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之管见按】近期,西方媒体抹黑唱衰中国,集中在中国经济和“一带一路”等议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接受“伍之管见”专访,论述对相关问题的看法。
郑永年:西方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与我们的初心背道而驰。“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实现包容性增长,但西方把它看作是地缘政治竞争的项目,这是西方简单地把自己的地缘政治逻辑强加给中方的缘故。近年来,伴随着中美竞争的升级,美国一直在西方世界带头污名化和阻碍“一带一路”倡议,体现在各种所谓的“地缘政治阵营”“新殖民主义”“债务帝国主义”等话语上。
与此同时,西方多年来一直唱衰中国经济。近期,看空中国经济的声音尤为喧嚣,这其中涉及人口红利、中国模式的可持续性和地缘政治等问题。甚至有人把中国经济现状和“一带一路”的未来联系起来,在这些人看来,既然中国内部经济出现了问题,那么“一带一路”也难以为继。
中国改革开放数十年以来,西方唱衰中国经济的各种论调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可以说,中国经济就是在西方各种唱衰声音中崛起的。尽管每一波唱衰论终归破产,但在每一个时期,唱衰论者总能找到新的证据使得他们自己相信,中国经济正在衰落,或者必将衰落。
“一带一路”难以为继的论调更成问题。从实际来看,尤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一带一路”在过去十年已经取得预期(甚至超预期)的进展,开始进入收获期。人们去看看印尼的雅万高铁项目、中国-老挝铁路等项目,就可一目了然。
就西方而言,内部问题外部化一直是西方的逻辑。美国政客这些年来,国内的事情搞不定,转而致力于搞地缘政治。无止境的地缘政治纷争一直在恶化国际经济环境,也对所有经济体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尽管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推出了诸多它们自己版本的“一带一路”,与中国竞争,但没有多少国家相信,西方国家有能力来落实。当然,对中国来说,我们应当坦然面对,我们欢迎所有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倡议。
郑永年:从表面看,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的外部环境有所恶化,但实际上,“一带一路”的引领力正在增强,而西方是在被动回应。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首个自主引领的重大国际项目,共建“一带一路”是世界近代史以来颇具历史性意义的事件。现在,西方在回应中国的行动,我们对“一带一路”当然要有信心。我们真心希望西方能落实其对发展中国家承诺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即使西方相关承诺的目的是竞争,也不意味着中西方合作空间的消失。西方有其优势,中国也有自己的优势,这两种优势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舆论是多元复杂的,而实际成果是对杂音和质疑的最好反击。所以,要做好“一带一路”这件事,也要讲好“一带一路”的故事。眼下我特别想提两个想法。
第一,加大中国民企参与“一带一路”项目的力度。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能让“一带一路”更加透明,有助于减少外界对“一带一路”地缘政治战略的猜疑,这不仅能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在共建国家乃至国际社会的受认可度,民企自身也可得到锻炼成长。
第二,“一带一路”在规则建设的新阶段,可借鉴香港的一些经验。香港在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医疗、教育、社会治理等领域世界领先,其规则也为世界所接受。粤港澳大湾区可以直接在香港成熟合理且被国际社会所接受的规则制度基础上“做加法”,全面系统梳理大湾区内地9城与港澳规则衔接清单,如营商、科创、贸易、税负、公共服务等与世界接轨领域的规则,再加上深圳、广州等地的规则标准,比如新能源、互联网等新兴领域规则,形成大湾区内统一且与国际接轨的规则。
在统一规则的基础上,粤港澳大湾区可率先对标CPTPP规则,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方位、系统化承载将中国规则推向世界的压力测试,推进与世界规则的对接,为中国规则“走出去”奠定软基础。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则统一,实际上就是中国对接国际规则的先行先试,对中国在“一带一路”中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完善国际规则具有重要的标杆意义。
(读懂世界大事,请关注“伍之管见”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