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年多的酝酿,新加坡将迎来第四代领导人。当地时间5月15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将正式卸任,把指挥棒交给接班人黄循财。同日,黄循财将宣誓就任新加坡第四任总理。
有记者最近问李显龙,当前环境复杂,此时交班是否心情忐忑?李显龙回应:“很平淡,拿得起放得下。(我)应该做的已经做了。”
黄循财日前在视频讲话中表示,将尽全力肩负起新加坡总理的新任务,并呼吁所有新加坡人与他携手共创美好未来。李显龙则在社交媒体发文,呼吁新加坡人全力支持黄循财及第四代领导团队。新加坡总理公署文告称,人民行动党的议员一致支持黄循财担任新总理。
新加坡《联合早报》写道:1984年从政,2004年出任总理,这两个20年,李显龙从开国总理李光耀和第二任总理吴作栋手中,接过这个从第三世界走入第一世界的小国,而且把这个小红点办得越来越闪耀。
不过,挑战仍存。纵观新加坡发展之路,危机感从未远离该国话语体系。只是危机的内涵从最初的独立建国、谋求发展,到如今应对地缘政治环境动荡、人口老龄化、贫富差距以及国民日益多元化的诉求。李显龙卸任后,黄循财及第四代领导团队将面对这些挑战。
新挑战更加微妙和复杂
对于自己即将卸任,李显龙表现得很轻松。当地时间5月10日,李显龙最后一次以总理身份接受新加坡媒体采访。
李显龙说,他最近和黄循财谈了交班的事,他告诉黄循财,“你必须以自己的方式领导,但我会给你我的经验和观点。”李显龙说,他对黄循财完全有信心,黄循财已经在处理如疫情这样的复杂危机时证明过自己;他希望黄循财顺利接棒,树立自己的威望,用自己的团队治理国家。
这是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以来的第三次权力过渡。自2022年4月以来,黄循财一直在为这场权力过渡做准备,他试图以不同于新加坡过往领导人的方式开启施政。
2022年6月,黄循财率第四代领导团队(4G)发起了“新加坡携手前进”运动,通过275场对话活动,邀请20余万新加坡人建言献策。新加坡媒体的政治评论文章称,“新加坡携手前进”反映了第四代领导团队执政风格的转变,他们将采取更开放和协商的态度,吸收社会公众和基层组织的意见,以协助政策的制定。
去年10月27日,黄循财和第四代领导团队正式发布“新加坡携手前进”报告,以“共创共同未来”为主题,勾勒出新加坡政府未来施政的蓝图,内容涉及教育、工作、家庭、年长者、弱势群体、长期规划、团结国人七大领域。“这不是一份自上而下的政府议程。它集合了各行各业新加坡人的共识,反映了我们的集体志向和对未来的共同愿景。”黄循财说。
谈到对“新加坡携手前进”报告的看法,黄循财表示,如今的新加坡诉求更加多元化,把更多目光投向赚钱和工作以外的领域。“新加坡梦已经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成功。”他说,如今的新加坡人不再过分热衷于老一辈常说的“5个C”,即公寓(Condominium)、汽车(Car)、现金(Cash)、信用卡(CreditCard)和乡村俱乐部会员(CountryClubMembership)。但与此同时,新加坡正在面临新的挑战,相比过去主要是经济增长的压力,新挑战更加微妙和复杂。
资料图:2022年,李显龙(左)与黄循财。图/ICphoto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2023年,新加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82800美元,排名亚洲第一,全球第六。2023年的一项统计显示,新加坡和瑞士苏黎世并列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新加坡的房价也在2023年超过中国香港,成为亚太地区最高。对于房价、物价、贫富差距、移民问题等,一些新加坡人颇有怨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许利平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黄循财是人民行动党精心挑选的接班人,曾在李显龙身边当过私人秘书,又经过两年担任副总理的历练,他对李显龙的政策路线相当了解。新加坡的政治主基调就是强调延续和稳定,从目前来看,黄循财会继续执行李显龙的政策路线。
但是,新加坡面临国际和国内的新挑战,下届政府肯定也会做出一些调整,许利平说,回顾过去数十年,新加坡政府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做出战略调整,以适应国内和全球的一些变化,这也是它保持活力的方法。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庄嘉颖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新加坡的处境比以往更复杂,黄循财在就任后,既必须面对国内贫富差距、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的现实,也必须找到管理外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方法。
对于国际问题,黄循财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重点谈到了中美问题。黄循财表示,他在外交上既不“亲中”,也不“亲美”,而是“挺新加坡”。对此,媒体分析称,这符合新加坡外交政策长期以来主要以自身利益为基础,优先考虑稳定和经济利益的特征。
黄循财解释说,新加坡和美国是安全合作伙伴关系,两国之间有密切的军事和防务联系,但新加坡并不是美国的盟友。黄循财还强调,新加坡会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他表示,新加坡在处理涉及台湾问题的事务方面非常谨慎,以确保符合一个中国政策。他还表示,中美之间需要非常谨慎地处理双边关系,如果中美关系急剧恶化,全世界都会付出高昂的代价。
与危机感并存
“从政20年后,李显龙在52岁时接管新加坡这个年轻发达的经济体,但是创业难,守业更难……在完成一系列不平凡的重任之后,李显龙将在5月15日正式交棒。”《联合早报》近日报道称。回望新加坡过往,危机感从未远离该国政治话语体系。
“哪怕只是变得普通、变得平庸,我们都将陷入严重困境。”当地时间5月1日,李显龙在新加坡五一劳动节集会上发表讲话表示,新加坡没有资源、没有腹地,所取得的成就完全是因为卓越的制度。新加坡必须守护追求卓越的精神,以及保持政治稳定。
强烈的危机感始终萦绕着这个国土面积仅为733平方公里,约二十二分之一个北京市大小的城邦国家。新加坡几乎没有任何矿产资源,就连淡水也难以完全自给。许利平表示,新加坡被称为“地球上的小红点”,它本身没有资源,新加坡政府非常明白这一点,因此具有高度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
新加坡政府网站在介绍该国的基本信息时写道:新加坡面临着长期的挑战,即缺乏自然资源且国土面积狭小,领海和领空也受到地理限制。空间的缺乏还限制了人口和劳动力的增长,导致新加坡国内市场狭小。
不过,新加坡的地理位置优越。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出入口,是连接亚洲、欧洲和大洋洲海上交通的关键节点。
首先发现新加坡在航海贸易中价值的当属英国人史丹福·莱佛士。公开资料显示,1819年,莱佛士在寻找合适的地点建造贸易站时注意到了新加坡这座岛屿。他被告知,这座岛是海盗夜宿的地点,令人害怕,没人敢轻易靠近。但莱佛士对此有不一样的看法,他注意到新加坡靠近马六甲海峡,又有天然良港、淡水供给和可以维修船只的地点,这些地理禀赋让这座小岛有潜力发展成为海上贸易的战略要地。
2019年,时任新加坡教育部长王乙康在新加坡理工学院65周年校庆的晚宴上发表致辞,内容恰与200年前莱佛士的观点遥相呼应。王乙康说,大自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创造新加坡,一个小岛,没有自然资源,却处在全球贸易路线的交会处,且拥有深水港。“这是在告诉新加坡人:你们要靠把自己和世界联系起来谋生。”王乙康说,“于是我们就这么做了。”
1963年,四个曾经是英国在东南亚殖民地的地区马来亚、沙巴、沙捞越和新加坡组成马来西亚联邦。但新马这段“感情”并没有维持多久。随着马来西亚中央政府与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之间的紧张关系日益加剧,以及马来族和华族之间的族裔冲突升温,新加坡在1965年被“踢出”马来西亚联邦。同年8月9日,新加坡成为一个独立的议会制共和国。
当时在宣布新加坡独立的记者会上,李光耀哭了,这并非出于喜悦或激动,而是因为忧心。“眼前困难重重,生存机会非常渺茫。新加坡不是个自然形成的国家,而是人为的。我们把它继承过来,却没有腹地,就像只有心脏而缺少躯体一样。”李光耀说。
摆在李光耀面前的危机是国家生存危机。独立后的新加坡政府预测,下一年的失业率将达到14%。若处理不好,新生的新加坡可能迎来动荡。对此,有历史学者撰文称,集体危机感成为了新加坡经济奇迹的原动力,共同的生存危机把全体新加坡人团结了起来。
李光耀提出“尝试任何切实可行的点子,只要能制造就业机会”。新加坡政府推出财政激励、税收减免、修建基础设施、兴建工业园等措施,以吸引寻求低成本劳动力的跨国公司的投资。此时,恰逢美国电子制造业产业链向外转移,新加坡吸引了大量寻求低成本劳动力的美国电子制造企业。
在制造业起飞后,李光耀及其内阁瞄准新的目标,建设金融中心。新加坡政府通过放开外汇管制、允许资金自由流动以及发展金融交易市场等政策,吸引了国际金融机构的进驻。
2024年年初,游客在新加坡鱼尾狮公园内游览。图/ICphoto
同时,李光耀政府认为,新加坡要想参与全球竞争,就需要为新加坡人提供住房和其他公共服务。在独立之初,新加坡的城市面貌脏乱、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严重、贫民窟成群。新加坡政府实施“居者有其屋”计划,统一规划、开发和建设“组屋”,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廉价住房。目前,新加坡超过80%的家庭居住在“组屋”里。
另外,李光耀政府对公职人员奉行“高薪养廉”政策、严厉打击腐败,打造了新加坡政府高效、清廉的形象。自1959年起,李光耀及其团队就身穿白衣就职。李光耀提出领导人必须“比白更白”,对待贪腐采取零容忍的态度。这也为新加坡的领导班子赢得了“白衣人”的称号。
但是,一些新加坡人抱怨,李光耀“家长式”的政府把他们当成“孩子”一样对待,除了严厉的法律,李光耀还被指控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打压政治异己,压制不同的声音。
李光耀领导新加坡政府达三十余年。其继任者吴作栋延续了李光耀的政策路线,并在其基础上做了有限力度的改革,一定程度上软化了李光耀时期的一些强硬措施。
“小国大外交”
李显龙延续李光耀和吴作栋的政策路线,继续通过吸引外国投资、发展金融和自由贸易等方式,推动了新加坡的经济更上一层楼。
庄嘉颖表示,李显龙政府充分利用了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环境,巩固了新加坡作为区域和国际经济和金融枢纽的地位,并使得新加坡国民收入显著提升。据世界银行数据,以现价美元计算,新加坡人均国民总收入从2004年的26170美元涨至2022年的67200美元。
另外,庄嘉颖指出,李显龙政府还把新加坡转型成国际理财中心,如今的新加坡给全球范围内的企业、高资产家庭或个人提供投资和其他高端金融服务。同时,李显龙在其任内推动了城市开发和更新,翻新了市区容貌。不过,在李显龙任内,新加坡也出现了贫富差距拉大,物价、房价大幅上升等情况,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压力有所增加。
外界评价称,在大家印象中,李显龙跟他父亲不一样,并不是天生的外交家。不过,他处理外交事务也有自己的风格。
李显龙奉行“小国大外交”。“新加坡是小国,我们须接受这个现实”,李显龙在阐述新加坡外交政策时曾表示,但新加坡不愿接受“小国无外交”的命运,新加坡有责任对关系到自身利益的议题表达立场并加以应对。
新加坡外交界流传着一句谚语,“当大象打架时,小草就会遭殃”,用以比喻大国竞争可能对小国产生灾难性的影响。李显龙多次就中美关系发声,称“全世界禁不起中美发生冲突”。李显龙说,中美之间存在意外和误判的风险,他希望中美关系不会恶化,双方能够保持沟通渠道畅通。
资料图:当地时间2022年3月29日,美国华盛顿,美国总统拜登与来访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举行会晤。图/ICphoto
《联合早报》统计,在李显龙担任总理20年内,一共访问中国多达14次,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李显龙最近一次访问中国是2023年3月,他先后访问了广州、海南博鳌和北京。李显龙表示,他通常设法每年都访问中国一次,看看中国的新变化。他对中国媒体说,中国变得“更加繁荣,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更大,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也更大”。在李显龙此次访华期间,中新双方共同宣布把中新关系提升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
在五一劳动节集会上,李显龙的演讲再三强调了维持政治稳定的重要性,他提出对新加坡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三大要素:社会凝聚力、长期规划,以及政治稳定和信任。
李显龙说,新加坡前两任总理李光耀和吴作栋建立了在他们任期结束后仍能有序发展的政治体制,以后的新加坡领导人也必须这样做。现在,即便他卸任,新加坡政治的核心没有改变,即新加坡的制度建立在坚实的信任基础之上,人民和政府之间的这种信任对于维持长期规划是必要的。
在4月下旬,黄循才也强调了政治稳定和连续性,他承诺上台初将“不会变动内阁高层人员”,也不会撤换现任部长,并维持前总理卸任后出任内阁国务资政的政治传统。
留给“4G”的课题
近年来,新加坡面临一系列国内外挑战,包括地缘政治环境动荡、国内人口老龄化、贫富差距加剧、物价上涨等。在李显龙卸任后,黄循财和第四代领导团队(4G)将面对这些挑战。
在这些挑战面前,黄循财仍待证明自己。黄循财在2022年才被推选为第四代领导团队领军人物并升任副总理,他的“学徒期”并不像李显龙或吴作栋那么长。相比之下,李显龙出任总理前,曾担任副总理14年。
同时,新加坡媒体的评论文章指出,黄循财相对缺乏处理外交事务的经验,如何在地缘政治局势升温的背景下确立新加坡的外交战略,是黄循财领军的新加坡第四代领导团队所面对的重要课题。
事实上,自从被确定为接班人后,黄循财在国际舞台上出现的频次大幅增加。去年,黄循财曾两度访华。在黄循财去年12月中国之行期间,双方达成进一步升级《自由贸易协定》的议定书、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30天)等24项成果。今年4月上旬,黄循财访问欧洲,分别与德国总理朔尔茨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会晤。4月中旬,黄循财又前往美国访问。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系副主任比尔维尔·辛格表示,李显龙将以国务资政的身份继续参与政府事务。“对新加坡来说,世界变得更加危险”,辛格说,所以李显龙还会尽力帮助黄循财。
黄循财在不久的将来会面临大选的考验。2020年,人民行动党虽赢下大选,但61.24%的得票率比上一届大选时下跌了8.66个百分点,得票率低于预期。反对党工人党在竞选活动中呼吁政府采取措施帮助低收入新加坡人,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好的竞选成绩,在国会的议席从6个增加至10个。
据新加坡宪法相关条例,该国下一次大选最迟将在2025年11月举行。庄嘉颖表示,人民行动党败选的概率基本为零,但黄循财和第四代领导团队也有得票率方面的压力。接下来,黄循财还需要说服新加坡人,让他们可以信任政府选择的政治方针和大战略。
2023年11月,李显龙在人民行动党大会上谈到下一届大选时也表示,他将尽力帮助黄循财和他的团队赢得下一届全国大选,“只要是他(黄循财)认为我能发挥作用的地方,我就会去”。
新京报记者陈奕凯
责任编辑:刘德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