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制裁越发离谱,甚至把全球化当做武器,制裁领域蔓延至文化、体育和学术等领域,充分暴露其标榜的“自由”“民主”不过是约束打压他国的工具。美国标准从来都是“唯我独尊”,在“严于律人、宽以待己”方面堪称“榜样”,无愧于“驰名双标”。
美国标榜“言论自由”,但在制裁俄罗斯时却大面积有组织地选择性“消音”。俄乌冲突升级后,美国的脸书、推特等多个社交平台限制俄罗斯媒体和网民发声,包括总统普京在内的大量俄罗斯用户推特账号被停用。不仅如此,美国媒体还编造涉俄假新闻,煽动网民“网暴”俄罗斯,让俄深陷不利的舆论环境。美国一面嘴上极力标榜“言论自由”,给有关概念镶嵌“金边”;一面肆无忌惮地采取一切手段让不利于自己的声音消失,这种作派令人不齿。
美国标榜体育精神,实则将体育政治化。在美国的鼓动下,政治因素不断渗入体育赛场。不少国际体育组织、赛事宣布禁止俄罗斯运动员参赛或禁止俄罗斯国旗和国歌在比赛中出现,并宣布不在俄罗斯举办比赛。俄罗斯前F1车手达尼尔・克维亚特说,禁止俄罗斯运动员和团队参加国际比赛非常不公,“这违背了体育教给我们的团结与和平原则”。
美国标榜人人平等,实则佩戴“有色眼镜”。“这是相对文明的、相对欧洲的城市”“这些不是来自叙利亚的难民,他们是基督徒,他们是白人”……这些出自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报道令人咋舌。身处21世纪,美国仍把肤色、种族和宗教信仰作为评判标准,再次暴露出根深蒂固的“白人至上、西方优越”思维,所谓“人权”是多么伪善。
美式“双标”无处不在,不仅作用于不同阵营的“敌人”,而且连盟友也不放过。美方标榜以制裁伸张正义,事实上却大发制裁的不义之财。一边让欧盟国家切断与俄经贸往来,一边加强在能源、安全等领域对欧洲的捆绑,赚取额外收入。更为讽刺的是,美国一面对俄罗斯挥舞制裁大棒,另一面却趁机对俄罗斯“抄底”。美方“忽悠”欧洲彻底禁运俄油气,自己却大肆购买俄石油。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秘书米哈伊尔・波波夫表示,“美国从俄进口的石油能源储量已呈现43%的涨幅,单日购买量高达10万桶”。此外,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的制裁,为高盛和摩根大通等华尔街金融机构创造了低价抢购俄公司债券的机会。
随着俄乌冲突的延续,美式制裁“双标”的套路还在继续,美国还在趁机大发“战争财”。这样的制裁有什么道义可言呢?这样的制裁真的有利于维护欧洲乃至世界和平稳定吗?答案不言自明。(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郭言)
责任编辑:刘德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