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东方”,俄罗斯人心中有哪些期待?

日期:09-14
俄罗斯转向东方俄罗斯东方市普京

[环球时报驻俄罗斯特派记者肖新新环球时报特约记者柳玉鹏]“俄罗斯开始认真长期地‘转向东方’”、“国家深思熟虑的政策让俄罗斯迅速、积极地转向东方成为可能”、“论坛期间俄与亚洲国家签署创纪录的协议”。从俄罗斯媒体的这些热议中可以看出,尽管第八届东方经济论坛13日已落下帷幕,但有关俄“转向东方”的话题仍将持续。出席论坛的俄总统普京在演讲中强调,“西方国家试图打击俄罗斯经济,这加速了俄转向亚洲的步伐”。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最新民调也显示,近七成的俄罗斯人支持“转向东方”。这真是“西方不亮东方亮”,俄罗斯人到底如何看“转向东方”?他们又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历经30年3个阶段,“转向东方”赢得2/3民众支持

东方经济论坛举行前,俄罗斯《生意人报》9月6日公布了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有关本国民众如何看“转向东方”的民调结果。这项有1600名不同年龄段俄罗斯人参与的民调显示:67%的受访者支持国家外交政策从西方转向东方,不支持者为11%,另有15%的人对此漠不关心;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如果主要侧重于经济合作,这项政策将“最成功”。报道称,该机构7月的一项民调也显示,多数受访者(63%)认为,俄与西方的关系始终建立在不信任的基础上,持此观点的人与1999年比增加了21个百分点。另有61%的人表示,“欧洲国家认为俄罗斯的崛起是威胁”。

“转向东方”,俄罗斯人心中有哪些期待?

谈及民意变化,俄专家认为,俄高层公开强调与东方国家走近,在国民心目中产生了影响。尽管俄罗斯在文化上离欧洲更近,但有2/3的人支持“转向东方”,意味着他们支持俄应优先发展与东方国家的关系。而且民众对“转向东方”有很多期待。比如,在回答“哪些转向政策能让俄更成功”时,有65%的人选择与东方国家的经贸合作,33%的人选择旅游和居民互访,32%的人选择科学组织之间的互动,另外有21%的人支持发展军队之间的合作,20%的人支持政治家和外交官之间的合作,并希望多举办类似东方经济论坛的活动。

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总监丹尼尔·叶尔莫拉耶夫认为,“转向东方”已进入第三轮。第一轮是20世纪90年代,受“俄既非欧洲国家也非亚洲国家,而是连接欧亚文明的桥梁”的欧亚主义思潮影响,有人开始谈论“转向东方”,特别是那些对俄罗斯与西方建立关系不抱希望的人。

刚进入21世纪时,由于面向西方市场的企业惯性,新一轮的向东转向在俄经济领域不够明显。但在外交领域,“转向东方”日渐明显。2006年6月,俄总统普京在俄驻外使节会议上提出“年底前重新修订对外政策”。俄《观点报》随之发表题为《俄罗斯转向东方》的文章称:“俄美关系应该改变,对独联体国家的‘输血’应该停止——这就是普京的新战略……中国、印度、拉丁美洲和中东地区将成为俄最重要的朋友。”2012年,普京撰文提到“俄罗斯与不断变化的世界”时再次呼吁“努力发展与东方国家的关系”。同年,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举办的一次论坛上,俄方确认“转向东方”的愿望。谈到这一轮的“转向东方”,叶尔莫拉耶夫分析说,“我们也收到不少积极信号,包括2013年中方开始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真正的转折点是2014年,当时世界局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俄罗斯,东方路线的支持者不再受到质疑。”在叶尔莫拉耶夫看来,第三轮“转向东方”更多与地缘政治有关,而且“从那一刻起,东方变得越来越强大”。

俄官方表态并非完全如此。2014年12月,普京曾在回答本国记者提问时说,俄向东看与政治无关,而是与全球经济形势有关,俄不会放弃这个机遇。他还强调,亚太地区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区,因此美国也制定了“重返亚太”的策略。今年5月,俄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评论法国总统马克龙有关俄中关系的言论时称:“更确切地说,是西方背信弃义,并让自己的利益受损。当与西方国家关系恶化时,客观上我们政策中东方的份额有所增加。”

再平衡的过程中,也有俄罗斯人谈到新“危险”

按照拉夫罗夫的说法,即使在俄与欧盟合作的最佳时期,莫斯科也在与中国、印度和东盟国家加强联系。他认为,俄罗斯不需要掉头,因为俄是“跨欧亚两大洲的强国”。

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所长基里尔·巴巴耶夫认为,俄罗斯转向东方不是对近两年欧美对俄罗斯拉起新“铁幕”的短期反应,而是10多年前就在总统的纲领性文件中提出。2012年,俄罗斯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的专家也提交过报告,呼吁国家将外交政策和经济转向亚洲国家,只是过去10多年取得的进展甚微。他表示:“现在,俄罗斯不得不迎头赶上,必须动员起来弥补失去的机会,尽快建立新的物流、贸易和金融机制,并将企业的对外经济关系转向中国、印度、东盟国家和土耳其等中东国家。”巴巴耶夫同时强调:“对许多人来说,‘转向东方’似乎是一个革命性的步骤,在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政治的西方载体不复存在。俄罗斯不能也不应该破坏其近几个世纪形成的欧洲身份、历史和在文化、科学、教育等领域建立的联系。今天,‘转向东方’这只是俄罗斯外交政策和对外经济活动的再平衡。”

俄《论据与事实》周报援引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安德烈·奥斯特洛夫斯基教授的话说:“我们早就应该转向东方,我也早就说过,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总有一天会超过美国。”他还提到,2022年俄中贸易额达到1900亿美元,今年保守估算将达到2200亿至2300亿美元。“我们与中国的投资额并不大,这主要因为我们以前的生意都在西方。”他希望俄罗斯要多利用中国的投资,并积极推动与中国的高铁合作项目。

出席东方经济论坛的俄罗斯金砖国家研究委员会理事会副主席格奥尔基·托洛拉亚表示,俄罗斯的“转向东方”已经从言语付诸行动。他说:“此前我觉得,许多人对待‘转向东方’就是走个形式,但现在我亲眼看到(俄罗斯)这辆车是如何调转车头、驶向东方的。俄罗斯还处在这条复杂道路的最开端,有许多事情要做和思考,才能促使贸易流、投资流、技术流发生转向。我相信我们能做到。”

俄1prime财经网今年6月17日发表题为《俄罗斯“转向东方”的危险是什么》的文章称:“‘东方’一词,普通人想到的主要国家是印度和中国。当然,俄与这两个国家的合作发展最为广泛。许多专家已谈到‘转向东方’,但这是否和我们想象的那样容易和有利?众所周知,东方是一个多方面的概念,该地区的国家在经济、心理和商业方法上各异,地缘政治方向不同、政策相互独立。为此,也有人建议将这一概念扩展到‘全球南方’和拉美国家。”

谈到“危险”,俄经济学家耶戈尔·科彭科称:“俄国内市场和企业都要面对新的考验——与廉价的亚洲产品之间的不平等竞争。我们已在汽车市场看到了这一点。当我们的制造商竞争对手是昂贵的欧洲产品时,俄汽车工业还有利可图。但当中国汽车和廉价的伊朗、印度汽车涌入我国市场时,我们几乎不可能与它们竞争。”还有专家称,俄罗斯同中国的贸易额仍无法与中欧或中美的贸易额相提并论。到目前为止,俄主要向中国供应能源,而美国则在中国大量投资、购买商品。还有部分俄学者不无担忧地表示:“西方国家有可能在某个时候向中国下最后通牒,迫使中国选择与谁进行贸易。因此,‘向东转向’的俄罗斯不应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俄政治学家阿列克谢·马卡尔金并不认同这种说法,在他看来,当国家政策已相当明确时,民意支持“转向东方”就是对政府的支持。他在接受俄媒采访时表示,俄总是对东方国家感兴趣,对“转向东方”唯一的负面态度是在改革的头几年,认为“东向政策昂贵”,还有人担心接近东方会导致更多的移民。马卡尔金说:“现在,东方作为西方替代者的重要性正在增加。当俄罗斯企业家被赶出欧洲时,他们会去东方国家。当然,人们并不否定俄罗斯在文化上是欧洲国家这一事实。如许多俄罗斯人熟识西方作家,却对东方作家不感兴趣。即使在政治辞藻中,西方的反对者也经常将俄称为‘老欧洲国家’。我们想和东方国家做朋友,首先是为了经济利益。”

“提到东方,我更关注中国”

第八届东方经济论坛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期间,《环球时报》记者就“转向东方”话题采访了当地民众。今年23岁的叶尔科夫目前在远东联邦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就读,他告诉记者:“我最早听电视新闻里谈‘转向东方’还是在上中学时,上大学后我了解到,我们主要经历了‘融入西方’‘东西并进’‘转向东方’的过程,其中后两者都可以看作是‘转向东方’,因为现实让俄罗斯对西方的考量不断降低。”

在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中,18岁—24岁年龄段的俄罗斯人对“转向东方”的支持率相对最低(48%)。谈到这个细节,叶尔科夫说:“我的理解是,很多年轻人还是认为,‘转向东方’并不意味着俄就要彻底放弃西方,也就是不应一边倒。毕竟东方不能完全替代西方。”

“俄罗斯本应更好地平衡东西方战略,因为二者实际上能从政治、地缘、经济等不同角度对俄进行互补。”叶尔科夫认为,“转向东方”更多基于现实的无奈,因为西方始终无法真正接纳和认同俄罗斯,对俄抱有警惕心并不断压缩俄战略空间,例如北约一扩再扩。他分析说,自2014年以来,俄与西方之间的关系不断恶化,“转向东方”则取得实质性进展,2015年起开始一年一度举办的东方经济论坛便是例证,目的就是助推俄远东地区乃至整个俄罗斯密切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关系。

叶尔科夫说:“提到东方,我更关注中国。中国在亚太地区中发展成就和潜力巨大,在经济、区域一体化和地缘政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今年45岁的出租车司机普罗霍罗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10多年前就听说过‘转向东方’。由于地理等因素,符拉迪沃斯托克本身就与东方国家联系更加紧密。‘东方’一词含义相对广泛,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等诸多亚太国家。”提起当年感受,普罗霍罗夫说,那时对日韩两国的商品印象较深,特别是满大街基本上都是日韩品牌的汽车,他本人现在开的车也是一辆二手丰田右舵车。

“不过,近年来,‘东方’一词越来越倾向于指代中国。”在普罗霍罗夫看来,受俄乌冲突的影响,原来东方国家中的“西方盟友”连带着也恶化了对俄罗斯的关系。此外,这些年中国商人、“中国制造”、中餐馆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越来越多,对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影响很大。他不仅学会了做几道中国菜,而且用的两部手机都是中国品牌“小米”。普罗霍罗夫说:“我的乘客中,中国人数量明显增多,很多人友好、乐于交谈,而且大多都会额外支付小费。我本人非常希望以后有机会去北京、上海等城市游玩,亲身体验中国的风土人情。”

谈到民调显示还有少数俄罗斯人不认同“转向东方”,普罗霍罗夫坦言:“很可能与这些人本身的经历、思维、业务等与西方或其他地区国家关系更密切、受其影响更深有关。或者说,他们目前对‘东方’的重要性感受还不是太深。”而从《环球时报》记者在俄远东地区的采访看,对普罗霍罗夫、叶尔科夫这样的普通民众来说,随着西方国家对俄敌意达到前所未有高度,俄“转向东方”已是必然选择。

责任编辑:祝加贝

户外照公布!美B-21轰炸机仍很神秘,准备年底首飞? 航空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总师邓景辉介绍:直升机技术未来如何发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