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支持遭到削减,重视程度有所下降,韩国对华问题专家减少引担忧

日期:08-09
环球时报韩国政府韩国美国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林超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刘康]据韩国《韩民族日报》8月6日报道,有中国顶级大学的韩语专业在今年的本科新生招生中未能招满,部分大学已停止招收韩语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还有学校停止了明年的韩语笔译及口译硕士课程招生。除了小语种就业难度增加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小语种专业吸引力降低外,中韩关系降温和交流减少也被认为是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韩国本届政府上台以来加速靠向美国,致使中韩关系趋冷,而这让韩国国内对中国问题的研究也面临不少挑战。近期数位接受《环球时报》特约记者采访的中韩两国学者,都谈到了这种情况。

一些此前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已转向其他领域

第一位接受《环球时报》特约记者采访的韩国学者透露,近两年来,韩国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数量逐渐减少,韩国政府支持的一些智库里的中国专家人数普遍是一到两名,很多大学因为没有相关项目,已经没有学者再研究中国问题了。这位学者称,韩国政府削减支持大学研究的预算,导致很多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开始研究其他领域,如大国博弈、美国印太战略等。

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韩国2024年的研发预算为21.9万亿韩元(1万韩元约合52元人民币),是自1991年以来该国首次削减相关预算,这导致很多研究人员工资降低,从而引发不满。鉴于此,韩国政府今年6月敲定的2025年主要研发预算为24.8万亿韩元。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强调,这一数额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不过,人们普遍认为,与大幅削减预算前的2023年(24.7万亿韩元)相比,这只是“勉强”提高了1000亿韩元而已。

第二位匿名接受《环球时报》特约记者采访的韩国学者表示,韩国政府对中国问题研究没有前几年那么重视了。近年来,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地区冲突加剧。韩国一些研究人员认为,韩国的经济发展得益于美国和西方国家构筑的国际秩序,因此有必要维持现有的秩序。面对大国博弈,韩国“应像冷战时期一样,采取一边倒的政策,和美国、日本等盟国加强合作”。这种观点得到了韩国政府的支持,也就使得韩国国内的国际问题研究方向被重点放在了大国博弈、加强同美日的合作等方面,进而导致他们对中国的研究减少。

上述学者还对《环球时报》特约记者表示,韩国智库以及媒体的倾向性导致该国一些关于中国的客观理性声音难以被听到。他解释说,现在韩国政府支持的智库里普遍都是有保守倾向的学者,一些韩国媒体也很愿意放大这些学者的声音,而不愿意刊登有关中国的客观研究成果,这就导致韩国政府能够了解到的有关中国的情况很片面,同时促使一些原本中立客观的学者逐渐转向保守,以迎合政府和媒体的喜好,否则他们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就无法得到广泛传播。这位学者还透露,韩国一些学者发表了对中国积极友好的观点后,往往会受到周围人的质疑,这也导致现在很多学者不愿意发表积极客观的观点。

“客观派”学者被“亲美派”歧视

根据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晓玲的观察,从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后,该国对研究中国问题的重视程度已经开始下降。此次事件是美国离间中韩关系的一个开始,当时中韩两国民众情绪对抗、媒体舆论战非常激烈,各层面交流受阻。之后在新冠疫情期间,韩国的反华情绪再次被炒热,由此导致韩国对研究中国问题的重视程度进一步下降。

王晓玲称,在2000年后来中国读硕士、博士或者有客座教授经历的那批韩国对华问题专家中,一些人已经转变了研究方向,这首先是因为随着中韩经济往来与文化交流的减少,韩国社会对学习汉语的需求出现萎缩,研究中国语言和文学的韩国学者出路受限。其次,客观、中立反映中国实情的声音在韩国很难发出来。在国际关系问题上,韩国学术圈分为“亲美派”和“客观派”,后者的声量越来越小,他们客观分析中韩关系需要承担风险。此外,一些韩国“亲美派”学者有着莫名的“优越感”,他们歧视在中国有留学或研究经历的学者,认为在美国留学的才是“精英”。在这种环境中,在中国待过的学者回到韩国后,有时需要批评中国,才能适应其所处的环境。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詹德斌也对《环球时报》特约记者表示,近些年韩方对研究中国问题的重视程度的确在下降,这一方面是因为本届韩国政府政策倒向美国,同时致力于降低对华依赖,所以韩国政府认为研究中国的必要性在下降。韩国对华认知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美国引导、塑造的结果。另一方面,近些年中韩关系发展不顺,加上其他原因,导致韩国一些民众厌华情绪上升。在这种氛围下,哪怕是有关中国的客观研究成果也很难得到认可。如果公开主张应该重视中韩关系很可能被扣帽子,导致整个氛围更加不利于中国研究。

他们希望客观讲述中国

“韩中两国自古共享同一文化,地缘政治上而言又是一衣带水的近邻。”2012年成立的韩国成均馆大学成均中国研究所,在其简介中描述了对华研究的重要性,称中国不仅对韩国的未来战略有着重大意义,对韩国国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亦发挥着深远影响,因此客观研究中国的变化并与学界和社会共享相关研究成果,是时不我待的重要课题。

王晓玲称,在她接触的一些韩国学者中,不少人都希望客观讲述中国,特别是那些在中国生活过的“新一代”青年学者。实际上,那些韩国“亲美派”学者也知道自己在说谎,他们内部也认为应该有不同的声音,一味迎合美国的价值观对国家来说是存在安全风险的。一些包括记者在内的韩国人士,都希望把客观的中国形象展示给本国民众,但做起来并不太容易。

第二位接受《环球时报》特约记者采访的韩国学者表示,中国是韩国重要的邻国,也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发展韩中关系、加强对中国问题的研究,无论在任何时候,对韩国都十分重要。现在韩国国内有一种观点认为,发展同中国的关系时可以将政治和经济分开,这种观点得到了一些韩国人的支持,但这是典型错误。随着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化和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同中国交往过程中,政治和经济已经很难分开,韩国作为一个依赖出口的国家,如果在一些涉及中国的政治问题上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必然会影响到两国的经贸关系。因此,对中国问题加强研究,随时跟踪中国国内发展趋势,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对韩国来说,十分重要。

第一位匿名韩国学者介绍说,现在一个比较好的现象是中国方面与韩国学者的交流还很活跃,很多中国大学、研究机构等会邀请韩国学者到中国交流访问,这对两国学界加强交流很有帮助。不过,他表示,让人担忧的是,现在韩国年轻人中对中国持有负面看法的人有所增多。如果这种社会氛围持续发展下去,韩国学者对中国问题发表中立、客观的观点会越来越难,因此有必要不断加强韩中两国民间交流,促进两国民间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

有美媒援引韩国龙仁大学教授朴胜赞的话称,一些韩国民众对华态度发生变化,与该国媒体的负面报道有关。还有观点认为,一些韩国民众特别是青年的不满情绪主要是在社交媒体上传播,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遇到过。比如,2016年到2021年在杭州留学的徐俊赫说,在当地感受到的中国与社交媒体上描绘的中国存在很大差距,身边有很多好人,求学期间结识的一位中国朋友直到现在还经常联系。

责任编辑:张迪

乌军千人部队突然进入俄领土,相关各方普遍认为“将激起俄方更激烈报复行动” 外媒猜测乌军F-16战斗机何时投入进攻性作战,美媒:当前可能只在后方执行防空任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