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涪陵庆丰收 晒丰收 话丰收 享丰收
春种秋收,春华秋实。9月23日是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在这个属于收获的节日里,秋天正挥动着它的如镰大笔晕染欢乐与喜庆,大地也情不自禁地展现出累累硕果,农民的脸上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
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举办以“石鱼出水兆丰年·同庆”为主题的论坛及系列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以独特而犀利的视角阐释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重要题刻“石鱼出水兆丰年”与丰收节的关系,围绕如何创新丰收节的庆祝形式、如何提升丰收节的内涵等方面作深入探讨。通过与各界人士共庆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把传统农耕文明呈现在世人眼前,让涪陵区人民感知农业文化的魅力,把涪陵农民丰收的喜悦心情传播到涪陵的每个角落。
周烽:把“同观石鱼·共庆丰收”打造为涪陵新民俗
涪陵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周烽说,如果把古代同观“石鱼出水”叫作“旧民俗”,那么就该把今天白鹤梁与丰收节结合起来的活动叫作“新民俗”,即利用白鹤梁独特资源禀赋把中国丰收节本土化,这是涪陵基于传统,建造出的一种活的文化遗产。
由于三峡大坝蓄水,在天然的白鹤梁上同观“石鱼出水”,期待“石鱼出水兆丰年”的旧民俗失去了作用。新民俗是去博物馆“同观石鱼”,冀望“共庆丰收”,这在时间上、空间上、形式上发生了质的变化,但其文化内核都是传承白鹤梁文化。
传承白鹤梁文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开发以“石鱼出水兆丰年”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将之与“送丰年”“迎丰年”紧密结合,使之成为像春节必挂春联祈福纳祥的新民俗;编辑出版白鹤梁诗歌单行本,依托涪陵区作协、白鹤梁诗社在丰收节当天举行诗歌朗诵、诗赛等活动,弘扬白鹤梁千百年来形成的诗歌创作与唱和传统,使之成为一项固定的民俗活动;组织文艺家进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开展年度书法、绘画、摄影展,编排一台与创作生产有关的舞台艺术精品演出;编排适合大众表演的、程式化的鹤舞,包括创作与之配套的音乐、歌曲作品,创造属于涪陵独有的鹤舞,使涪陵因为白鹤梁成为鹤舞者的原乡,让白鹤成为鹤舞者崇拜的图腾;开展对白鹤梁题铭者后人追寻、访谈系列活动,挖掘其中的家国情怀故事,开拓白鹤梁文化艺术瑰宝后面全新的生命意义,扩大白鹤梁文化的受众和影响;结合白鹤梁题刻的申遗工作,在固定时间段举办文化、学术交流和论坛活动。
杨爱平:延展“石鱼出水兆丰年”的内涵
长江师范学院教授杨爱平说,白鹤梁题刻准确标注长江中上游的零点水位这一核心特色及它的自然科学功能、民俗功能、艺术功能、社会功能等重要功能应该被永续利用,它可以给涪陵独具特色的世界级文化延展出更加辉煌的未来,让白鹤梁这一古代文化遗产,从现在起变成一种继承并创新的涪陵新文化遗产。
杨爱平建议,建立虚拟白鹤梁水文站,用以收集白鹤梁传统的枯水月份资料,做比古时更生动有趣的水文记录;与相关部门合作,在涪陵区境内选择若干个永久性观察点做农业丰收和欠收记录;不断增加白鹤梁的馆藏资料;在每年冬季举办白鹤梁民间文化节,延展自古以来官、民、士合一的文化传统的存在感;在每年的农民丰收节举办白鹤梁丰庆大典;围绕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打造一个高级智库,着力为涪陵打造一个全球性的“农业吉尼斯世界纪录”;在互联网平台上建立一个“白鹤梁丰收平台”,用以发布世界级三农最权威信息。逐步将其建成为具有世界权威性的三农互联网咨询平台。
农业园里庆丰收
涪陵举行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特色专场活动丰收节活动现场,农民展示劳动成果
金秋遍地香,邀友聚农庄。9月23日上午10时,在一片热闹的丰收锣鼓声中,重庆市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涪陵区特色专场活动在蔺市镇农业公园举行。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巡视员吴纯,重庆市旅游和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秦定波,重庆市总工会副主席鞠飞,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都市报党委副书记刘长发,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都市报党委副书记、重庆重报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柏奇志,重庆重报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新女报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友凡及涪陵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瑛,区政府副区长钟涛,区政协副主席刘加胜出席本次活动。
涪陵区地处重庆市中南部,资源富集,物产丰富,交通便捷。位于涪陵西郊的蔺市镇,更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具备传统农耕文化的特征典型,是中国重庆农业公园建设发展的完美土壤。
钟涛在致辞时说,近年来,涪陵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涪陵先后荣获中国榨菜之乡、中国百佳特色产业县、中国果蔬十强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等荣誉称号。2017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90.2亿元、排名全市第五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466元、增长9.9%。举办此次活动,目的在于与全区1600余名农业工作者和64万农民一道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
新的节日,新的起点,新的征程。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涪陵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科学、务实、创新的举措,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在极具蔺市镇特色的龙舞表演中,重庆市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涪陵区特色专场活动正式启动,村民们载歌载舞欢庆首个属于自己的节日。
启动仪式上还表扬了一批优秀农业工作者、优秀新型职业农民和示范新型经营主体。
新闻纵深
丰收节:一场品味丰收的喜宴
庆丰收,农民笑逐颜开豪情万丈;话丰收,乡村全面振兴充满希望。此次重庆市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涪陵区特色专场活动秉承“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的宗旨,整个活动设主会场和收获的集市、丰收达人、垂钓比赛、丰收宴、中秋摘桂及中秋夜话6个分会场。通过这一系列可看可玩可体验的活动,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集玩、乐、游、购于一体的丰收盛宴。
在“收获的集市”分会场,当地农民早早赶来,将自家收获的农产品带到现场售卖。现场热闹非凡,农民们的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农民汪琼是蔺市镇连二村二组村民。当天一早,她就带着自家收获的农产品,坐着邻居家的三轮车来到集市,摆摊售卖。
“丰收节好啊,给我们农民带来了财富。”汪琼笑呵呵地说,她这次带来了4只鸡、3只鸭,还有一些鸡蛋、鸭蛋和蔬菜,不到一小时就卖完了,赚了300多元。
在“丰收达人”分会场,金黄色的稻谷迎风摇曳。稻田里,20名丰收达人头戴草帽、脖围毛巾、手中挥舞着镰刀,将一垄垄稻谷“放倒”扎成捆,再抱到农户院坝处,将稻谷整齐地铺在地上。一位老翁牵着一头壮牛,壮牛拖着一个石碾子,不停地碾压稻谷。“这是最传统的脱粒方式——打场。”今年62岁的村民张亚琼介绍,以前割谷全靠人力,她家20来亩稻谷,从割稻谷到脱粒、晒谷子等,要1个月左右才能完成。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收割机,割谷、脱粒一次性完成。她家20来亩稻谷不到1天就能全部搞定。“现在种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是牛耕田人力收,现在是机耕机收,太方便了,我们真是赶上了好时代。”张亚琼感慨道。
“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在旁边看着很亲切,都想上去试一试。”在一旁观看的市民田先生告诉记者,他在农村长大,后在城里工作,工作后下田的机会没有了,这样的活动唤起了他小时候的记忆。
“丰收体现了咱农民的心声。”村民杨新福表示,通过农产品展销和稻田体验活动,可让更多人了解农耕文化。
快到中午,在“丰收宴”分会场,村民们正忙着准备午宴。村民将自家今年收的糯米打成糍粑,再裹上黄豆粉,成为丰收宴上非常重要的一道菜。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每年丰收,街坊邻居都奔走相告,大家都‘比一比’当年的收成,都把自家的丰收成果拿出来晒一晒,摆一摆,也寓意着幸福的生活啊!”村民们纷纷表示。
不一会儿,丰收宴做好了。新鲜出炉的美食摆上桌子,亲朋好友围桌而坐,感受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主城游客到新妙过丰收节
9月21日,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即将来临之际,涪陵区农业大镇新妙镇为了展示新农村、新农民的新面貌,发扬和传承农耕文化,展示服务“三农”工作取得的成绩,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助推乡村振兴,特别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来自包括重庆主城区的自驾游团队和涪陵及周边大量游客赶来参与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