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国发布AI投资禁令,影响微乎其微

日期:06-27
美国人工智能AI美国财政部

来源:财经杂志

近日,美国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实施对外投资行政命令的拟议规则(NoticeofProposedRulemaking,NPRM),限制美国人在中国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系统等领域进行投资。

这一拟议规则是对美国政府于2023年8月发布的《关于处理美国在受关注国家的特定国家安全技术及产品领域投资的行政命令》的细化,该行政命令要求美国财政部制定规则,管理和监管新的项目,特别是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

目前,美国财政部正在征求公众对拟议规则的意见,征求意见将于2024年8月4日结束。之后,美国财政部将发布最终实施条例,并确定条例的生效日期。

6月24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回应称,中方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坚决反对,将保留采取相应措施的权利。美方反复强调无意对华“脱钩”,无意阻挠中国经济发展,但却执意发布拟议规则,限制美方企业对华投资,打压中国产业正常发展。这是典型的泛化国家安全做法,违背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共识,影响中美两国企业正常经贸合作,破坏国际经贸秩序,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美方应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公平竞争原则,停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取消对华投资限制,为中美经贸合作创造良好环境。

多位AI领域投资人表示,目前来看该拟议规则对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投融资影响微乎其微。原因在于目前中国投资者是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投资主力,当下美元基金募资难,整体投资退潮,转战人民币基金也将成为未来在华外资以及基金的主要模式。

涉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美国这一拟议规则规定了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中被纳入规定范畴的产品技术参数,包含开发或生产任何用于设计集成电路或先进封装的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设计用于集成电路批量制造的前端半导体制造设备,使用16/14nm或更小的生产技术节点的集成电路,以及为特定用途而设计的量子计算机及人工智能系统等。

涉及相关范畴的交易分别为被禁止的交易和可通知的交易。被禁止的交易是指美国个人与被确定为“涉及国家安全技术和产品的外国实体进行的特定类型交易”,这些交易被认为“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特别严重的威胁”。可通知的交易指美国个人与外国实体进行的交易,这些交易涉及的技术和产品“可能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但不如被禁止的交易那么严重,这类交易要求向美国财政部提交通知。

除上述两类交易外,拟议规则对例外交易进行了规定,包括公开交易证券的投资、投资公司发行的证券、有限合伙人投资、完全买断、公司内部交易、履行先前承诺的资本承诺、违约或其他条件导致的投票权获取、与美国境外的个人或实体的交易。

此外,拟议规则对美国人在涉及相关交易所需要承担的责任、需提供的信息进行了规定。例如,在进行交易之前,美国个人需要进行合理的尽职调查。如果交易是可通知的交易,美国个人必须在交易完成后30天内,向美国财政部提交通知。在提交通知时,美国个人需要提供准确和完整的信息,包括交易的商业理由、交易的总价值、交易各方的联系信息等。

拟议规则规定,任何故意违反、企图违反、共谋违反或导致违反《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案》(IEEPA)发出的任何命令、法规或禁令的人,一经定罪,将被处以不超过1000万美元的罚款。如果是自然人,则处以不超过20年的监禁,或两者并罚。

对中国人工智能融资影响不大

上述拟议规则是对去年的美国一项针对外国投资行政命令的进一步规定。

2023年8月,拜登政府发布《关于处理美国在受关注国家的特定国家安全技术及产品领域投资的行政命令》。从投资对象来看,若投资活动涉及“受管辖外国实体”,那么该投资活动将被禁止。“受管辖外国实体”包括“受关注国家”和“从事特定国家安全技术或产品业务的实体”,中国内地、香港特区及澳门特区被列入其中。这一行政命令规定共划定了三个投资领域: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

2023年7月19日,在前述行政命令发布前,美国前众议员、时任中国特别委员会主席麦克·加拉格尔向纪源资本、金沙江创投、华登国际和高通创投四家美国投资机构发出问询函,对其在中国人工智能和半导体等科技领域的投资表示“严重关切”,并展开调查。

据不完全统计,上述投资机构对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投资涉及多家中国公司,其中不乏头部企业,包括科大讯飞、地平线、璧仞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商汤科技等。

多位投资行业人士指出,目前美元基金在中国整体的投资都在萎缩,因此美国政府的投资禁令对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影响并不大。

其实一直以来,美国投资者都不算是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投资主力军。

美国乔治城大学技术政策小组(CSET)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至2021年,美国投资者总共向251家中国AI公司投资了402亿美元,共有167名美国投资者参与,交易事件为401笔。其中,只有美国投资者参与的投资事件共107笔,投资金额为74.50亿美元。2015年至2021年间,中国AI公司共筹集了1100亿美元,美国投资者投出的402亿美元占比为37%。中国投资者是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主要投资者,在此期间超过71%的交易额以及92%的交易事件仅来自中国投资者。

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工智能投资人透露,行业对于人工智能投资十分谨慎,当下美元基金募资减少、募资难,美元基金的投资重点在医疗健康行业而非人工智能。因此美国方面的投资禁令对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投融资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从全球范围来看,人工智能行业投融资也正经历降温。研究机构CBInsights发布的《2023年人工智能(AI)行业现状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AI初创公司融资总额约为4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27.10亿元),比2022年的473亿美元下降10%。其中2023年中国AI领域投融资数量约为232笔,同比下降38%;融资总额约为20亿美元(约合142.45亿元),同比下降70%。

责任编辑:崔理斯

外媒:特朗普顾问提出结束俄乌冲突计划,白宫、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顾问都回应了 中国国防部:赖清德之流必将遭受历史审判和法律严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