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完全放弃了乌克兰” 揭示大国政治博弈的残酷

日期:02-25
北约乌克兰俄罗斯普京

▲当地时间2月25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讲话中称,西方已经完全放弃了乌克兰,只有他们自己“孤独地在战争”。

▲当地时间2月25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讲话中称,西方已经完全放弃了乌克兰,只有他们自己“孤独地在战争”。

俄乌冲突终于升级到绝大多数爱好和平人士所不愿看到的级数。这场冲突,也已经被定义为冷战后欧洲地缘政治最大乱局,将对未来世界造成深远影响。

关于此次冲突一线的细节报道,却泥沙俱下、真伪难辨,许多第一时间广泛传播的“战报”很快被证伪,真相扑朔迷离。

但是,在此次俄乌冲突中,有两点“大方向”却毋庸置疑。第一,武装冲突已在乌克兰境内全面爆发;第二,北约国家会将对乌克兰的“见死不救”进行到底。

为此,当地时间2月25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失望地表示,西方已经完全放弃了乌克兰。

早说了“见死不救”

将继续坚持“见死不救”

当2月24日凌晨,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对乌克兰“开展军事行动”后,曾两次预言“俄即将进攻乌克兰”的美国总统拜登,第一时间发表了公开声明。

拜登声明称,“我们与勇敢的乌克兰人民站在一起”,并扬言将和盟国一起对俄实施“毁灭性制裁”,同时取消了所有和普京会晤的既定计划——但并不包括派兵救援乌克兰。相反,拜登在其演讲中斩钉截铁地表示,“我们的部队绝不会派到欧洲去乌克兰境内作战”。

与此同时,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也发表声明,一方面称“北约已提高了其部队应对所有突发事件的准备度”,并拟在2月25日召开北约联盟领导人峰会;另一方面却同样毫不含糊地表示,北约“不会采取任何直接军事行动支援乌克兰”。

这并不意外。实际上,早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前,北约就非常直白地公开表示,他们不会接纳乌克兰加入北约;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先后爆发危机后,北约虽立即表示对俄罗斯行为的谴责,但也同样立即毫不犹豫地回绝了乌克兰的求援呼吁。

此轮俄乌冲突升级始于去年下半年,尽管俄罗斯咄咄逼人,乌克兰屡屡呼救,但北约除了松口援助了一些有限的小型军事装备外,继续明白无误地表达了“不向乌克兰境内派一兵一卒”的一贯立场。

非但如此,美英等一些北约国家,甚至将原本在乌克兰境内执行军事培训之类任务的少数军人,也后撤到了安全地带,或者干脆撤出乌克兰。

当此番危机终于总爆发、乌克兰危如累卵之际,面对俄罗斯全面而直接的军事压力,乌克兰政府甚至已不再徒劳地向北约呼吁援兵——2月24日,乌克兰国防部长雷兹尼科夫对北约表示,“包括防御性和进攻性武器、后勤、通讯、个人防护用品等形式的最大实际援助,乌克兰都迫切需要”,却只字未提要求援军。

不是援军不“迫切需要”,而是因为乌克兰如今已心知肚明,早就说了“见死不救”的北约仍然会坚持“见死不救”到底。

“见死不救”一定“赢”

破戒介入却可能会“输”

那么,北约为什么执意对乌克兰“见死不救”?

北约和俄罗斯的博弈棋局中,乌克兰只是个“劫材”,“北约东扩”才是真正的博弈主题。

对于俄罗斯和普京,他们所真正希望的,是遏止冷战后北约在其东线步步扩张的军事增强,并迫使后者以契约形式承诺从这些国家全部撤出,同时承诺不经俄罗斯首肯,不再吸纳新成员国。

因此,北约只要不承诺“无权吸纳乌克兰”,同时在俄罗斯高压下反向增加在东欧14个成员国的军事存在,就足以在国内选民及反对党、盟友和国际社会面前得到“我们是赢家”的观感。

而且,在北约的盘算中,俄乌冲突闹得越大,俄罗斯的威胁越直接,这些东欧“前线国家”的恐惧之心就会越甚,原本不情愿接纳北约的也会变得情愿,原本需要西方耗费不菲才能实现的军事部署,如今的“前线国家”甚至可能倒贴。事实也的确如此。

2014年以前,北约在“东线”新成员国并没有常态化的前沿军事存在。克里米亚事件爆发后,北约立即实现了空中预警基地、4个半永久性“增强型前沿存在”战斗群在“东线”新成员国部署,以及北约多国海军分遣队在黑海的常态化。

此次俄乌冲突中,2月16日,也即美国预言但未兑现的“开战日”当天,北约举行国防部长紧急会议,讨论了将“增强型前沿存在”战斗群由4个增至8个的计划。

2月21日,普京发表其长达57分钟的“轰动性讲话”,翌日,美国就完成了向波兰出售多达250辆M1A2主战坦克的“大手笔”。要知道,作为北约重要成员国的英国,如今全军装备的主战坦克,也不过227辆而已。

相反,倘贸然向乌克兰这洼“浑水”直接派出援兵,就意味着在远离美英等“主战派”西方国家本土、却毗邻俄罗斯“主场”的不利环境下,打一场缺乏准备战争的危险。一旦受挫则威风扫地,即便一时获胜,也势必直接背负起乌克兰这个非北约成员国的安全责任。而这无论如何也算不上“划算”。

更关键的是,北约也不愿为乌克兰背负《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规定的“成员国共同防御”义务。这一条款,即便是在冷战期间都从未真正动用过。

一旦为乌克兰承担起“共同防御”义务,北约则不但要时刻担心俄罗斯武力染指乌克兰,也要提心吊胆乌克兰倚仗有北约撑腰,贸然发动“收复克里米亚”之类武装行动。

届时,北约如派兵参战则等于被乌克兰“拉下水”,袖手旁观则意味着《北大西洋公约》形同废纸。无论哪一种情形,对于北约都是不可承受之重。正因如此,北约才会在乌克兰问题上明说“见死不救”,也真的“见死不救”。而这也再次表明了大国政治博弈的功利与残酷。

北约不“救”乌克兰

但“东扩”也不会手软

事实上,在普京宣布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后第一时间,北约已启动“分级应对话”。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声明对乌克兰“见死不救”的同时,表示“我们大陆的和平已被打破”,号召北约各国军队“准备好保卫盟国的土地”。

而拜登的演讲也如出一辙,既明确表示“对乌克兰见死不救”,又公开表示向“东翼”部署更多地面和空中军队,“坚决保卫北约成员国每一寸土地”。

因此,北约目前的战略目标,是以最小代价与阻力巩固和强化其“东扩”成果,实现军事上对俄罗斯的步步紧逼。

而一旦战争威胁扩大到波兰、波罗的海国家等“东翼”北约成员国,不论“喊打喊杀”的美英,还是直到最后一刻还试图充当和事佬的法德,都将不得不履行《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的“共同防御”义务。

否则,不仅意味着北约这个冷战最大受益体系的彻底破产,也意味着在当前国内外氛围下,西方主要国家领导人将面对最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

对此,已经退役的英国高级军官谢里夫爵士在BBC第四台说得更直白,“如果俄罗斯在北约成员国领土上迈出第一步,北约的每一个成员国都不得不与之交战”。

最新消息称,俄乌冲突前对加入北约意兴阑珊的瑞典、芬兰两国,已被邀请出席2月25日开幕的北约紧急峰会。这也释放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对于此次俄乌冲突,北约将奉行一手软、一手硬策略,一方面将“对乌克兰见死不救”进行到底,另一方面则加紧增强其“东翼”、“扩张”绝不手软。

新京报特约撰稿人|陶短房(专栏作家)

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对话欧洲盟友:加强北约同盟 被喊话"快投降" 乌克兰蛇岛军人集体拒降后阵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