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放弃“虎”式,德选择改装版民用直升机
前不久,德国国防部宣称,将加速“虎”式武装直升机的淘汰进程,实现全面退役。
令人意外的是,取代“虎”式的是一款改装版民用直升机——空客H145M。
去年12月,德国军方曾与欧洲空客直升机公司达成协议,购买62架H145M直升机,并明确了交付期限,希望于2024年接装首架、2028年前接收全部H145M直升机,以取代现役“虎”式武装直升机。
德国军方为什么选择淘汰“虎”式武装直升机?作为一款改装版民用直升机,H145M缘何受到青睐?请看解读。
各方需求难以调和,“虎”式升级计划并不顺利
冷战期间,为对抗华约组织装甲部队,西方国家纷纷列装武装直升机进行反制。考虑到现役装备性能落后,联邦德国决定与法国合作研发一款新型武装直升机。
1991年,“虎”式武装直升机首架原型机成功试飞。不久后,“虎”式武装直升机在巴黎航展亮相。作为欧洲第一架全复合材料打造的直升机,“虎”式配备了玻璃座舱和当时先进的航电系统,具有低可探测性、高机动性等优点,一时间得到欧洲多国青睐。
随着苏联解体,欧洲地区安全形势趋于缓和,不少国家军费开支大幅缩减,一系列武器装备研发生产速度放缓。“虎”式武装直升机也未能幸免,不仅采购数量一减再减,服役时间也不断延后,直到12年后才迎来正式量产。
法、德两国频频退单,让“虎”式武装直升机生产成本骤增,即便西班牙和澳大利亚加入计划分摊成本,1架“虎”式武装直升机单价也在3800万到4800万美元之间,这个价格足以购买1架性能不错的喷气式战机。令人意外的是,这款备受青睐的武装直升机,在服役过程中频频暴露故障问题。
几经波折,“虎”式武装直升机还未在战场上一展身手,便被澳大利亚、德国接连纳入退役计划。“虎”式的机龄并不长,整体性能也较为出色,那么德、澳两国为何要将其退役呢?
无论武器装备多么先进,用得上、维护得起,才是决定武器装备能否长期发挥效能的关键。2022年,德国媒体曾对外宣称,51架在役“虎”式武装直升机中能够出动的数量只有9架,完好率不到20%。据报道,德军拟对“虎”式武装直升机实行全面退役。
无独有偶。在2004年底列装澳大利亚军队后,“虎”式武装直升机很快出现性能不佳、维护运营成本攀升等问题,澳军不得不采购29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替换22架“虎”式。
2018年,为解决“虎”式武装直升机出现的问题,法国推出了一系列升级方案,不仅招揽了空客直升机公司、泰雷兹公司和欧洲导弹集团等品牌供应商,还邀请西班牙、德国一起参加。当法国和西班牙签署了“虎”式升级计划后,德国却单方面选择退出。
外界分析认为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法、德、西3国试图对升级项目进行个性化定制,各方需求难以调和;另一方面,“虎”式武装直升机项目分工、总体成本和升级时间不断变化,最终升级成本高达7190万美元,而单架H145M直升机只需3700万美元,升级1架旧飞机比买1架新飞机还要贵得多,这明显是一笔不划算的买卖。
合理利用有限军费,采购H145M满足当前防务需要
起初,对于购买H145M直升机计划,德国军方内部出现不少反对声音,一些德军高层认为,采购H145M是一个无视军事需求的决定,H145M的前身是民用直升机,攻防能力与真正的武装直升机相差甚远。
这种考虑不无道理。此前,德国空军和陆军虽然装备了H145M直升机,但其主要用途是执行救援、运输等任务。
此外,放弃“虎”式武装直升机升级项目,转而采购H145M,可能导致法国“虎”式武装直升机升级方案流产,从而影响两国的防务合作关系。
对此,空客直升机公司给德军吃了一颗“定心丸”:作为一款多用途直升机,H145M可以安装模块化、增量式的武器系统,实现向武装直升机转变。
据悉,德军订购的这批H145M直升机,不仅加装了大口径机枪、机炮和激光制导火箭弹,还配备“长钉”空地导弹。通过这套武器系统,H145M直升机具备了在敌方近程防空火力区域外精确打击地面目标能力。
作为“树梢杀手”,武装直升机光有出色攻击能力还不够。在H145M直升机防护能力上,空客直升机公司也进行了升级完善。一方面提升“硬防护”,H145M直升机的内部油箱、机身框架等部位增加了轻型防弹装甲,驾驶舱也升级为透明防弹玻璃;另一方面强化“软防护”,电子对抗系统完成更新换代,并加装了跟踪告警系统、导弹来袭系统和红外干扰弹发射器等。此外,空客直升机公司还表示,改装后的H145M直升机飞行噪声极低,能够依托地形的遮蔽来突防和隐身。
有德国媒体分析,即便H145M直升机升级后,其综合性能也赶不上传统武装直升机。实际上,2022年,德国联邦议院批准了一项高达1000亿欧元的军事现代化特别基金,德军升级“虎”式或购买“阿帕奇”等武装直升机,军费压力并不大。那么,德军为何要执意改装一款多用途直升机呢?
其实,改装计划并不是德军一时兴起,而是权衡利弊后作出决定——选择H145M直升机而非继续依赖“虎”式武装直升机,可能是基于当前国际军事格局考量。虽然H145M直升机攻防能力不如传统武装直升机,但可靠性更高、运营和维护成本更低。空客直升机公司发言人表示,与“虎”式武装直升机相比,德国H145M机队的可出动率高达99%,更适合快速响应和短期部署,在低强度冲突和非对称战争中的应用潜力较大,这对于现代战争至关重要。
此外,采购H145M直升机决策不仅涉及对未来战场需求的预判和应对,也关系到国家防务预算的有效利用。1000亿欧元军费看起来“盘子”不小,但超过一半资金用于海军、陆军采购舰艇和升级坦克,空军大部分资金则优先购买F-35战机、“苍鹭”无人机。这意味着,德军投入升级“虎”式武装直升机的资金会大打折扣。
建立H145M机队只是“过渡性解决方案”
与无人机强劲发展势头相比,现代武装直升机发展空间有些局促。有德国国防部官员表示,建立H145M机队只是新一代无人机和巡飞弹做好可长期部署准备前的“过渡性解决方案”。
过去,武装直升机凭借在阿富汗战争和海湾战争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了“树梢杀手”的美誉。正是凭借强大的火力输出,半个多世纪以来,武装直升机在激烈对抗的战场上始终占有一席之地。武装直升机的列装数量、先进程度以及技战术水平,已成为衡量陆军战斗力是否强大的重要标志之一。
然而,随着便携式防空导弹日益普及,武装直升机执行任务的风险和成本显著上升。纵观世界范围内几场军事冲突,不难看出,无论是刚刚入役还是成名已久的武装直升机,都在单兵防空导弹的攻击中“翻船”:一枚12万美元的“毒刺”导弹,可轻易摧毁1架价值数千万美元的武装直升机。
雪上加霜的是,武装直升机缺乏弹射救生能力,被导弹击中后,飞行员不能选择跳伞逃生,而培养1名优秀飞行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
这些年,有关“武装直升机过时”的论断引人关注。不少人认为,有人驾驶的武装直升机已不再适应日新月异的现代战场,其任务完全可以由无人机来代替。
有专家认为,相比无人机,武装直升机存在3个缺陷:
一是航速慢、高度低。武装直升机最大飞行速度不超过400公里/小时,一般在300米以下的低空飞行,容易被敌方雷达等探测设备发现,遭到敌方防空武器攻击。
二是油耗大、续航差。武装直升机动力系统大多采用涡轮轴发动机,耗油量较大。此外,武装直升机载油量有限,只能飞行数百公里,需要经常补给,作战半径有限。
三是成本高、维护难。武装直升机技术复杂、故障频繁,研制、生产和维护难度系数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相比之下,1架无人机的售价往往只有武装直升机的几十分之一甚至更低,且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可以执行更多高风险任务。
此外,无人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可执行空对空、空对地、空对海等多种作战任务,还可以与其他无人和有人系统实现信息共享、目标分配、火力配合,提高作战效率。
当然,发展无人机也不是一好百好、一本万利。在军事冲突中,无人机的一些关键性能指标与武装直升机相差甚远:受限于机身尺寸,无人机难以承受单重250千克以上的弹药,而武装直升机的挂载能力要高得多,米-24武装直升机甚至能投放单重500千克的航空炸弹。此外,无人机依赖于指挥车和预设的卫星导航航路点控制,但卫星导航极易被干扰,指挥车和无人机通信距离也有限,而武装直升机基本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武装直升机和无人机将在战场上共存。
当前,不少欧洲国家军用直升机将达到服役最高期限,各项性能大幅下降,保养维修费用极高。而要研制一款新型直升机难度不小,需要不断优化设计、攻克核心技术难题、变更性能指标,如果项目进展不利,就会出现无机可用的尴尬局面,导致武器装备发展出现断层。
对德军来说,在当前国际安全形势日益复杂、未来武装直升机发展受限的背景下,研发一款新机型似乎并不可取。而选择购买H145M直升机是否物有所值,能否满足现代战场需要,仍有待观察。(张卫东沈业宏邢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