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强征劳工到“慰安妇” 日本人权劣迹不容否认

日期:07-05
日本慰安妇强征劳工朝鲜半岛日本政府

新华社首尔7月5日电(国际观察)从强征劳工到“慰安妇”日本人权劣迹不容否认

新华社记者陆睿孙一然杜白羽

韩国政府为解决二战时期日本强征劳工受害者索赔问题而成立的民官协商机制4日启动,韩国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再次升温。

因强征劳工和“慰安妇”等历史遗留问题,日本与韩国的关系近年来严重恶化。对于日本竭力淡化罪行、毫不反省悔过的行径,韩国舆论指出,日本侵犯人权的斑斑劣迹不容否认,罪责不容推卸。

拒不赔偿受害劳工

日本1910年至1945年殖民统治朝鲜半岛期间强征了大批劳工到日本做苦力。有韩方统计显示,被强征的朝鲜半岛劳工多达78万人。这些劳工往往被以诱骗、胁迫等方式带到日本从事劳役,饱受非人待遇,不少人甚至被折磨致死。

例如,在一起韩国劳工索赔案中,被强征的两名女劳工当时只有十来岁。她们被以上学和赚钱为名骗到日本名古屋,在三菱重工公司的飞机工厂受到奴役,最终一人死亡,一人被严重烧伤。

长期以来,韩国受害劳工及遗属多次发起诉讼向日方索赔,但日本政府和相关企业一直以两国1965年签订《韩日请求权协定》“已解决”索赔问题为由拒绝赔偿。韩国大法院(最高法院)2018年就三起索赔诉讼做出终审判决,认定《韩日请求权协定》不妨碍强征劳工受害者起诉企业,判令涉事日企赔偿原告。对此,日方指责韩方“违反国际法”,甚至对韩方实施经济报复,对出口韩国的半导体产业部分重要原材料实施管制。这引发韩国从官方到民间强烈不满,也使韩日关系陷入谷底。

日本不仅拒绝赔偿受害劳工,更淡化和粉饰强征劳工的历史事实,把一些沾满劳工血泪的工厂、矿山等包装成文化遗产,令韩国各界愤怒不已。

2015年,日本将包括臭名昭著的“军舰岛”在内的23处工业遗址打包为“明治工业革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韩方对此指出,这些遗址中包含7处日本强征朝鲜半岛劳工的设施,近6万朝鲜半岛劳工二战期间被迫在这些厂矿内从事非人劳作,不少人甚至被虐致死,韩方反对日本此项申遗计划。

面对韩方反对,日方承诺将采取后续措施向世人说明强征劳工的史实,包括建立一座信息中心来介绍这段历史,最终申遗成功。然而,信息中心2020年落成开放后,人们却看到中心展出的资料歪曲历史、掩盖真相,声称没有奴役外国劳工。日本政府言而无信的举动引发韩国社会广泛批评。

今年2月,日本政府故伎重施,不顾韩方屡次警告,正式决定推荐位于新潟县佐渡市的佐渡金山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韩媒披露,二战期间,为了确保战争物资供应,日本强征约1200名朝鲜半岛劳工在这座金矿从事残酷劳役。由于工作环境恶劣且备受压迫,不少劳工后来死于尘肺病等。韩国政府抗议日本为佐渡金山申遗的举动,但日方反指韩方应为两国关系恶化负责。

淡化强征“慰安妇”罪行

5月2日,韩国民间团体“正义记忆连带”向公众公布了又一名“慰安妇”受害者离世的消息。至此,韩国登记在册的“慰安妇”受害者240人中,在世者仅剩下11人。

强征“慰安妇”是日本政府和军队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严重反人类罪行,是日本军国主义践踏人权的野蛮行径。韩国官方数据显示,日本殖民统治朝鲜半岛期间,有8万至16万名朝鲜半岛女性沦为日军“慰安妇”。

然而,日本政府却对本国的这一历史罪行屡屡无视,拒绝反省谢罪,还一再试图抹杀真相、推卸责任。

为“不可逆”和“最终”解决“慰安妇”问题,日本政府2015年12月与韩国政府达成协议,承认在“慰安妇”问题上“负有责任”,同意向韩国政府主导的“和解与治愈基金会”出资10亿日元。然而,日方声称其出资只是“合作项目”而非“国家赔偿”,也未说明其“责任”是法律责任还是道义责任。

该协议在韩国遭到广泛反对和批评,有原“慰安妇”明确表示“完全不承认”该协议。韩国舆论普遍认为,日本可能会以这份协议为借口推卸其责任。有媒体甚至将这一协议称为“韩国现代史的屈辱”和“外交悲剧”。文在寅政府上台后,于2018年11月宣布解散“和解与治愈基金会”。

去年4月,日本内阁决定对“慰安妇”和强征劳工等不再使用“从军慰安妇”“强制带走”等表述,而改用“慰安妇”和“征用”,理由是“可能招致误解”。此后,日本多个版本的历史教科书据此修改了“慰安妇”相关表述,并得到日本文部科学省批准。

对于日方这种淡化日军罪行、“洗白”日本人权劣迹的企图,韩国外交部指出,日方有必要坚持此前就历史问题承认错误的态度,不要试图推翻或做出背道而驰的言行,应展现解决历史问题的诚意。

韩国《韩民族日报》指出,无论日本政府怎么否认,强征“慰安妇”都是针对女性的战争犯罪,这一点永远无法洗脱。历史真相无法掩盖,日本应为此承担法律责任。“韩国也需要广泛宣传,让人们认识到这是一个国际社会应当一同铭记并共同解决的人权问题。”

(本文来自于新华网)

缅甸政学界人士:澜湄合作为流域人民带来实惠 新华国际时评:“独立日”枪击事件凸显美国制度失灵治理失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