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辞世后,英国进入10天哀悼期,还有这些安排

日期:09-09

来源:潇湘晨报

女王辞世后,英国进入10天哀悼期,还有这些安排

(当地时间9月8日晚,伦敦白金汉宫附近,维多利亚女王纪念碑聚集了大批英国民众。)

撰文/潇湘晨报驻伦敦通讯员黄欢闲

9月8日下午两点半左右,我在家庭群聊里接到婆婆发来的信息:“看新闻了吗,女王的状态不太好,所有王室成员都去了巴尔莫勒尔堡,看起来情况相当严重,愿上帝保佑她度过这个难关。”

(巴尔莫勒尔堡是英国女王在苏格兰阿伯丁郡的私人行宫,多作为王室成员夏秋季度假狩猎用,也常用于邀请首相一家参与活动、增进感情。)

我赶紧放下手头的事情打开了电视以及新闻门户网站,也打开了脸书和推特。整个英国都忽然被女王“正在接受密切医学监护”的新闻刷屏。

听到公公的话,想起丈夫去世的奶奶

我回复了婆婆的信息:“之前(9月6日)不还好好的嘛,她还接见了新首相,站着握手了拍了照片,还笑了来着。”

这时公公说:“老人家这个岁数要走,很快的,也就是一天半天,甚至几个小时的事情。”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想起我先生前几年过世的奶奶。93岁高龄,过世之前几乎看不出任何征兆,甚至还能跟朋友吃饭谈笑、步行回家,结果6个小时后送医,再6个小时后便与世长辞。

吃晚饭时,看到女王去世消息

晚上6点30分整,我刚把饭菜端上餐桌,手机上叮叮当当接二连三弹出各个平台的消息:王室确认女王过世、白金汉宫确认女王过世、白金汉宫降半旗、唐宁街十号确认女王过世……紧接着是其他国家元首发来慰问的消息。

气氛瞬间凝重。

我赶紧截了一张图发到家庭群里,立刻收到回复:“是的,我也看到了,多么令人难过的消息。”

与此同时,所有的新闻频道和网络媒体全被女王辞世这条唯一重大消息霸屏了。

我和先生把饭菜挪到客厅电视机前的小茶几上,心不在焉地吃着晚饭,注意力全在电视新闻上。所有的主持人清一色黑西装、白衬衫配黑领带,把沉重的气氛用视觉这一最直接的方式传递给每个观众。

他们的语气低沉,声调平缓,充满了哀痛:一个时代结束了,多少人会怅然若失,多少人会怀念她终其一生的付出,多少人会深深记住她作为君主的威严,多少人会怀念她作为妻子、母亲的温柔。

各个频道开始用珍贵的历史影像片段快速回顾着女王的一生:出生、立为储君、结婚生子、登基加冕、为国家奉献一生等。中间穿插着最新的动态:白金汉宫延续宫廷传统,在正门上张贴文字告示宣告女王死讯;唐宁街十号新任首相就女王辞世发表简短发言等。

与此同时,女王辞世的消息占据了所有平台的热搜榜首,几秒钟就是几百条相关评论。其中大多数表达了哀悼,和对她突如其来的死讯的难以置信。毕竟很多人和我一样想,“昨天她还能站着微笑呢”。

在那些词条和回复里,我读到了普通英国民众对历史的回顾、对女王本人的敬重、对当代王室存续的思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女王辞世后,英国进入10天哀悼期,还有这些安排

(英国驻挪威大使馆外,人们献花悼念英国女王。)

对女王本人持反感态度的英国人只有8%

在英国延绵数百年的王室传统中,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无疑是当今世界最特殊的存在之一。作为古老皇族在现代社会中的君主,她总能吸引最热切的关注和争议。

“英国是否应该废除王室”这个议题几乎伴随了她长达七十年的女王生涯。

果不其然,各新闻平台立刻就有了“君主制”相关“话题”,有支持延续的也有支持废除的。双方各持已见,只要在平等的前提下心平气和的交流,都不失为拓展知识与视野的契机。

尽管人们对王室的观感不一(全年龄段大概62%的人支持王室作为英国传统存在下去),但绝大多数对女王都持正面态度。

在今年六月份女王钻禧(登基70周年)庆典前的民调显示,对女王本人持反感态度的英国人只有8%。这无疑对女王七十年付出的肯定:她尽职尽责当了七十年的“吉祥物”,奔走各方履行着她应尽的职责,维系着千变万化的联邦关系,用她的经验和智慧支持了从丘吉尔到鲍里斯的14位英国首相。走过风风雨雨,在一次又一次危机中,历经沉沦与复苏,见证了英国七十年起起落落,并在与世长辞的前一天,任命了她人生的最后一位也是第15位首相,依然保持了她一贯的尊严。

女王对新移民非常和善

我个人,作为融入英国家庭的新移民,与大多数英国人一样,对她是充满敬重的。

首先她的整个人生,不曾有一次逾越宪法的行为,她严格恪守了宪法对君主权力的限制,她既是政治人物,又不能是政治人物。达到这样的角色平衡,必定是需要智慧与巨大的克制的。

这奠定了她坚实的民众基础。

其次,她是一位在公众场合的聚光灯下,永远保持优雅端庄的高贵的女王,也是一位在私下非常随和充满幽默感的普通老太太。

这点在几乎所有王室服务人员的回忆录,以及王室传记作者的书籍中都多次提及。因为个人爱好,我购买了大量关于女王的书籍,涵盖了她的珠宝到她的服饰,从她的生平图片集锦到各大庆典活动的特刊。在这些书中,她的形象越发立体生动,也令我对她越发喜爱。

第三,最重要的,她是个对新移民非常和善的君主。她无数次在各种演说中感谢了新移民对英国做出的贡献,并肯定了各色人种在宗教和社会层面的平等。前几年关于王室“种族歧视”的传闻甚嚣尘上。面对非议的时候她总是保持威严,在面对指责的时候,她总是保持微笑。那份淡然自若,不可能出自一个对有色人种怀有任何偏见的老人。

每年圣诞节,下午三点的女王演说是我们全家雷打不动必定收看的节目。无论时局如何,无论天下纷扰,她总能传达出充满希望的乐观和坚持。这点也正是我所知的英国人最需要的:一个常常默默无闻,但是总在支持着这个国家,为自己为社会竭尽全力努力着的人。女王只是一个象征,却不仅仅是一个象征。

她的生命只能以女王的身份终结

女王在现今所有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里也是最特殊的人。因为她是一位“受膏者(anointed one)”。这是一个只用在君主身上的宗教词汇。当经历了“受膏”仪式,便意味着她“受命于上帝”,必须终其一生为这个国家服务,直至死亡。

所以女王不能退休,不能让位,她的生命只能以女王的身份终结。我曾经感慨过,这到底是职责,还是禁锢。

日本天皇退位了,西班牙国王退位了,瑞典国王可以退位,但是英女王不能。她只能用一生遵守并完成加冕时立下的誓言:“我的生命,无论长短,都将奉献为你们服务,并为我们大家所归属的伟大家族服务。”

我一边刷着手机,一边回忆遐想,又收到公公的留言:“1953年,我5岁,她登基后全国巡游庆典,路过我们这儿,我曾经远远看到过她的马车,那天人山人海。”

今夜,多少和我公公婆婆年龄相仿的老人会感慨万千,往事翻涌。

国葬在女王去世十天后举行

晚上7点刚过,新首相特拉斯的发言中,我们听到了三个词:Charles the Third——查尔斯三世。这意味着,顺位继承王位的查尔斯已经选定了他的“尊号(regnal name)”。法律意义上,从女王辞世的那一刻,查尔斯便是英国国王了。

有意思的是,查尔斯“升任”国王上了热搜,威廉王子“晋级”第一顺位继承人,也上了热搜,并且像以往一样,有网友说,查尔斯年纪太大了,虽然于情于理都是该是下一任国王没错,可他最好能“识趣”点,直接退居幕后,把皇位交棒给更年轻更有活力的威廉王子并辅佐他。

我赶紧又问了婆婆对查尔斯的看法,她说:“他肯定不会得到如同女王一般普遍的敬重,只希望他是个严格遵守宪法的国王。英国的未来不会坏,我们总是能从低谷中走出来,无论是经济的还是政治的。”我回了一个笑脸:“我就喜欢这种精神头儿。”

接下来万众瞩目的无疑就是女王的国葬和新国王的登基了。故人去,新王出,国葬与登基似乎总是充满了时间的交叠。

根据最新的英媒报道,英国进入了10天的全国哀悼期。女王的遗体将被安放在棺木中于9月9日送回伦敦,国葬将于9月18日举行。在国葬举行的前4天,遗体将被停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大厅,可供公众瞻仰。

英超多数比赛时间不受影响,赛前默哀一分钟

近期英超联赛如火如荼,除国葬当天的比赛延迟外,其他比赛时间不受影响,只是都将在赛前进行一分钟默哀。

而对于查尔斯来说,就更有的忙了。最近几天,查尔斯将第一次以国王身份面见首相,与皇室典礼官商讨葬礼细节,并最终签署相关的全程计划。本周之内,预计他也将进行第一次面向英联邦的国王的演讲。

两天以后,也就是本周六,包括高级政府官员和枢密院顾问在内的登基委员会,预计将在圣詹姆斯宫商定关于新国王的首份公告,并将在圣詹姆斯宫的阳台上向公众宣读。

按照惯例,国葬仪式举行的地点是威斯敏斯特主教堂,至于主持仪式的主教人选并未最终选定。国葬礼拜仪式后一个小时,预计将在海德公园与塔山进行礼炮活动,期间公众默哀两分钟。

最终,女王的棺木将会被运往温莎城堡进行最终的墓葬,女王将与她的父亲母亲和妹妹一起安眠于乔治六世国王纪念堂。还有很大可能的是,去年去世的菲利普亲王的棺木将被从圣乔治教堂转移至此,与女王安葬在一起。

新闻里说,一个时代结束了,一个篇章结束了。这也意味着,一个新的时代无缝衔接地悄然开始了,一个新的篇章已经在书写。

英国女王去世 上世纪60年代就在准备的“伦敦桥行动”是个啥? 中方强调给乌克兰输送武器不会带来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