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题:哨声的召唤
——记中国裁判组冲击卡塔尔世界杯之路
新华社记者
带着荣耀,也带着遗憾,马宁、施翔、曹奕结束了卡塔尔世界杯之旅。
三名大学体育老师,代表中国裁判时隔二十年再次出现在男足世界杯赛场上;可惜最终无缘携手登场,未能吹响渴盼的那声哨音。
“直面差距,砥砺奋进!”马宁说。23日,刚刚回国的马宁和施翔就已经出现在中超赛场。为了抵达世界杯,他们付出所有;从世界杯归来,他们热爱不息。因为绿茵场上的哨声,始终在召唤着他们。
裁判起点:因为热爱
对足球的热爱,是大多数足球裁判生涯的起点。
1999年,马宁以田径专业考进沈阳体育学院,也开始了业余足球裁判生涯。“我从小就喜欢踢球,进学校就从田径改学了足球专业。开始做裁判,做班级的、学校的比赛,以及最基层的业余比赛。能出去吹比赛的时候,就尽量去做。”马宁回忆道,“当时别说世界杯裁判,连国际裁判、中超裁判都没想过。”
曹奕同样如此:“本来想当球星,当不了球星上大学。老师跟我说,既然这么喜欢足球,可以把足球裁判作为以后从事足球工作的切入点。”
马宁的妻子始终忘不了他们上大学时马宁搭着公交车四处吹比赛的经历:“两块钱的公交车坐一个小时过去,再坐一个小时回来,一场比赛酬劳是20块钱。真的觉得他是特别喜爱这个东西。”
2003年毕业后,马宁成为一名体育老师。几年后,当他已经开始进入职业赛场,他仍然会主动申请去执法青少年比赛。“青少年比赛虽然酬金低一些,赛会制时间长也不太好请假,但实践机会多,大家一起做总结,对提高水平非常有帮助。更多考虑的不是报酬,就是喜欢足球,想多吹比赛。”
职业赛场:兼职裁判
从2009年到2012年是中国足球一个特殊的阶段,在反赌扫黑中,足球裁判的声誉跌至谷底。2010年,马宁开始执裁中超,施翔、曹奕也在那个阶段进入职业联赛;新一代的中国足球裁判在风暴中努力重新开始。
“那是我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年轻裁判,我很快上到职业联赛。同时也树立了一个概念,有些事情永远不能做,因为我有更高的目标、更高的追求。”施翔说。
更大的舞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业余爱好可能我今天喜欢就去做,累了就休息。但是到了高水平,一定得超级自律。”马宁说,“我们训练很少有教练跟着,都是自己‘摧残’自己,还要去挑战自己的极限。”
“不管春夏秋冬,天冷天热,一下班操场上人少了,我就去跑。人家说这个‘神经病’又去跑步了。”曹奕笑着说。
钟爱足球的马宁,走到职业赛场后就几乎不再踢球,怕受伤。“(心里)痒一定是痒的,但因为踢球受伤的概率会非常大。有时候学生让我一起踢,我也只在旁边看,有得必有失。”
虽说是职业联赛,但职业裁判其实并不多见。在中国,几乎所有足球裁判都是兼职。“一直讲我们是‘业余’的,但其实我们做的事(要求)是专业的。”马宁说。
世界杯梦想:放手一搏
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前行,曾经遥不可及的世界杯梦想,在他们眼里逐渐清晰。2018年底,三人入选卡塔尔世界杯候选裁判员名单。
“真正开始有(冲击世界杯)这种想法的时候,实际是2011年成为国际裁判以后。”马宁说,“这个期望不是凭空而来的,是真正我们付出,把我们的比赛做到这个程度上,才有这个期望的。”
2020年开始,卡塔尔世界杯的裁判遴选进入关键阶段。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给他们冲击世界杯的道路增加了变数。
2020年1月,马宁收到3月份第二期世界杯候选裁判培训通知,而当时去卡塔尔已经需要隔离14天,并且有断航的情况。为了按时参加培训,马宁临时改变计划,提前赶往培训地多哈。“当时没有隔离条件,就联系了卡塔尔当地的朋友,住在他一个车库改造的小房间。每天在室内训练,努力保持一定的体能。”
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马宁、施翔、曹奕执裁了亚冠、亚足联杯、世界杯预选赛等多项比赛,接受国际足联和亚足联的高强度考核。
“国际足联对我们的每一轮考核都是全方位的,包括日常体能训练监测、定期体测、理论测试、视频案例测试、英语测试、赛事执法水平评估等,这要求我们不能有短板、不能有纰漏,必须全力以赴。”马宁说。
长期离家和封闭隔离,成了生活的常态。“每天我们都算好时间,给家里打电话。一开始我刚刚出去时儿子还能跟我说两句话,由于我长期不在家,到最后就是说你好不好,好,那你跟妈妈说吧。”施翔说,“其实心里挺难受的,那是一种家庭角色的缺失,挺对不起家人的。”
然而,他们的奋力一搏完全无法预料结局。在最后阶段,亚洲区八组候选男裁判还要淘汰三组,中国裁判组起初并不被看好。
“有大赛经验比我们丰富的,也有已经去过世界杯、奥运会的。我们抱着挑战者的态度去做这件事情。如果最后结果不好,最起码我们对得起我们自己。我们把我们该做的做完了,至于结果就不重要了。”说到这里,马宁有些哽咽。
2022年5月19日,国际足联公布卡塔尔世界杯裁判名单,中国裁判组入选。“当时曹奕老师不在,如果他在的话,我们三个人说不定会抱头痛哭。”施翔说。
6月份,马宁和施翔、曹奕参加了世界杯裁判的第一次正式培训。“第二期培训班的时候,体能测试一共公布了五项数据,(我)有四项是第一,一项是第三。”马宁说,“看到这个成绩的时候,心里说这么多年的努力和坚持真的没白费。”
卡塔尔留憾:永不止步
梦想最终一步之遥。世界杯期间,马宁担任了六场小组赛的第四官员,施翔、曹奕分别担任了三场比赛的候补助理裁判员。因为资历等原因,中国裁判组未能携手登场。
“确实有遗憾,虽然我们站到了世界杯舞台上,但是没能吹响这声哨。”马宁说。
“这一路走来最大的收获是四年准备期,我们真正知道了需要准备哪些东西。”马宁说,“到了世界杯赛场后,我们通过训练、总结、比赛,真正了解了世界杯这个足球最高舞台的魅力,也明确了我们应该做什么,需要从哪个方向去更好地执法比赛。”
三名裁判员都表示,通过与全世界的优秀裁判员交流,整个裁判组收获颇丰。“大家基本上每天都在一起,在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裁判身上能吸取很多优点。”马宁说。
曹奕也表示,“欧洲和美洲的顶尖足球裁判,他们对足球、对裁判事业的理解和看法,有些方面跟我之前的认识不太一样。”
施翔说:“希望我们带回去的经验可以帮助更多的年轻人,树立他们的方向和希望。”
曹奕坦言,在卡塔尔的一个月时间,团队里每个人都做出了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大的努力。“我们能做的已经做到最好了。某种意义上,不完美也是一种完美。”他说,“能付出到这种程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现年43岁的马宁说,自己不会停下脚步。“世界杯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任务,虽然这可能是最高的理想和目标,但不是终点,我还将继续坚持走下去,因为我发自内心热爱这项事业。我们会把宝贵的经验带回到国内的赛场,还有未来我们执法的各项国际比赛,希望能有更好的发挥。”
国际足联近年取消了国际裁判员45岁的年龄上限,中国裁判组的未来皆有可能。“我们现在知道了努力的方向,直面差距、查找不足、积累经验、总结提高,相信中国裁判员也能一步一步向世界高水平靠近。真的希望以后每届世界杯都有中国裁判的身影。”马宁说。(执笔记者:肖世尧、沈楠、树文;参与记者:王恒志、牛梦彤、董意行、公兵、杨元勇、肖亚卓、曹灿、赵建通、刘博、张逸飞、吴书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