干具体的生态修复措施和生态保护建议,生态修复工作布局中选取了9条生态廊道(生物通道)作为首批生态廊道修复试点,包括栖息地恢复廊道1条、上跨式动物通道3条、路面动物通道修复1条、下穿式动物通道2条、动物保护提示综合措施2条。未来的研究应该结合植物方面做更深入的分析。

“生态廊道对生态价值的提升作用是巨大的”

王勇军 (广东福田红树林-内伶仃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局长、研究员)

短时间内完成这么多工作非常不容易,尤其是动物调查,工作量大、技术难度高。本研究项目从工作方式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依据调查数据作为下一步工作的基础,生态廊道的联通对生态价值的提升作用是巨大的,联通的生境的生态价值远远超过破碎化的生境,大鹏新区在此方面的工作意义重大。

大鹏新区在生态廊道和生物通道的研究和实践任重道远,空间巨大,比如对现在本区域目前没有的动物的吸引、不同形式通道的优缺点研究、生物通道长宽比例等。希望主管部门保持先行先试的勇气,在此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能够引领国内方向。

“为深圳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示范带头”

田丽华(深圳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办公室高级工程师)

大鹏新区城管局在生态廊道的研究工作开启了一个先河,此项工作采用的模式,对于深圳其他区的生态保护工作起到了一个示范带头作用,具体的生态修复问题或者技术性较高的生态项目,都需要做详尽的数据调查分析工作,尤其是动物方面的研究,在深圳市非常薄弱。本项目的道路致死调查研究,在国内城市都不多见,提供了非常好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储备。希望在今后的项目中,能够进行常态化调查分析和动态监测,为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记者翁洪明 刘倩卉

方正中期员工违规为投资公司配资服务赚报酬 吃警示函 江苏徐州 结对帮扶 援助困境儿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