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球连线|“我看不到未来”伊拉克难民在波白边境陷入困境
新华社巴格达12月16日电(记者张淼)伊拉克人阿拉姆·马吉德·萨比尔入境白俄罗斯那一刻,以为自己已经站在欧洲梦的起点上。可经历了滞留波白边境、在森林里忍饥挨冻、无奈返乡后,他发现一切努力都是徒劳。
自白俄边境的难民危机发酵以来,数以千计难民滞留在白俄罗斯与波兰、立陶宛的边境交界处,试图前往西欧。他们中多数来自伊拉克、叙利亚等中东国家。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背井离乡?困在边境线上的难民经历了哪些挣扎?请看新华社记者从伊拉克发回的报道——
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介入的叙利亚内战等,留下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造成很多家破人亡的悲剧,产生大批难民。时至今日,伊拉克经济民生依然艰难。
现年34岁的萨比尔曾是油井操泵手。新冠疫情后由于油价低迷,他被石油公司裁员。丢了工作的他卖掉房子,决定带着妻子和5岁的儿子巴兰踏上逃难之路,希望最终能去往德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白俄进入欧盟”的噱头在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颇有吸引力,大量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暴行中幸存的雅兹迪人、战争中失去家园的流离失所者、来自叙利亚的难民趋之若鹜,当地甚至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
12月1日,在伊拉克埃尔比勒,阿拉姆·马吉德·萨比尔接受采访。哈利勒摄
在蛇头安排下,萨比尔9月18日带领家人从埃尔比勒来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在这里,萨比尔拿到了三人的白俄罗斯签证和机票,每人的签证费、机票和酒店住宿费是2500美元。
10月21日,萨比尔一家和数十名伊拉克人登上飞往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的航班。几天后,他们终于抵达白俄罗斯和波兰边境地带。
在边境泥泞湿冷的森林中,由于车辆无法驶入,萨比尔和其他伊拉克人只好步行向边境线走去。他们用GPS定位找到所谓波兰边境“漏洞”,却发现这里每50米就有一名波兰士兵把守。
萨比尔和同乡们陷在两国交界的森林里,进退两难。阴冷的野外,气温低至零下5摄氏度,他们只好垫着衣物和野草睡在地上,点燃木头取暖。
阿拉姆·马吉德·萨比尔与其他伊拉克人困在白俄边境的森林中。(受访者供图)
“我们在边境的森林里困了三天后,水和食物都没有了,我们还带着孩子,这是一场灾难。”萨比尔抱着儿子向波兰边防士兵乞求食物,只要到了一瓶水。
在一行22人近乎崩溃的时候,有白俄罗斯人向他们提供车辆把他们送回明斯克,每辆车500美元。他们无奈应允。“那时候钱不重要了,孩子快冻死了,也没有食物和水。难民是这场危机的牺牲品。”萨比尔说。
回到明斯克,萨比尔和其他伊拉克难民在地下通道蜷缩了一夜。最后通过朋友帮忙订票,萨比尔一家11月初从土耳其辗转返回家乡。
11月25日,滞留在白俄罗斯的伊拉克人在明斯克国际机场等待航班。新华社发(任科夫摄)
萨比尔告诉记者,当时还有很多伊拉克人滞留在白俄罗斯,大家认为只要跨过边境线,未来的生活就有了希望。然而,面对苦寒以及严防死守的边境线,不少人陆续选择了放弃。
伊拉克外交部于11月18日向白俄罗斯派出首趟包机撤离滞留民众。截止本月5日,伊拉克已从白俄罗斯接回约3000名自愿撤离的本国公民。
12月1日,在伊拉克埃尔比勒,阿拉姆·马吉德·萨比尔站在自己的出租车前。哈利勒摄
回到家乡后,萨比尔已一无所有,只能开出租车勉强维持生计。除去油费,以及每个月必须支付的300美元出租车欠款,他的净收入所剩无多。
在伊拉克不稳定的大环境下,萨比尔认为“看不到未来,我还是坚持移民,但下次我先走,等我攒够钱就再上路”。(报道员:哈利勒·达乌德;编辑:马晓燕、唐志强;剪辑:孙硕)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