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开罗3月30日电俄乌冲突及西方对俄制裁推动国际原油价格飙升,突破每桶100美元后始终在高位徘徊。美国、英国、欧洲联盟等西方经济体,试图通过密集访问来说服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国进一步增产,以平抑油价。但这一举措遭到海湾产油国方面的拒绝。
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29日重申,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即“欧佩克+”合作机制不应被政治化。
进入3月以来,英德领导人相继出访中东,与油气大国探讨深化相关合作。英国首相约翰逊访问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访问卡塔尔和阿联酋。
与此同时,沙特阿拉伯、阿联酋领导人多次强调重视全球能源安全和能源市场稳定,但并未扩大产能。
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齐兹29日说,“欧佩克+”举行会议时,其成员会把“政治留在门外”。他强调,俄罗斯是全球原油重要供应国,日均产量为全球需求量大约10%。
阿联酋能源部长马兹鲁伊说,“欧佩克+”的宗旨是稳定市场,“我们不搞政治……如果我们要求某些国家离开,那就是在抬高价格,这有悖于消费者的希望”。他前一天还表示,俄罗斯原油产能目前无可替代,俄罗斯会一直是“欧佩克+”的一员。
3月8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秘书长巴尔金多在美国休斯敦剑桥能源周会议上发表讲话。新华社记者徐剑梅摄
分析人士认为,海湾国家出于自身考虑,对增加产能的要求回应冷淡,避免“选边站”。短期看,对俄制裁可能使国际能源价格维持高位,加剧通胀压力;长期看,近年来欧洲与俄罗斯能源经济联系加深势头可能逆转,全球石油贸易版图及能源供应链或将重塑。
一方面,能源价格维持高位符合海湾国家利益。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孙霞认为,经过多年合作,海湾国家与俄罗斯已经结成稳固的能源联盟,共同从油气出口国的自身利益出发,合作稳定油价,不希望再被西方牵着鼻子走。
另一方面,俄罗斯在中东影响力不断提升,海湾国家与西方的关系却在经受考验。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研究员钦齐娅·比安科认为,海湾国家近期在联合国对美国提出的决议草案投弃权票,就是与美国关系紧张的信号。
3月8日,一名车主在美国纽约一处加油站加油。新华社发(迈克尔·内格尔摄)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油品事业部总监张龙星认为,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能源危机成功推动了欧洲核能大发展,欧洲推出的能源“去俄化”目标与规划雄心勃勃,但是现实困难重重。欧洲在清洁能源上加大投入是必然趋势与现实需要。(记者:李芮、余福卿、夏晨、杨依然、杨振海、闫婧、陈立希;编辑:程大雨、王申、邓茜、徐超、杜静、惠晓霜、郑昊宁、乔颖)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