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通胀,美联储加息节奏有点乱

日期:06-15
通胀美联储加息美国信号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大楼。图/新华社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大楼。图/新华社

美国当地时间6月14日至15日,美联储举行议息会议。越来越多业内权威机构认为,美联储此次会通过较预期更大幅度的加息,释放出更明确的反通胀信号。

美联储“稳步加息”节奏,开始有点乱了

美联储素以“政策高度可预测”著称。过去足足六周时间里,美联储高级官员不断释放出相当清晰的信号,暗示6月加息幅度将是50个基点,即加息0.50%。甚至直到6月10日,芝加哥商交所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不过23.2%。

然而,一切正是从6月10日开始骤变的。

6月13日,《华尔街日报》发布一份报告,援引“可靠美联储消息人士”的吹风,称“15日美联储可能宣布加息75个基点”,随后芝加哥商交所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从前一日的23.2%直线飙升至95.9%。

与此同时或前后,凯投宏观、摩根大通、高盛、富国等几家知名专业机构也纷纷转向,预言6月14日美联储“极有可能”加息75个基点,即1994年11月以来单次最大加息幅度。甚至一直坚持“加息幅度不可能过热”的Evercore ISI副主席Krishna Guha也开始改口说“我也许错了”,将市场预期推向高峰。

直到6月初还被公认为“不可动摇”的美联储“稳步加息”节奏,似乎一下就被打乱了。正如Ingalls& Snyder高级投资组合策略师Tim Ghriskey所指出的,“甚至很可能,如果美联储届时仍坚持仅加息50个基点的既定节奏,反倒会被资本市场和公众、社会、行政机构认定为‘不作为’,从而承受更大压力”。

美联储预判连续“失准”

美联储在美国的作用不仅仅是常规意义上的央行,还肩负金融市场和经济、就业“把脉者”的重要功能。

由于历史上美联储曾屡屡“测准”,为上至联邦政府的经济金融政策,下至普通家庭、民众的就业、投资、储蓄、消费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前瞻性指导,因此大半个世纪以来在美国朝野积累了不少公信力。

今年3月,美联储发布2022年第一次季度经济预测,信誓旦旦断言美国将不会出现通胀大幅上升、失业率水涨船高、经济趋于滞胀的局面。该预测认为当时令美国人普遍忧心忡忡的通胀会迅速见顶,失业率则会维持在3.5%左右的历史低位,美国经济和通胀将迎来“历次软着陆中最软的一次”。

与此同时,美联储将2022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中点定位为1.875%,2023年底为2.75%,照惯例,这两个数值意味着美联储在这一周期的累计加息幅度也不过如此。

美联储,尤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一直希望释放“经济、就业及通胀并无大碍”的安全信号,这意味着美联储必须小心翼翼、适可而止地温和加息,以免过高的利息,尤其过高的利息预期影响金融市场走势及公众消费、信贷欲望,从而累及经济前景。

但所有这一切必须基于一个前提,即美国通胀率如美联储所预期的那样迅速见顶,从而让上至联邦政府,下至普通民众,对经济滞胀、失业率等的忧虑大于对物价的不满,否则美联储和鲍威尔将因“对通胀和民生疾苦麻木不仁”和“测不准”而丧失公信力,并受到空前压力。

▲4月12日,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的一处加油站的油价牌。图/新华社

▲4月12日,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的一处加油站的油价牌。图/新华社

4月份,美国通胀率的确较3月份8.5%的近年最高值有所回落,这让美联储和鲍威尔一度巩固了“温和升息”的信心。亲近美联储的消息人士则不断吹风,暗示“8.5%就是本轮通胀的峰值”,以后就会在见顶后温和回落。

然而仅隔1个月,6月10日美国公布的通胀率就高达8.6%,大幅高于道琼斯经济学家调查预测的8.3%,为1981年以来最大涨幅,将所谓“见顶说”击了个粉碎。6月13日,更多美国5月份经济数据陆续出台,进一步坐实了通胀率不会在短时间内见顶的信号。

正如牛津经济研究院一份署名马希尔·拉希德(Mahir Rasheed)和凯西·博斯蒂扬奇(Kathy Bostjancic)的报告所指出的,迫于越来越清晰的持续通胀信号,美联储必须尽快显示出其既愿意、也有能力采取行动对通胀加以抑制。

而投资顾问公司Mariner Wealth Advisors的莱斯科等人则表示,在来势汹汹的涨价大潮和商业利率不断推高的大背景下,美联储“实际上已经一步慢步步慢”,即便加息75个基点,或在接下来美联储会议上每次都推高50个基点,“仍然赶不上通胀和商业利率上升的速度”,这将进一步挫伤美联储的公信力,以及市场和公众的信心。

会“加息认错”以止损吗?

在高度杠杆叠加的美国金融市场,这种信心的逆转已初见端倪:在罕见地连续下跌5个交易日后,标普500指数较1月3日的历史高点累计下跌逾20%,从而令美国股市十多年后再次明确释放出熊市信号;6月13日10年起国债收益率上涨24个基点至3.39%,创2020年3月以来最大涨幅,2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曲线都出现4月初以来首次短暂倒挂——这些敏感的国债指标不仅是美联储利率变化的方向标,更是经济是否衰退的“温度计”。

鲍威尔和美联储一直精心维护着一个赌上机构和个人信用值的“社会共识”,即美国会在很长时间内维持失业率和通胀率的“双可控”,美联储有能力维持这一局面可控,并将为此不惜一切手段。

直到最近,他们还信心十足,因为失业率的确未曾上升,当时通胀率似乎也“见顶”了。这让美联储一度期待着“无需付出多少代价就能渡过难关”,因为过于激进的加息必然导致消费、经济紧缩,金融市场趋冷,以及失业率提升,这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

▲一名叉车司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因达斯特里市的一家大型物流公司的货仓内工作。图/新华社

▲一名叉车司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因达斯特里市的一家大型物流公司的货仓内工作。图/新华社

但与美联储预言背道而驰的持续高通胀让一切都改变了:如果不能迅速采取最高效、最强有力手段抑制通胀,美联储、甚至美国联邦政府,都将付出难以承受的巨大代价。

正如一些分析家所指出的,美联储此前“预测模型”所倚仗的,是一个稳定的坐标轴,包括相对无摩擦的全球经济、运转良好的供应链,以及平衡的美国劳动力市场。如今这一切都不复存在,基于该坐标轴上的种种计算,自然也就失去了准星。

如果美联储最终决定大幅加息,不论是一次加息75个基点,或多次“小步快跑”,都不啻于“认错”,即承认此前一系列“最软的软着陆”乐观预期是错误的。且大幅加息自然要冒推高失业率、增加企业和个人负债和财务困难的风险,经济复苏速度也会被大幅拉低。

不过这样做至少可以“止损”,即有望令政府和公众对美联储经济数据预测的信心多少有所恢复。

然而美联储仍然似乎是不情不愿的:最近路透社调查显示,40%的经济学家预测未来两年会出现经济下滑。来自美联储的消息认为,“应该需要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速”——但倘若通胀率居高不下,因疫情应对而不得不背负近9万亿美元资产负债表的美联储,届时将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

2022卡塔尔世界杯赛程来了,6支亚洲球队参赛创新高 斯坦福、耶鲁研究:新冠感染轻症仍可能导致神经细胞和髓鞘失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