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残障人士的“世外桃源”:距基辅两小时车程外,远离警报和冲突

日期:03-29

↑博胡斯拉夫疗养院的房间会偶尔在周末时,被临时装扮成舞厅

↑博胡斯拉夫疗养院的房间会偶尔在周末时,被临时装扮成舞厅

在距离乌克兰首都基辅两小时车程外的博胡斯拉夫,有一个远离警报和冲突的“世外桃源”。这里水林环绕,偶尔在周末,房子还会被临时装扮成舞厅,人们在房间里随着音乐的节拍慢慢舞动。据了解,这座由乌克兰专注于残疾人家庭的非政府组织Djerela开设的疗养院,是专为行动或心理有障碍的人士提供休养的场所。

报道指出,俄乌冲突的爆发给乌克兰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尤其是对于残障人士。实际上,在冲突爆发前,乌克兰对于残障人士及其家庭的支持就较为有限;冲突爆发后,乌克兰残障人士的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按照Djerela联合创始人拉伊萨·克拉夫琴科的说法,乌官员们承认,战时对残障人士及其家人的关心和支持是一种“奢侈”。

冲突让当地残障人士“雪上加霜”

26岁的玛丽娜患有自闭症以及智力障碍。大多数时候,玛丽娜都喜欢独处,与人见面时会避免与人进行眼神接触。平常在家里,她就喜欢坐在沙发上,翻阅杂志或书籍。冲突的爆发,对玛丽娜的家庭而言是个巨大挑战。

由于怕与人接触,玛丽娜十分抵触进入避难所,持续不断的炮火声也会让她感到紧张和不安,为此,在刚进避难所的夜晚,玛丽娜会自言自语一整夜。“有人死去,我闻到了血的味道,那是冲突的味道。”玛丽娜形容称。

↑26岁的玛丽娜和她的母亲尤丽娅

↑26岁的玛丽娜和她的母亲尤丽娅

玛丽娜的妈妈尤丽娅独自照顾这个有行动障碍的女儿。只有当玛丽娜每月一次前往博胡斯拉夫疗养院的时候,尤丽娅才能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据了解,博胡斯拉夫疗养院的收费标准是10天580美元。在冲突开始前,基辅政府会为疗养院提供部分资金,但现在已经没有资金了。有需要的家庭只能自掏腰包,但这对大多数家庭而言是笔不小的开支。

拉伊萨解释称,(疗养院)长期缺乏财政支持,意味着许多家庭将不得不做出选择,要么将孩子送到疗养院等机构,要么完全靠自己照顾。“当孩子们的父母上了年龄无法照顾孩子后,就只能将其送入疗养院。”拉伊萨补充说,尽管这是乌克兰由来已久的问题,但冲突的爆发让这种情况愈发严重。

数据显示,冲突之前,大约有4万残障人士被送入疗养院等机构;而在冲突爆发前几个月,大约又有4000人被送入疗养院。

↑萨沙的远房姨妈和萨沙的继祖母

↑萨沙的远房姨妈和萨沙的继祖母

当然,并不是所有残障人士都能住进疗养院。住在乌克兰与白俄罗斯边境的萨沙今年17岁,由于患有脑瘫,他不能自主进食或移动,时常会出现癫痫或者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有人全天候的照顾。3个月前,萨沙的母亲去世,他只能与继父以及继父的母亲一起生活。萨沙的远房姨妈曾想过收留他,但作为带两个孩子生活的单亲妈妈,她已自顾不暇,只能隔段时间来看看萨沙。

萨沙的继父及继祖母表示,他们曾经想过把萨沙送进疗养院等机构,却一直被拒之门外。据悉,相关机构要么就是许多设施都在冲突中遭到破坏,要么就是已经人满为患。

“导弹呼啸而过,他却一直保持微笑”

16岁的马克西姆与玛丽娜一样,同患有自闭症。但二人在战时的反应却完全不一样。相较于玛丽娜的紧张,马克西姆显得更为活跃。据他的父亲尤里·卡普斯蒂安斯基说,马克西姆每天都在家里走来走去,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有时还会原地转圈或跳跃。为了消耗马克西姆的精力,他的父亲每天都会带他出去走走,一般上午两个小时,下午两个小时。

“他对现在的状况一无所知,就像一个两岁的孩童一样。导弹呼啸而过,我们都能清晰地听见弹片击中屋顶的声音,而他却一直保持着微笑。”尤里回忆起冲突刚爆发时,自己步行了5个小时前往马克西姆所在的寄宿制学校,带他去安全地带,“他一路上都似乎没有意识到情况有多危险。”

尤里强调称,不要简单地就将有障碍的孩子送到疗养院等机构,“孩子们需要和普通孩子一起玩和交流,他们应该一起去动物园、一起去踢足球。”尤丽娅对此表示赞同,“我不希望人们为我们感到难过,也希望人们不要害怕跟玛丽娜一样的人群。”

↑冲突爆发前,海娜就是舍甫琴科的护理人员

↑冲突爆发前,海娜就是舍甫琴科的护理人员

逃离马里乌波尔后暂住在博胡斯拉夫的60岁夫妇海娜和奥列山大有一个有精神问题的儿子安德烈,他们还从马里乌波尔救出了65岁、患有唐氏综合症的男子舍甫琴科。不会说话的舍甫琴科总是对着每一个人微笑,甚至会拥抱陌生人。“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据悉,自舍甫琴科的母亲在2016年去世后,其远在美国的侄子只能通过请当地护理人员的方式来照顾他,海娜正是照顾他的护理人员。冲突爆发前,海娜会在早上到舍甫琴科家,帮助他起床,再带他出门散步;晚上将舍甫琴科抱上床睡觉后,再离开他的家。冲突爆发后,海娜夫妇决定带着舍甫琴科一起走。“当冲突爆发时,这(带不带走他)便不再是一种选择。他无法一个人生活,我们不能离他而去。”奥列山大说。

红星新闻记者黎谨睿

责任编辑:刘德宾

研究发现:过去12年,全世界“不高兴的人”越来越多,这跟疫情关系不大 全球连线 走进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老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