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将对中国“出招”?几件事必须讲清

日期:10-04

原标题:老美将对我“出招”?几件事必须讲清——

4日,美国即将在对华经贸关系上作出重要表态。据美媒报道,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将在美智库发表演讲,公布人们“期待已久”的应对美中贸易关系的战略。之所以说“期待已久”,是因为拜登政府迄今没有明确透露其在对华经贸谈判和关税上的核心立场。随着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即将到期,美国内不少商业团体展开密集游说,敦促白宫澄清立场并重启对华经贸谈判和取消加税。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经济体,中美经贸关系走向何方,牵动世界神经。各方都想知道,拜登政府在尊重和维护全球经贸规则、多边主义上,与破坏性满满的特朗普政府相比成色几何。对此,中方立场一向坚定明确。近日,我商务部发言人束珏婷指出,中方始终认为,加征关税不利于中国,不利于美国,不利于世界经济复苏。在当前全球通胀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关税给两国企业和消费者造成很大压力和损失。

不过,自上任以来,拜登政府并未大幅更改特朗普的对华经贸政策,对抗意味较为明显,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拜登政府继承了前任抹黑中国的做法,在所谓中国“破坏经贸规则”“抢夺美国就业”等方面进行频繁炒作;

二是拜登政府并未撤销前任针对3000多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的绝大部分加税措施;

三是拜登政府继承了前任“脱钩”策略,纠集盟友打造将中国隔绝在外的供应链联盟,只是在手段上更注重与盟友协调。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美国贸易问题核心官员,戴琪近日公开表示,她仍然对向中国施压以改变其贸易做法的“新方法”持开放态度,并指出白宫计划在现有关税基础上“进一步行动”。

拜登政府的“新方法”到底是什么,还有待揭开答案。但有一个事实很能说明问题,那就是在今年前8个月,中美贸易总值增长25.8%。其中,对美国出口2.29万亿元人民币,增长22.7%,折合美元超过3500亿,这一数据比美国对华商品大规模加税的第一年2018年同期还要高出10%以上。这一“用脚投票”的结果,再次证明美国此前发动贸易战的失败,也打了鼓吹对华“脱钩”者的脸,中美经贸的脚步,政治手段显然难以阻挡。

▲美国贸易代表戴琪(人民视觉)

▲美国贸易代表戴琪(人民视觉)

如今,老美将对我“出招”了,几件事必须讲清:

其一,贸易战最初由美方挑起,责任在美。

近年来,中美经贸关系屡现波澜,都是美方主动为之,中国每次重大行动,也都是针对美方贸易霸凌的有理有力反击,而且从未放弃传递对话意愿。尤其是,美方在毫无事实根据和经济学逻辑支撑的基础上,企图让中国为美国内就业问题和产业结构弊端“背锅”,让中国成为美国经济科技优势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下滑的“替罪羊”,甚至企图通过打压中国企业来阻断中国发展进程,这当然不可接受,必然遭遇反击。经贸问题事关中国合法发展权益,中方不会自废武功,这一点已被屡屡证明。

其二,对华贸易战,不得人心。

中美年度贸易额高达5800多亿美元。美对华肆意加征关税,伤害的是市场竞争中的企业发展,以及万家灯火背后的民生福祉。据美知名咨询企业穆迪公司计算,美对华加征关税的92.4%由美国进口商承担,而据美国的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和英国牛津经济研究院报告估计,美中贸易摩擦使得美国在2018年至2019年损失24.5万个就业机会,美家庭实际收入损失880亿美元。

该报告预计,若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美国实际GDP在未来5年或损失1.6万亿美元。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有调查显示,被调查的会员企业有95%去年在华实现盈利,四分之三的企业认为在华盈利前景好于全球。如此,就不难理解为何美国近3500家企业去年就对华关税政策起诉美政府,以及包括美国全国零售商联合会、美国商会在内的30余家商界组织今年8月为何公开致信戴琪和财政部长耶伦,要求削减关税、重启美中贸易谈判。

其三,美国拼凑对华统一战线,绝非易事。

与特朗普政府的简单粗暴不同,拜登政府更注重将中国塑造为“共同威胁”,联合盟友围堵中国,推进“脱钩”。但很少有国家像对美国霸权心心念念的少数政客一样,将蓬勃发展的中国视为生死大敌,相反,他们对中国的经济活力和市场机遇心生向往,并不愿牺牲自身利益,选边站队。况且,从不搞单边主义和贸易霸凌的中国,在国际社会眼中根本不是威胁。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美国在经贸议题上对华发难、扬言“脱钩”已有三年多,并未压制住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贸易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就在今年前8个月,以人民币计算,中国对欧盟、东盟甚至美国的贸易额、进口额和出口额,都分别增长20%以上。

欧盟是美国拉拢的重中之重,但两者在对华议题上“温差”明显。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近日在报道中直言,在对华贸易政策问题上,欧美双方并不完全同调,欧盟始终试图与这种美方强硬路线保持一定距离。

事实很清楚了,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如今,球又到了美方那一边。

土耳其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7351例 累计确诊7238267例 美国日增确诊超2.8万例 累计逾4451万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