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人物
他在视察现场时穿着一双整洁的皮鞋,
与穿着工靴的救灾人员格格不入。
在美国俄亥俄州靠近宾夕法尼亚州的地方,有一个名为东巴勒斯坦的小镇,本来籍籍无名,如今却成为了“美版切尔诺贝利”。
当地时间2月3日晚,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一趟货运列车驶经此地时发生脱轨事故,多达10万加仑的有毒化学品泄漏。
当地危险材料专家西尔·卡吉亚诺说,此次事故相当于“用化学物质毁了一个小镇”。
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直到事故发生20天后,本该在救灾现场发挥重要作用的美国交通部长皮特·布蒂吉格才姗姗来迟。
他的行为引起了美国民众的不满,当他强调完自己的理由后,民众的讥讽又如约而至。
在此之前,布蒂吉格被认为是日后竞选美国总统的有力人选。“80后”的他十年来一直在美国政坛混得挺顺。
如今,脱轨事故发生一个月,舆情仍在持续发酵。一场看似偶发的“毒火车”事故,暴露出根深蒂固的种种“美国病”。
未来美国总统?
近年来,布蒂吉格在美国政坛备受瞩目。
他是一位“80后”美国高官,从小学习成绩排名前列,是高中毕业典礼的代表。之后,他考入哈佛大学,就读历史和文学专业。
在校园里,布蒂吉格就已经参加政治活动,并学习了意大利语、马耳他语、西班牙语、达里波斯语、阿拉伯语、法语和挪威语。
·青年布蒂吉格。
毕业之后,布蒂吉格成为了牛津大学的罗德学者,这个奖学金在美国号称“全球青年诺贝尔奖”。他还受聘于华盛顿一家咨询公司。
29岁那年,他在选举中赢得了印第安纳州南本德市市长一职,成为美国10万人口以上城市中最年轻的市长。而那里也是他的家乡。
2014年,他收到征召军人到阿富汗喀布尔的通知,决定放弃市长职位,去往战场。
此事引发诸多议论。当时,旷日持久的阿富汗战争已在美国国内引发许多人的反感,有人笑他“脑子笨”,但也有人觉得他“算盘精”。毕竟,“退役军人”这块招牌在尚武的美国还是有点分量的,也能为政客加分。
他倒是也很“懂行”,用一番漂亮话回应争论:“人们对市长去军队的想法感到奇怪,于是我告诉人们,我和其他被征召服现役的预备役军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我的本职工作恰好是备受瞩目的。”
在阿富汗的经历被他写进了自传,那里与其说是战场,倒更像是他的“秀场”:“我把我的‘装甲躯干’挪到越野车的驾驶座上,然后从我手中的M4步枪里发射一发子弹,随后锁上门,并向马其顿门卫挥舞手套告别。我的车会越过铁丝网进入喧闹的阿富汗城市,进入一个比部队总部防爆墙后面更有趣、更危险的世界。”
·布蒂吉格在阿富汗。
回国之后,他再度竞选了南本德市长。
2019年1月,布蒂吉格宣布将角逐2020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选举。那年他38岁。
虽然最后输给了拜登,但他已经备受人们关注。2020年2月,经过参议院投票表决后,他宣誓成为了美国交通部长。
39岁进入华盛顿,美国评论界对布蒂吉格日后成为美国总统的前景大为看好。
姗姗来迟的美国交通部长
然而,当脱离了政治秀场,来到救灾一线后,这颗“新星”立刻失掉了光彩。
2月23日,也就是脱轨事故发生20天后,布蒂吉格第一次来到东巴勒斯坦。美国媒体很快发现,他在视察现场时穿着一双整洁的正装皮鞋,与穿着工靴的救灾人员格格不入。这一细节让他失去了不少信任分。
·布蒂吉格(右)在事故现场。
在现场记者会上,有记者问布蒂吉格:“你是否认为没有更早地来东巴勒斯坦是一个错误?”
布蒂吉格熟练地规避了这个问题。他声称“亲临现场”是自己的风格,又强调自己也要遵循“历届交通部长的惯例,让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领导初期救灾工作”。在做出了以上“铺垫”后,布蒂吉格笑着说:“我也思考过:我有没有很好地平衡这两者间的关系?”
许多民众很快替他回答了这个问题:不,你没有!
政治评论员桑妮·霍斯汀表示:“他(布蒂吉格)只是把锅甩到了其它部门身上。他以为自己能稳坐后方,让其它人处理这件事。如果没人给他施压,他就会一直坐等到整件事风平浪静为止。”
·布蒂吉格(左)在事故现场。
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孙冰岩告诉《环球人物》记者,此次列车脱轨事件,再次暴露了美国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在重大紧急事件上缺乏协调、相互推诿责任的问题。
“火车脱轨事件中,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地方救灾人员专业性不够,对该事件的危险性没能正确评估。而联邦政府则试图推诿责任,甚至掩盖这一事件。等到联邦救灾人员到场的时候,泄漏的有害化学品已经开始扩散。”
“美国联邦政府救灾反应迟钝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孙冰岩说,“联邦政府机构庞杂,各个部门职能又严重交叉,相互合作协调能力不足。同时,联邦与各州政府又长期存在治理分歧,导致双方在出现灾难时经常对接不上。这一问题早在此前的里娜飓风和新冠肺炎疫情中就暴露无遗。”
2005年8月,卡特里娜飓风席卷了美国南部多州,导致1833人遇难,是美国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飓风。当时执政的布什政府既没有提前疏散当地民众,又未能及时赶到灾区救灾。
被飓风重创的地方政府则无力维持社会秩序,导致容纳了3万名飓风灾民的新奥尔良体育馆迅速陷入无政府状态。频发的偷盗、强奸、凶杀、自杀事件,让灾区这座最重要的避难所沦为人间地狱。
党争的悲剧
18年后,美国政府的救灾协调能力并没有提升,两党日趋激烈的党争又让问题雪上加霜。
2月22日,就在布蒂吉格来到东巴勒斯坦市的前一天,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带着瓶装水和政治口号前往该市。在对民众发表讲话时,他批评执政的民主党人玩忽职守,声称灾民们“遭到了(拜登)政府的冷漠和背叛。”
亲民主党人士则讽刺特朗普为灾民提供的瓶装水是“毒水”。美媒承认,脱轨事故现场已成为政治分裂的最新阵地。
·事故现场。
特朗普希望通过脱轨事件获得政治资本,但正是他在任时的铁路监管政策,为这一事故埋下了伏笔。
2014年,美国北达科他州卡塞尔顿发生火车脱轨事故,泄漏了近50万加仑原油,造成超千万美元的损失。这件事促使当时的奥巴马政府推动出台一项新的安全规定,要求在2023年5月之前,所有运输危险品的列车都使用ECP(电控空气制动系统)。
美国交通部认为,配备ECP的列车比配备传统空气制动器的列车紧急刹车的速度更快、更平稳,能有效避免列车脱轨。
孙冰岩说,2016年美国大选后,包括诺福克南方公司在内的铁路利益集团投入数百万美元去游说新上台的特朗普政府。
1年后,特朗普政府以安装理由不充分、成本超过收益为由,废除了运输危险品列车必须安装ECP的规定。特朗普政府还放松了对铁路运输的安全检查要求,将火车司机的数量最低要求减少为一人。
“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国铁路事故数量显著上升。铁路公司减少了在安全系统上的投入,并大量裁员,降低铁路工人福利,以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孙冰岩说,“拜登政府上台后,并没有恢复铁路监管政策,也没能有效改善铁路工人的工作环境。”
2022年年中,美国几大铁路工会开始酝酿全国性抗议。在与铁路公司的谈判过程中,工会提出提高待遇、改善工作条件的要求,但遭拒绝。
当年年末,当局通过法案禁止此次罢工,并强迫铁路工会接受了经政府调解达成的合同。该合同向工会做出了一部分妥协,但未能满足其核心诉求。在这种情况下,身心俱疲的铁路工人越发难以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
有评论认为,此次脱轨事件堪称美国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忽视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典型案例,反映了美国政治受利益集团操控的现实。从这个角度看,“脱轨”的远不仅仅是列车。
责任编辑:张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