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无人机作战呈现新动向
当前,随着无人机运用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拓展,无人机作战正成为地区冲突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近期的伊朗和以色列对抗,还是从持续进行的俄乌冲突来看,小型化、智能化无人机技术发展愈加迅速,无人机指挥控制通信方式日益多元,无人机作战呈现出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新动向。
发展建设不断提速升级
作为战场“多面手”,无人机在执行情报收集、战场态势感知、目标跟踪和打击等军事行动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国对于发展无人机力量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2024年2月6日,乌克兰宣布成立无人系统作战部队,任务包括无人机等作战平台的操作培训及研发生产。纵观其他国家,美国最早发展无人机并投入实战,美空军于2003年就组建了“捕食者”无人机中队,目前美军服役的无人机型号有数十种。俄罗斯于2012年组建了无人机航空兵发展局,2014年成立国家无人机中心。根据俄2021年至2025年国家防御计划,俄计划在2025年前为每个炮兵旅、空降兵团、战略火箭军各兵团和航空兵基地编配无人机分队。伊朗在2022年宣布成立首个无人机师。此外,英国、西班牙等国也已宣布组建无人机部队。
随着无人机的广泛运用,各国对反无人机作战的重视也日益高涨,纷纷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反无人机能力建设。美军不仅设有联合反小型无人机系统办公室,负责指导监督国防部所有反无人机武器研发工作,美陆军还在去年10月建立了联合反无人机大学,为各军种提供反无人机训练。俄罗斯目前已在大部分军区组建了反无人机部队,还组建了反无人机的特种直升机部队、机动高射炮小组等,以应对俄乌冲突中乌克兰无人机的袭扰和攻击。
在无人机技术运用方面,实现“人在回路外”的完全自主遂行任务,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但受限于强化学习、生成式学习等强人工智能算法存在不足,限制其自主决策能力,无人机作战力量编成目前呈现出有人无人协同编组的结构特点。美国空军计划在2024年建立一支由协同作战飞机组成的无人僚机机队,配合F-35A战斗机或“下一代空中优势”飞机遂行空战任务。根据计划,具有高度自主能力的“协同作战飞机”,将以2∶1到5∶1的比例,与F-35A战斗机和“下一代空中优势”飞机编组。
日趋小型化集群化智能化
在作战行动中,大中型察打一体无人机凭借航时长、挂载能力强、打击精确、可全天候飞行等优点,能够呈现出极大优势。但在对方防空力量较强、进行城市战或陷入拉锯战、消耗战的情况下,小微型无人机更加具有组装便捷、携带方便、部署灵活,不易被雷达、光电、红外等探测到的优势,特别是在夺取低空制权上,小微型无人机在获取小范围情报、侦察监视方面往往具有以小制大的效果。
其中,运用大量低成本和小型化无人机集群协同作战,正成为重要的作战样式。无人机集群凭借规模和数量上的优势,在对敌防空力量饱和攻击、对敌消耗、心理威慑、精准打击等方面,能够起到作战方式多样、作战效能倍增的效果。沙特石油设施、乌克兰基础设施都有被自杀式无人机集群突击而受到重创的经历。近期,伊朗对以色列发动无人机突袭,采用小型飞翼无人机群低空突防,使以色列的防空系统面临较大压力。
无人机集群作战不只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提供应用场景,而且提出更高要求。当前,随着大数据、大模型等技术快速发展,战场应用也变得更为常见。比如,无人机集群智能感知传感器的应用,能够提高无人机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进而更加有效把握战机,实现精准打击。而高分辨侦察、目标识别、自动跟踪、快速瞄准等算法迭代更新,则能够提高小范围内打击精度,以及发现即摧毁能力。
2024年2月,美空军首款二代自主僚机XQ-67A传感无人机首飞,它在一代XQ-58A无人僚机模块化互操作基础上,装备了信号情报系统、红外和光电传感器等,有效提高了其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值得关注的是,智能系统能够自主实现从侦察判断到决策行动全流程,避免人工操作下火炮校正、空中抛投时经常出现的时效性差、打击效果不佳等问题。同时,机上自主决策还能够减小对数据链传输的依赖。2024年4月,俄罗斯“牛虻”无人机就采用了神经网络技术自主控制、自主识别和摧毁目标,做到了即使通信中断,也能继续机上自主完成跟踪和攻击。
指挥控制通信方式更加多元
在俄乌冲突中,FPV无人机即采用第一视角控制技术的无人机,凭借在抵近侦察监视和袭击作战中的优势,引发人们的持续关注。FPV无人机不仅方便携带易于部署,还能在抵近敌方上空时快速获取有利的空中态势,实现沉浸式监视和低延迟响应迅速打击。随着俄乌冲突的演变,双方不断在实战中提升FPV无人机的作战效能。乌克兰近期开发了专门为FPV无人机设计的能够穿透装甲车的轻型弹药,俄军则对FPV无人机加装了红外夜视功能、配备火箭弹头等,以进一步提高侦察和打击能力。
在无人机与地面站之间的通信方面,近期,俄罗斯在战场上使用了光纤与FPV无人机进行通信,引发了人们对无人机作战指控回归“有线”的关注。无人机与地面站之间遥控、遥测、跟踪测距和任务信息传输的数据链系统,从最早的有线电连接,到无线电控制,再到光纤通信控制,主要考虑的是抗敌干扰能力。光纤信道内部传输保密性较好,具有稳定性好、可靠性高的优点,且光信号传输带宽更宽,能够保证高质量视频图像传输,从而提升无人机打击精度和效能。
此外,无人机着陆还呈现出卫星引导的新变化。通常,大中型无人机起降阶段一般采用视距通信,巡航任务阶段采用卫星通信。2024年2月14日,美空军完成卫星引导MQ-9“死神”无人机着陆的首次实验。区别于传统着陆程序,卫星引导着陆时,无人机在飞行导航算法控制下,自主精准规划着陆轨迹,能够突破地面起降设备和人员限制的局限。因此,当负责起降的视距站受到攻击、不想暴露或需要临时备降其他机场时,采用卫星引导着陆技术能够使无人机战场生存能力有效提升,进一步增强隐蔽行动的可靠性,以更好地适应灵活作战的需要。
(作者单位:海军航空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