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月30日报道德国《时代》周报网站日前发表安妮卡·约雷斯的文章,题为《各行其是并不是问题》,全文摘编如下:
可以听出来,法国时事评论员和政治家们是有些得意的。这也反映在他们的措辞上:“德国必须跟进。”还有“巴黎让柏林承受了压力”。的确,在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将提供坦克给乌克兰后只过了两天,德国总理朔尔茨就宣布将为该国提供“黄鼠狼”步兵战车。
这类分头行动自然会让人质疑德法关系。基民盟党籍德国议员、欧洲理事会议会大会副主席拉舍特就问道:“德国和法国为什么不在同一天采取行动,发出共同的欧洲信息呢?”
如果两国首脑本着欧洲共同外交政策的精神,宣布联合提供军火,结束最近的各行其是,那结果确实会更好,会很值得期待。因为最近联邦总理招揽中国投资者的行动招致了巴黎的批评。反过来,马克龙宣布俄罗斯必须为和谈获得“安全担保”,也让柏林惊讶。朔尔茨在夏天匆忙决定投入2000亿欧元以缓解能源价格上涨给公民造成的负担,则被法国人批评是“自私”。
法德合作在最近这段时间打上了各行其是的烙印。就像打扑克一样,有时王牌在法国手里,有时却被德国掌握——谁的牌最好,就会被说成特立独行,不顾全欧洲大局。这么说通常是对的,毕竟从长远看,协商一致而非一有机会就各行其是,对欧洲和对这两个国家来说都是有利的。德法早就应该在对俄政策上加强协商了,在欧洲债务政策和能源政策上也是如此。在欧洲能源政策上,德国寄希望于对气候有害的煤炭,法国则倚重早就行不通的核电。在这方面,在20年前就联合推动可再生能源的生产会好得多。然而,法国却让自己的核电站依赖于俄罗斯的铀矿,德国则依赖于中国生产的光伏模组。
两国各行其是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德法关系的历史上,这类例子很多。2000年在法国南部尼斯召开的欧盟峰会上,施罗德和希拉克就欧盟部长理事会的表决权重问题几乎公开吵了起来。但不久后,在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这一问题上,两国又团结起来。德法关系总是起起伏伏:王牌在两国之间易手,牌友换来换去。马克龙曾称两国关系是“富有成果的对抗”。前总理默克尔称德国人和法国人之间有“精神气质差异”。
但是这两个邻国之间总是有黏合剂的:例如德法青年组织这类安排学生互换的机构。经济关系也是一种黏合剂。今天,德法经济关系比赫尔穆特·施密特和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时期密切得多,远超出了阿登纳和戴高乐1963年缔结《法德友好条约》的时候。
目前法国大举进口德国电力,因为其核电站不是处于长期维修当中,就是有其他问题,无法提供充沛电力。另一方面,德国也在敦促法国同意修建一条穿越比利牛斯山脉从西班牙输送天然气的管道,以满足德国对化石能源的渴求。
德法关系很可能不久就会迎来新的挑战。但并非只要各行其是就是出现危机了。更重要的是以共同理念来应对这个时代的大难题:例如气候变化和贫困加剧。这是德国和法国都面临的问题。为此,两国需要相互理解。正如法国前外长洛朗·法比尤斯曾说的那样,法国人必须理解,德国人不是说德语的法国人。反之亦然。(编译/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