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张思思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刘皓然]在数百位学术权威、教职人员的力挺之下,哈佛大学12日发布声明,对深陷“反犹风波”的哈佛校长克劳丁·盖伊留任表示支持。然而,这一决定引起了盖伊批评者的极大不满。据美国《纽约邮报》13日报道,一些批评者在盖伊的家门口停放数辆滚动播放数字广告牌的卡车,广告称盖伊为“哈马斯最好的朋友”,控诉她“拒绝保护犹太学生”。
与哈佛“宿怨”颇深的犹太校友兼捐赠者比尔·阿克曼13日表示,这些广告也许能让盖伊对犹太人的处境“感同身受”。有美媒认为,盖伊面临“辞职”压力,与阿克曼推波助澜有关,而这也从某种程度上揭示出美国顶尖富豪对精英院校所施加的“可怕”影响力。
据美国《纽约时报》13日报道,其实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阿克曼与哈佛校长盖伊之间的斗争已经持续了两个月之久。在此期间,阿克曼一直以“犹太学生的保护者”自居,强烈谴责哈佛领导层未能对校园反犹情绪作出积极回应。然而,在这些说辞的背后,作为哈佛主要捐赠者的阿克曼与该学府堪称“积怨已久”,他对该校在诸多问题上“无视”了他的意见深感恼火。阿克曼此前就在社交平台X上表示,哈佛支持盖伊留任的重要原因在于,校董委员会担心这看起来像是在向他“屈服”。
57岁的阿克曼为美国知名对冲基金经理,个人净资产约为38亿美元,为母校捐赠数额达到了数千万美元,其中最豪阔的一次是在2014年为扩大哈佛经济系出资2500万美元。2017年,阿克曼再次为哈佛捐出价值1000万美元的股票。据阿克曼本人描述,哈佛在未告知他的情况下,把升值空间巨大的原始股出售,造成数千万美元的损失。
据《纽约时报》报道,阿克曼曾多次怒气冲冲地致信哈佛,质疑该校的投资理财能力,还曾经对哈佛工作人员放狠话称“不会再捐一分钱”。
不仅如此,阿克曼与校长盖伊也存在“私人恩怨”:早在一年多前,时任哈佛文理学院院长的盖伊特意造访阿克曼在曼哈顿的办公场所,双方进行了“愉快交谈”。基于这次接触,阿克曼本以为升任校长后的盖伊会听取他的意见,没想到双方“在一系列的问题上都谈不拢”。
英国《独立报》称,盖伊虽然有惊无险地保住了校长职务,但阿克曼挑起的波澜却足以搅动高校圈:他通过一场舆论攻势为哈佛大学创造了一起“国家级丑闻”,促使国会委员会传唤三大名校校长出席听证会,并很有可能间接导致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马吉尔的离职。这位“挑事”的大金主所展现出的能量,不禁让美国高校深感忧虑。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注意到,美国私立大学的运作主要依靠捐赠基金,越是有名的大学,其捐赠基金以及其他方式的捐赠就越多。然而,这些“金主”的投入往往是有条件的。哈佛的相关资料显示,该校收到的80%捐赠基金都只能“专款专用”。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其年度调查中收集的数据,截至2022财年末,哈佛大学以近509亿美元的捐赠基金位居全美高校榜首。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这种捐赠既是福报,也是诅咒”,因为一些高等学府的重要金额捐赠者可以跻身高校董事会,参与校园管理、办学方向一类重大决策,甚至可以进行人事任免——这其中包括校长职级的领导层。
事实上,美国私立大学校长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募集资金,为此他们不得不与“金主们”合作。这也引发人们对高校自主权的担忧。英国《卫报》援引相关专家的话称,捐助者利用其财务影响力“强迫或寻求罢免校长危及美国大学的自主权”。
近年来,美国频繁出现高校与金主闹不和的事件。2017年,耶鲁大学知名历史学家贝弗利·盖奇因不堪忍受“捐赠者施压”选择离职。与耶鲁的情况类似,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新闻专业2021年中止了一项重要人事任用,将一位非常适合任教的新闻学专家、普利策奖获得者拒之门外。
对此,《纽约时报》等媒体近日发出了这样的“灵魂拷问”:“学校的未来,到底谁说了算?”
责任编辑:刘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