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 李萌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青木]“这会是中国车企将要结束进军欧洲的开端吗?”德国《南德意志报》近日在报道中提出疑问。5月28日,长城汽车德国有限公司(GWMD)宣布关闭其德国办公室,并将于2024年8月31日终止所有雇用合同。相关消息一经发布,国内外媒体持续关注中国车企在欧洲“踩下刹车”的相关话题及动因。
长城汽车于2021年11月在德国慕尼黑设立欧洲总部,并将其作为开拓欧洲市场的中心。综合多家外媒报道,长城汽车在慕尼黑的约100名员工都将被解雇,包括长城汽车欧洲业务主管。此外,该公司还将搁置此前欧洲新市场的扩张计划。6月2日,《环球时报》就有关消息问询长城汽车方面,相关人员称,关闭欧洲总部的原因包括“欧洲电动汽车市场日益艰难”,加上即将实施的欧洲进口关税,长城汽车集团未来在欧洲的战略也将相应调整。
不过,长城汽车方面称,该公司并不会退出欧洲市场,将继续在包括德国和英国在内的现有欧洲市场销售汽车,欧洲业务将会交由中国业务部门进行远程监督和管理。上述相关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将把长城汽车的欧洲零部件仓库从德国纽伦堡搬迁至荷兰阿姆斯特丹,同时将仓库面积规模扩大一倍,为欧洲地区的客户提供服务。
《南德意志报》报道称,除长城汽车之外,包括比亚迪、蔚来等其他中国制造商在欧洲市场也遇到一些困难。市场原因之外,欧盟即将落地的关税措施“可能很快会给中国汽车制造商带来另一个麻烦,且将使车辆变得更加昂贵”。此前有消息称,欧盟委员会原计划在6月5日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但受欧洲议会选举影响推迟了这一时间。法新社称,欧盟成员国对上述反补贴调查意见不一,德国明确表示反对,并强调不想与中国发生贸易战。欧盟委员会去年10月宣布对原产自中国的进口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彼时欧洲方面有声音认为,通过加征惩罚性关税能帮助欧盟汽车产业发展。
“欧盟预计将与中国谈判。”德国财经媒体Heise新闻网5月31日报道称,欧盟和中国都有理由争取达成协议。此外,该媒体认为即使欧盟委员会对中国汽车征收高关税,中国的电动汽车会做出售价的调整,“但不会被赶出市场”。
中国汽研北京院国际化研究专家许广健6月2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城汽车此举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想在经营层面进行一些必要调整,优化海外布局。二是考虑到欧盟贸易新形势,企业采取一些措施对未来的投资进行止损,避免产生重大影响。
谈及中国车企出海面临的痛点,许广健认为,汽车的使用年限可能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这使得汽车产业的国际化进程更为复杂。它不仅涉及将产品销售到海外市场,还包含了长期的售后服务周期等。“当前,许多企业的做法是先落地再调整策略。而我们讨论的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尤其欧洲市场遇到的一些困境,就与缺乏系统性的谋划相关。”
许广健建议,中国车企应考虑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与当地企业和机构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与当地经销商的合作也不应仅限于买卖关系,而应深度绑定,全程参与到品牌建设和营销中,并与当地企业互利共赢。”此外,中国在海外已有的网络资源,如贸易促进机构、政府机构、行业商协会等,可以充分为企业提供服务和支持。企业应利用这些资源,在不同层面上进行合作,以提前预判和识别风险,从而有效应对。
责任编辑:陈建瑞SN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