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尾,2022年即将过去,回顾今年,俄乌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犹如一颗重磅炸弹“震荡”国际安全形势,大国对抗加剧,多国增加军费开支,军事化阵营对抗趋势明显,国际安全形势趋于紧张甚至恶化。
这一年,国际军事安全形势蕴含新的变局;这一年,俄乌冲突深刻影响武器装备的发展;这一年,军事前沿技术发展凸显新的趋势。
如何看待这些新变局和趋势?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推出“2022军势”系列文章,从今年的军事安全形势、核态势、武器贸易和陆海空天武器发展等角度,管窥军事安全形势变化和武器发展趋势。
2022年,全球安全形势发生了剧烈变化,俄乌冲突与新冠疫情相互交织,大国对地缘关键节点争夺加剧,军事威慑、摩擦和对峙的情况趋于普遍,局部冲突与地区热点此起彼伏,牵动地区格局演变传导叠加效应明显,一系列矛盾的升级和冲突烈度的加剧,不仅导致国际军事安全局势异常复杂,也使世界格局正经历深度调整,面临的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持续增加。
俄乌冲突中被击落的俄军卡-52武装直升机。
俄乌冲突愈演愈烈,冲击欧洲军事安全格局
俄乌冲突是2022年国际军事安全领域的重大事件。自2月24日俄罗斯发起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俄乌冲突局势愈演愈烈,冲突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超出人们的预期,俄乌冲突释放出巨大应力,不仅冲击欧洲军事安全格局,也使国际军事安全形势加速恶化。
俄乌在冲突立场上尖锐对立,两国在战场上处于胶着状态,导致冲突久拖不决。10月5日,俄总统普京批准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四地分别作为联邦主体加入俄联邦的条约,并签署接纳上述四地入俄的相关法律文件,遭到了乌克兰强烈反抗。过了几天后,克里米亚大桥发生爆炸,随后俄军持续对乌境内能源、军事指挥和通信设施进行大规模打击。12月15日,乌武装部队总参谋部作战总局副局长格罗莫夫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俄方的战略意图仍然是“夺取乌克兰全部领土”,试图将俄乌冲突长期化以消耗乌克兰及其西方伙伴。尽管俄乌双方进行了几轮谈判,但均未能取得明显进展。
俄乌冲突中被摧毁的乌军S-300防空导弹。
美国是导致俄乌冲突不断升级的主要推手。在冲突爆发之前,美国就多次散布虚虚实实的信息,声称俄罗斯将“侵略”乌克兰,并向东欧地区进行增兵。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美国国防部宣布向波兰和德国增派大约2000名美军,并将1000名美军从德国调派到罗马尼亚,以保护“东欧免受俄乌冲突的潜在波及”,并称美境内还有约8500名士兵正处于“高度警戒状态”,可以随时投放到东欧地区,持续“拱火浇油”。冲突爆发后,美国积极为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12月21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宣布,将向乌克兰再提供总计18.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自拜登就职总统以来,美国已向乌克兰提供总计约219亿美元的军事援助。美除了提供武器援助和人员培训外,还通过卫星和侦察机向乌方提供俄军情报,其目的就是给战火升温,用代理人战争削弱乃至拖垮俄罗斯。
俄乌冲突不仅给冲突双方带来巨大损失,也对欧洲安全格局形成重大冲击。5月13日,北欧国家瑞典和芬兰放弃“中立国”地位,正式提交加入北约的申请,使得北约的战略空间不仅向东,更向北扩张了一大步,对俄罗斯安全空间和战略纵深也将构成更大威胁,欧洲军事安全阵营化对抗趋势进一步加剧。德国资深政客沃尔夫冈·朔伊布勒今年7月在接受采访时称,由于当前欧洲局势复杂,德国应出资支持法国核武库建设,建立与法国的“联合核威慑”,以应对未来可能会与俄罗斯出现的潜在核战争。欧盟在11月发布一份要求加强军队在冲突时期快速反应能力的新提议,以实现部队在处理危机和紧急事态时的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推动防务一体化进程。这些都将会导致欧洲安全局势更加复杂,俄乌冲突和平解决之路还很漫长。
俄乌冲突给双方带来巨大损失。
美国加大军事投入,提升“大国竞争”能力
美国是当前全球唯一超级大国,在军事领域占有绝对优势,但仍不满足现状,一直积极制造“假想敌”,将大国竞争作为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的核心。10月12日,美国发布《2022年国家安全战略》,继续将应对“大国竞争”作为其未来一段时间主要的任务目标,并宣称中国是“唯一既具有战略意图,又拥有不断增长能力来重塑国际秩序的竞争对手”,而俄罗斯仅是“迫切威胁”。之后,美国又发布《国防战略报告》《导弹防御评估报告》和《核态势审议报告》,强调美军不仅要对陆海空等传统作战力量加大投入,还要在太空和网络方面给予特别关注。这是美军在历史上首次将这三个文件同步发布,体现出美军“一体化威慑”概念正进入到实施层面。
为了保持在大国竞争中的优势地位,美国积极寻求高新军事科技主导权。2022年,美国共投入1120亿美元用于颠覆性技术研发,包括人工智能、军用5G技术、量子计算与加密运用等重点领域,这也是构成美军当前正在全力打造的“联合全域指挥控制”作战概念的关键性技术。此外,美国还进一步优化美军装备结构体系,重点加大对远近程火力、各军种作战平台、作战网络、防空反导,以及战场基础设施设备等针对性战备能力的投入,不断升级与大国进行战略竞争的军事能力。
为了给未来“大国竞争”提供财力支撑,12月23日,美国批准通过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将明年的国防预算提高到85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用于颠覆性技术研发的经费提高到1301亿美元,比2022财年增加181亿美元,增幅达16%。在当前国内经济状况不佳、财政赤字面临失控的情形下,美国仍大幅增加国防预算,特别是加强颠覆性军事技术研发,这对未来大国关系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美军针对性研发多种新型武器,图为美军12月首次向外界公布的B-21新型隐身战略轰炸机。
亚太热点持续发酵,安全风险日趋上升
2022年,亚太地区处在秩序重构关键时期,多种力量相互博弈,热点争端持续发酵,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导致亚太安全环境错综复杂。
美国继续将战略重点向亚太地区转移,不断强化动态军力部署。2022年美国为所谓“太平洋威慑倡议”专门拨付71亿美元,用于提升驻太平洋地区美军导弹防御能力、部署陆基远程精确打击武器以及增强驻太平洋地区美军的前沿部署态势等,以确保美国在亚太地区拥有足够的战略资源和军事能力。今年6月,美国举行全球最大规模的“环太平洋-2022”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演习是在全球安全局势因俄乌冲突日趋动荡的背景下进行的,具有参与军力多、演习科目广、协调程度复杂、炫耀武力高调等新特点和新动向。
南海地区仍然是美国在亚太地区开展军事行动的重点区域。2022年,美国频繁出动军舰、战机甚至还动用天基和电磁平台对南海地区进行态势感知侦察行动。比如,今年美海军派出了“汉森”号海洋测量船和“忠诚”号海洋监视船两艘侦察船进入南海,分别在海南岛以南和西沙群岛东北部进行高强度作业。12月21日,美军派出3架P-8A反潜巡逻机、1架E-3G预警机和1架RC-135V侦察机分别从嘉手纳基地和克拉克基地起飞,在南海进行侦察活动,企图通过构建立体化海域态势侦察体系,有效掌握地区战略态势主动权。
“环太平洋军演”已经成为拉拢盟国及伙伴国的一个工具。
日本政治日益右倾,意图突破和平宪法禁锢,实现向外军力扩张。俄乌冲突爆发后,日本借题发挥渲染安全环境“恶化”,积极追随美国对俄制裁。日本宣布向乌克兰提供无人机、防弹背心、头盔、照明器具及医疗器械等物资,彰显其对外拓展影响力意图。6月,日本首次参加北约峰会,并于11月加入北约网络防御中心,成为近年来在防务对外合作领域一次重大突破,显示日本“脱亚入欧”的意愿越来越强烈。12月,日本政府通过修改后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防卫力整备计划》三份安全保障文件,引进“战斧”巡航导弹,自研多种远程导弹,加紧打造所谓的“反击能力”,这意味着日本当前的“专守防卫”政策正发生重大转向,开始从“守”向“攻”发生转变。
朝鲜半岛局势动荡不安,发生摩擦冲突的可能性大幅增加。尹锡悦政府执政后,执行对朝强硬政策,使得韩朝关系不断紧张。在半岛局势紧张氛围下,美韩日军事合作快速升温,多次举行双边或多边演习。8月22日,美韩实施“乙支自由之盾”联合军演,这是两国在时隔近5年后重新恢复大规模军演,也是尹锡悦政府上台后在军事防务方面采取的一个大动作,其目的是进一步加强美韩同盟关系和联防态势,同时提升“全面战争”执行能力。之后,美韩日三国海上力量在东海公海海域开展了针对朝鲜的反潜联演,直接目标是评估朝鲜潜射弹道导弹正在形成的实战能力,以研判应对之策。11月7日,美日韩高级将领在西太平洋海军论坛上举行会谈,探讨共同应对朝鲜核导等问题的合作方案,形成“三国同盟”的趋势日趋明显。从未来发展来看,如果美日韩继续采取高压政策,必然会引起朝鲜激烈反应,给半岛乃至整个东北亚安全局势带来不利影响。
责任编辑:薄晓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