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玉兰海上开②|这位长得像“谢耳朵”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为何能得到习近平主席接见
摘要:现为物理学系谢希德青年特聘教授的卡西莫·斑比(Cosimo Bambi),长得与谢耳朵有几分神似。更重要的是,他的专业也是那么“高冷”:专攻高能天体物理、引力学和宇宙学。
2007年,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在美国上映并风靡全球,到今年已经播出十一季。许多观众在追完剧后会想,生活中是否真的也存在一群像他们一样的高智商科学家,或如谢耳朵(Sheldon)一般单纯坦率,或如莱纳德(Leonard)一般热心体贴。
在现实中,复旦大学的剧迷有褔了。现为物理学系谢希德青年特聘教授的卡西莫·斑比(Cosimo Bambi),长得与谢耳朵有几分神似。更重要的是,他的专业也是那么“高冷”:专攻高能天体物理、引力学和宇宙学。
这位38岁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写过3本著作,100多篇SCI论文,总引用次数高达2993次,影响因子34,并于2014年作为外国专家代表受到习近平主席的接见,今年他获得了2018年上海“白玉兰纪念奖”。
“只要能够做研究,在哪里都一样”
唐朝诗人白乐天曾在《初出城留别》中写道:“我生本吾乡,心安是归处。”诗人漂泊,但求内心安宁,而眼前的这位斑比教授为了科研工作,辗转世界各地。在意大利获得学士、博士学位后,斑比先后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地担任博士后或研究员。
说到来上海的原因,他告诉记者,之前在东京做科研时遇到很多中国同事,中国同行回国时邀请斑比一起加入。对于做科研的人来说,能在当地得到政策、资源及资金支持非常重要,“只要能够做研究,我想在哪里都一样。”于是,尽管念着家乡佛罗伦萨的美好,但考虑到发展前景,斑比选择留在了上海。在实现自己科研梦想的同时,也为我国相对薄弱的天体物理学、宇宙学研究贡献自己力量。
来上海之后,斑比逐渐爱上这座城市,因为这里的研究环境好、学生棒。已经生活6年的他告诉记者,出于研究领域的不同,他与其他教授间的交流不太多,更多的是与学生们接触。
在复旦大学,斑比要给本科生及研究生授课,指导他们做科研,成果颇丰。在他的指导下,每年都有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一般不少于6篇。
要知道,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本科生能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都非常不容易,更遑论核心期刊。而斑比的弟子凭此也获得了赴剑桥、麻省理工等世界名校继续深造的机会。
“中国学生自我驱动力很强,非常努力,即便可能有时存在一些语言上的障碍,但他们不害羞,很主动。”
同样,斑比也让更多热爱天体物理的海外学生相聚上海。他最核心的研究团队构成非常多元化,2位博士后7位博士来自美国、印度、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哥伦比亚等国,“科研需要严谨,需要各方协作,不然就很难有突破。”
“明天会使所有人大吃一惊”
作为像谢耳朵一样的学术狂人,斑比的生活很简单,长跑与科研。
走进他的办公室,柜子上整齐摆放着各类马拉松比赛奖杯,一旁的椅子上还放着运动背包和一条毛巾,便于他随时外出跑步锻炼。再往里走,书桌上放着一台电脑,几沓书,对面的大黑板上笔迹纵横,方便他计算推演。这就是他的全部学术装备。
虽然办公室的陈设不多,但斑比的贡献可不少。他参与编写了一本适合中国学生的天体物理学教材——《粒子宇宙学导论》。这也是目前我国高校唯一一本有关天体物理的中文教材,有力推动我国相关学科的发展。
不仅如此,斑比还凭借自己在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及他多年辗转世界各地的经验,陆续组织举办了一系列学术会议。这不仅促进海内外高能天体物理研究领域的合作交流,还促成复旦与海外高校、研究所间的交流互访,帮助中外学子与科研机构间的了解与互动。
而作为意大利人,他在2015年成为在华意大利学者协会(AAIIC)的创会成员,这个协会旨在促进意中两国在学术、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合作。
斑比告诉记者,意中两国之间存在差异,这很正常,就像意大利南方北方都有很多的不同。但意大利人和中国人间的思维、相处模式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彼此都能理解对方,这就足够了。这或许也是斑比愿意长期留在中国做研究的原因。
诚然,相对于其他专业,斑比所关注的天体物理、宇宙学、黑洞的探索显得非常抽象深奥,甚至有些“神秘”。或许要等10年、50年甚至100年后,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现实意义才会展现出来。这或许就是斑比们的可贵之处,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迎接他们的往往是全新的体系以及无从预测的突破。
斑比相信,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还远远不够,有太多未知等待去发现、解释,而总有一天这些“你不知道的事”会改变整个世界。诚如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的那句名言:“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明天会使我们所有人大吃一惊。”
栏目主编:张骏文字编辑:张骏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