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之下,“摸着中国过河”搞经济建设的越南突然火了。
今年一季度,越南国内生产总值(GDP)预计同比增长5.03%,超过中国(4.8%)。贸易出口成绩尤其引人关注:当季越南(人口9800万)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1763.5亿美元,相当于同期中国广东省(常住人口1.27亿)的61%、江苏省(常住人口8500万)的90%。期内越南出口额达到885.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921亿元,同比增长12.9%),已经超过同期中国深圳全市的出口总额(4076.6亿元)。
虽然跟中国仍有较大差距,但以其自身体量来看,越南正在加速驶向新晋“世界工厂”。
凭借着开放的市场环境、优越的地理区位、相对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越南如今越来越受到国际制造业的青睐,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国的资金纷纷涌入。据越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报》5月4日消息,与2019年和2020年相比,越南的外商资金累计增加了60%。“很多投资者相信:越南已经并将继续保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很快成为本地区的技术中心”。
越南的崛起,让人浮想联翩。1986年,见贤思齐的越南以中国为教材,推出“革新开放”政策,开启市场化进程。在出口和外资两台引擎的推动下,基于外向型经济的越南很快走上腾飞之路,成为不少人眼中的“下一个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所谓“中越制造业之争”也逐渐成为各界热议的话题。
但是无论从历史条件还是目前阶段特点来看,中越两国的制造业都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在制造业方面,中国和越南其实并不存在所谓的“超越”和“取代”关系,合作依然是时代旋律:一方面,生产兴旺、和平崛起的越南,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是有利的;另外一方面,身为泱泱大国,中国无需也不会以邻为壑。中越两国市场紧密关联,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的现实不会改变。
从制造业的发展状况来看,越南的成长经历,甚至可能会给身为“老师”的中国带来不少启发。韩国品牌三星在越南的公司,去年营收规模相当于该国同期GDP的20%,外资巨头在带动越南制造业发展的同时,也加速了越南国内产业的对外依赖,严重影响了越南本土企业的发展。
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减少对外依赖、增强品牌影响力、关注中低层次技术水平的制造产业和劳动者群体,是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越南,是当前亚洲的一面小镜子。
国外投资带飞越南出口,中日韩哪家贡献最多?
近年来有关越南崛起的讨论非常热门,这背后一个重要原因是越南经济增长表现出众。在2016-2019年间,越南GDP年均增速达6.5%以上。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越南经济增幅虽然降至2.91%,但仍然是全球范围内保持经济正增长的少数国家之一。
越南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出口贸易。2016年至今,越南已经多年保持贸易顺差。
商务部报告截图
不过结合年初至今的数据来看,越南贸易出口中有两个特点非常醒目。
其一是越南的出口贸易业绩主要来自外国直接投资(FDI)领域。
以今年前4个月的数据为例,越南期内实现贸易顺差25.3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5亿美元),其中越南内资企业实现贸易逆差92亿美元,而外资企业(含原油)则实现贸易顺差117.3亿美元。这组数据在很大程度上说明:越南出口贸易虽然火热,但绝不等同于本土企业拥有出口竞争力。
恰恰相反,越南本土企业其实处于劣势地位。今年前4个月,越南商品出口额累计达到1223.6亿美元,同比增长16.4%。其中外资企业(含原油)商品出口额达905.9亿美元(增长14.7%),占出口总额的74%;内资企业商品出口额达317.7亿美元(增长21.6%),仅占出口总额的26%。
其二是越南出口贸易的主旋律是“加工”,从未掌握核心科技。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前4个月,10亿美元以上出口商品共22种,占出口总额的86.9%(其中超过50亿美元的6种,占63.1%)。从出口产品结构看,加工产品占89%,农林产品占6.8%,水产品占比2.9%,燃料和矿产品占1.3%。
与此同时,越南的加工设备、零部件和原材料(含能源产品)是进口大头。同期越南10亿美元以上进口商品共22种,占进口总额的81.5%。其中机械设备及零部件产品占比45.2%,原物料、燃料占48.8%,消费品占6.1%。
如果把越南看作一座工厂,那么这家工厂研发、制造的味道淡了些,加工、组装的味道又太浓了。
这些年来,都是哪些国家和地区在投资越南?
越南计划投资部外国投资局数据显示,2021年越南吸收外资310亿美元,同比增长9%。外商对越投资涉及越南21个国民经济领域中的18个。其中,加工制造业吸收外资最多,逾181亿美元,占越南吸收外资总额的58.2%。
据统计,2021年共有106个国家和地区在越南投资。从去年国外投资规模的前五位来看,新加坡排第一,逾107亿美元,该国占越南吸收外资总额的34.4%;韩国第二近50亿美元,占15.9%;日本第三,近39亿美元,占12.5%。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分别名列第四和第五位,投资额依次为29亿美元(9.3%)和23亿美元(7.4%),两地之和已经超过韩国。
如果把统计范围扩大到两岸三地,那么中国对越南的投资金额将进一步放大。
今年以来,中日韩三国依然为越南的主要投资来源国图源越南通讯社
从一穷二白到制造业大国,越南为什么行?
越南1986年实行革新开放、2006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近年来更是不断为外商投资开绿灯。2020年7月,越南国会通过新《投资法》并于2021年1月1日生效。新《投资法》进一步提高了外商投资市场准入透明度,减少行政审批环节和手续。外部产业资本涌入,让越南的制造加工业开始刷屏。
三星超50%的手机出口以及1/3的电子产品出货量,都由越南生产;耐克超50%的鞋类产品以及30%的服装产品,都在越南工厂完成;美国市场中有1/3的鞋类制品以及1/5服装,都在越南加工制造……这些年来,吸睛又吸金的越南,似乎要从中国身上拿走“世界工厂”的名片。
如果说宏观数据显示越南正在成为制造业大国;那么企业的微观视角恰好成为一个有益的补充:越南是怎么成为制造业大国的。一方面,这描述了不同时代下资本和产业链在全世界的流动方向;另外一方面,这也折射出中越两国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
可以说,正是时代提供的窗口,让越南制造可以有所作为。
2021年三星(越南)公司营业收入742亿美元,相当于越南当年GDP(3626.19亿美元),增长14%;出口额达655亿美元,增长16%。截至2021年底,三星电子在越投资总额达180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102%。
站在这组数据的基础上,三星的越南投资历史,某种程度上正是越南的制造业发迹史。
中国原本是三星的主要生产基地,但是2010年以后,三星开始“撤华奔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上涨——这也是目前有关越南“承接产业转移”讨论的焦点之一。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统计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越南河内市、胡志明市的日本制造业企业工人月工资,相当于中国北京、上海两地同类企业工资的21%-29%。到了2018年,河内和胡志明两市的工人月工资,相比于2011年的水平几乎翻了一倍,但是依然仅相当于京沪两地工人水平的31%-36%。
对于国际市场而言,越南劳动力成本近十年虽然有所增长,但是总体持续保持着区域内的低价优势。
图源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数据来源日本贸易振兴机构
结合区域地理位置来看,在2018年,工人月工资成本比越南低(取河内217美元/人的水平)的主要城市,分别是柬埔寨王国首都金边(201美元)、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首都万象(180美元)和缅甸故都仰光(162美元)。
但是相比于这些国家及其主要城市天然地远离大海,越南三面环海,河内市和胡志明市更是通衢便利之地,可谓占尽了好处。与此同时,两地用工成本又远远低于区位优势条件更明显的曼谷、雅加达和吉隆坡,自然成为了用工性价比的相对优选。
三星在越南的工厂分别位于北宁省、太原省和胡志明市,自然会享受到越南廉价劳动力的红利。
国家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天地图截图
港口众多,交通便捷,劳动力和土地生产要素成本低,越南的区域内相对优势,逐渐形成了一个小小局部“虹吸效应”,让它成为外国资本和订单青睐的“世界工厂”。很多越南纺织服装企业获得了大量订单,越来越多的手机和电脑等电子产品也开始“来自越南”。
以中国企业为例,台湾的鸿海在越南建厂、融资,部分iPad和MacBook生产线落地越南;为戴尔、谷歌、亚马逊品牌代工的仁宝公司则瞄准了永福省;大陆地区的苹果供应商立讯精密、歌尔声学、蓝思科技、德赛电池等,也在加大越南地区的生产规模。
但是遗憾的是,就越南制造业自身而言。十多年时间过去了,在手机领域越南并没有像中国一样,孕育出凝聚品牌力、技术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本土品牌。不仅越南制造业没有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外资品牌相对于整个国家,依旧是庞然大物。
身为外资企业,2021年三星(越南)公司的营收相当于越南GDP的20%左右。这样的景象根本不会在中国出现:2021年中国营收最大的上市公司是中国石化,当年其营收为人民币27409亿元,仅相当于当年中国GDP(1143670亿元)的2.4%。同期中国营收20大上市公司的营收之和约为人民币21万亿元。这些横跨能源、工业(共7家)、金融、通讯和非日常消费品等领域的公司总营收之和,相当于中国同期GDP的18.4%。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
值得重视的是,“廉价劳动力”和区位优势是越南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近年来越南还有一个优势在于其政府提供的优厚外资待遇:长期无偿向提供生产场地,免除其经营初期4年的法人税。与此同时,越南邻近中国华南地区,便于获得中国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可以充分享受到中国产业发展的红利。
内外部因素的组合,“天时、地利、人和”拉满,这才是越南制造业“真香”的内在原因。
“香”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好”。越南享受了外资及其订单流量的好处,自然也要直视背后的隐忧。
视频截图
三星与越南制造业:大佬带飞,还是祸起萧墙?
越南陆地面积为32.9万平方公里,超过了意大利和波兰;截至2020年底,越南全国人口9734万人,超过了德国、法国和英国。从这两组数据来说,如果越南“身在欧洲”,俨然可以算是大国了。但是近代以降,备受殖民侵略的越南和很多亚洲国家一样,并没有赶上现代化的浪潮。
1978年,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而越南才刚刚实现国家统一不久。中国建国之初就开始自立更生,克服困难,发展自有轻重工业。反观越南:1986年,统一不到十年的越南开始实行革新开放政策,大脚步迈入全球市场。在亚洲金融危机以后,越南吃到了代工制造的红利,出口贸易腾飞,但是国内的硬实力积累却始终没有跟上。
这样来看,三星越南公司的营收规模,相当于该国1/5的GDP,其实很可怕。
从越南制造业各行业的产业依存度指数(数值愈接近-1,则表示该产业对外依存度愈高)来看,越南2013-2019年电子产品的对外依存度整体大幅下降,自2017以后就保持在低位水平。但是运输工具等其他产业却居高不下。这背后是越南电子产品的产量在增加,但是其他环节并没有跟上。
图源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数据来源越南工贸部
明面上,越南的人口红利和用工成本优势吸引了韩国企业,三星带着越南起飞;但实际上,是越南给予三星等外企以“超国民待遇”和垄断经营地位,让越南成为外国资本游戏的乐土。越南电子产品对外依存度减弱,并不是其国内研发和供应能力提升了,而是三星捆绑了大量企业共赴越南捞金。
越南本土企业技术落后,只可以提供部分低端零部件。那么三星既可以压低价格,压制越南企业盈利和发展空间;同时可以借机让相关企业在越南建立供应链,独家供货三星。这会产生一个奇妙的恶性循环:身为外资的三星,拉动了越南的经济数据;但是越南的本土企业,却失去了发展的前景。
这种“吸血式”的逻辑部分解释了为什么越南至今没有出现华为、OV和小米等本土知名企业;以及在“劳动力优势”和“营商环节”之外,越南制造业近年来鲜有独冠亚洲的新亮点。
2021年,越南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发展目标,其中指出:要在2045年将越南建成为一个“繁荣发达的国家”,进入“进入世界上生活最幸福的高收入国家行列”、成为“全球前20名知识经济最具竞争力的国家”、“工业按现代化方向发展,农业比重降到10%以下且不再有纯农业的国家”。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越南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定的比中国还高。但是在越南国内看来,本土技术、企业和品牌的缺位,很容易让越南制造业的强大,成为空欢喜一场的虚假繁荣。
胡志明市城市经济与管理研究协会主席Phuong Ngoc Thach表示,越南人可能错误地认为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目标,但实际上这一目标的还很遥远。据相关调查,长期以来,三星零部件供应商中有80%为韩国企业,而越南企业仅为10%。越南政府虽然多次要求三星采用越南供应商产品,但收效始终不大。三星显然不愿分享作为垄断寡头的巨额经济利益。Phuong Ngoc Thach同时指出,三星产品本地化率较低,生产中的技术转让也较少,因此对越南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其实并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原三星集团董事金度铉(Kim Do-hyun)出任韩国驻越南大使,一家外国企业对越南的影响可见一斑。但是越南恐怕不能忘记,资本是逐利的,这种依附于人的蜜月注定是不长久的。三星在中国退潮,不是因为中国不香了。恰恰相反,三星“放弃中国”是因为中国进一步发展了,国内制造业站起来了,本土企业和消费者成长了。中国消费者有了选择和说不的权利。
今年2月,三星方面表示,将三星智能手机合作伙伴公司在越南太原省的两条零部件生产线转移至位于韩国本土庆尚北道龟尾市的工厂。对于越南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坏消息:外国资本可以选择越南,自然也可以在必要的时候随时抛弃越南——事实上,包括美国在内,发达国家近年来“产业链回流”已经成为共识。这给所有依赖“代加工”的发展中国家敲响了一个警钟:出口代工、依赖外资这口饭,未必能吃一辈子。
越南制造业追赶中国,为何是一个伪命题?
在电子和纺织等产品加工出口旺盛的背景下,越南制造近几年火了。长期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往往会被人们拿来和越南放在一起比较,任何诸如经济增速等数据的风吹草动,都会掀起一场不小的波澜。
但从数据来看,中国和越南两国并不具备可比性。
在整体数据上,中国GDP增速好于越南。2016-2021年,中国GDP增速分别为6.7%、6.9%、6.6%、6.0%、2.2%和8.1%;同期越南为6.21%、6.81%、7.08%、7.02%、2.91%和2.58%。中国不仅在近年的GDP算术平均值上优于越南,更顶住了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反复冲击,实现了正增长。
谈及增速,不能抛开基数。2016年,我国GDP现价总量为74.36亿元人民币(约为11.23万亿美元),2016年越南GDP总量仅为2046亿美元;2021年我国GDP突破114万亿元(约合17.77万亿美元),越南同期GDP约合3626亿美元。中国和越南两国的经济表现,并不适合放在一起对比。
现在的越南,更像是新千年以后珠三角加工产业兴盛的中国。但是彼时的中国,GDP年增速均保持在9%-14%左右的高位水平。即使按照这一口径来对比,现在的越南也是不及格的。近年来,中国GDP在增长的同时,在发展质量、环保水平和产业升级等方面显著改观,这更是越南短期内无法实现的。
2022-2011年中越两国GDP年增长率对比新浪财经截图
如果把目光聚焦在越南一国和深圳一地的对比上呢?同样不能简单地用数字代表一切。
今年一季度,深圳全市出口4076.6亿元,下降2.6%;越南全国出口额为891亿美元(约合58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4%。从数字本身来看,越南出口贸易的确超过了深圳,但是事实不然。
越南现在仍然是以电子和纺织出口为主在拉动经济。但是广东自从2008年开始,就已经开始向中高端制造业转型。在现有结构中,深圳出口的主要是以机电产品为主的、高附加值的高新产业产品。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越南地产界投资的火热,深圳目前投资最大的贡献方来自于制造业,而非基建或房地产。
长期以来,越南被外界看作是中国的学生,各种经济建设路线向中国看齐。不过面对新冠疫情,原本坚持防疫管控的越南,在2021年10月转向,其防控策略从“动态清零”转变为“与病毒共存”。在奥密克戎肆虐的当下,不乏有观点将越南今年一季度的GDP增速表现和“与病毒共存”的防疫政策联系在一起。
无论是从经济体量,经济增速,还是从进出口贸易结构来看,越南经济“起飞”也好,越南制造业追赶中国也罢,其实都是伪命题。从制造业的角度上来说,如果将现在的中国比作一个专注于研发产品,追求技术和理念革命,引领潮流的老师傅,那么越南现在更像是按照他人要求进行代工的学徒,甚至还没有进入到“模仿”的阶段。
越南要走的路,其实还有很长很长。越南经济增长需要一双“主权在我”的翅膀。
在社交媒体上,近期关于“越南制造是否会替代中国制造”的话题也颇有热度。
有网友表示,越南现在的加工制造,很多都集中于最终组装环节,其中关键零部件生产依赖中国;在一些应用级别的调试上,越南本地的熟练工人也很紧缺。网友进一步认为,越南至今面对着基础重工业不完善、全品类工业体系不健全的现实问题。那么值得追问的是:越南企业如今承接的到底是产业链的转移,还是特定生产环节(如制造业尾端工业)的转移?
社交媒体
值得一提的是,毕竟中越两国的发展阶段不一样。中国制造业强过越南,这就好比久经江湖的老师傅,功力好过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们不必因此沾沾自喜,甚至骄傲自满。相反,越南劳动力成本优势,是一众东南亚国家近年来经济发展的侧写。
“越南会是下一个中国吗?”这个问题应该引申出对包括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队”集体崛起的关注,这何尝不是提醒我们,要将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提高技术硬实力和创造创新能力?
站在这个角度,“中越制造业竞争”同样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不能以偏概全。
中国和越南有竞争,更有合作。中国不会也无需像某些国家炮制“中国威胁论”那样轻信所谓越南威胁言论。越南乃至东南亚市场经济的发展,会促进这些国家的进步,提升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中国愿意看到的。中国的发展只是想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不是为了挑战或取代某些国家,我们也不会因为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就将他们视为“假想敌”。中国百姓也愿意与那些和平发展的国家做朋友。
这是一个泱泱大国,和她孕育的子民千百年来未曾更改的胸襟。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越南等国制造业的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会让兼具品牌、技术和价格优势的中国产品有望进一步开拓其潜在市场。这意味着即使越南制造崛起,未必就是一个坏消息。某种程度上这反而是一个鞭策:在欧美发达国家产业链回流,东亚东南亚发展中国家人口红利腾飞的当下,我们更应该主动放弃拿来主义、依赖国外等不切实际的幻想,追求制造业产业发展的主导权。
责任编辑:张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