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默克尔时代谢幕,德国何去何从?专家:经济韧性仍在,政治影响力或削弱
郑春荣说,德国经济的韧性依旧存在,这也能支持德国在欧盟、在国际舞台发挥影响力。只是受制于新政府内部的因素,德国的经济影响力未来可能不会转换成政治影响力,会削弱德国在欧盟中的地位。
“这是德国第20届联邦议会选举,也是2005年来首次没有默克尔的大选。”中国原驻德大使、中德国友好协会会长史明德在27日《德国蓝皮书:德国发展报告(2021)》(下称“蓝皮书”)发布会现场表示,“这场选举之所以受全球关注,因为德国在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的作用。选举的结果不仅关系到中德关系,更关系到中欧关系的走向,以及中美欧未来的三边互动。”
当地时间26日晚,德国联邦议会选举的初步结果出炉,德国多家媒体的出口民调均显示,德国社民党的得票率领先默克尔所在的执政党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
德国电视二台(ZDF)当地时间26日23点发布的出口民调显示,社民党的得票率约为26.0%,联盟党的得票率约为24.2%,绿党的得票率约为14.3%,自由民主党(自民党)的得票率约为11.5%,德国选择党的得票率约为10.6%,左翼党的得票率约为5.0%。
由于得票率第一的社民党与得票率第二的联盟党均没有获得绝对多数(50%),再加上联盟党与社民党均在此前排除了继续合作的可能,因此,“后默克尔时代”的德国新政府大概率由三个党派联合执政。
“一切尽在预料中。”对于新鲜出炉的德国联邦议会选举初步结果,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德国研究所所长郑春荣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主要是结果和民调预期差别不大,仅有的差别是联盟党的支持率在最后稍有提升。”
对于社民党的胜出,郑春荣解释道,反对党接连犯错后,衬托出社民党候选人的稳健,选民对候选人的认同延伸到对议题、对政党的认同,“再加上社民党的竞选策略,即肖尔茨把自己包装成默克尔的接班人,以及党内的团结,都是社民党胜出的原因。”他说。
小党成最大赢家?
对于此次大选,史明德总结道,联盟党由于得票率仅为24%,遭遇了二战后联邦议会选举的惨败;社民党则属于“老店重开”,能在一个月内将得票率从15%提升至26%,增速实属难得;自民党则取得了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而在史明德看来,此次大选最大的赢家是绿党,“因为无论在何种组阁形式中,得票率排名第三的绿党成为了各方拉拢的对象”。
目前,社民党的候选人、现任财长肖尔茨以及联盟党候选人拉舍特均表示自己取得了组阁权。根据德国选举法,在没有获得绝对多数(50%)的情况下,得票率第一的党派有优先组阁权,而在第一大党组阁失败的情况下,得票率第二的政党再担负起组阁重任。
“二战后以来均是联盟党或社民党与其他一个党派或者两者联合执政的情况,当前则是第一次出现将由三党联合执政的情况。”史明德表示,这说明德国政党生态已发生变化:大党不大、小党不小,由于大党越来越向中间靠拢,政策相似,但社会问题日渐增多,大党提不出解决办法,给极左极右的政党提供了崛起的契机,因此选民从大党流失,“大党的命运掌握在小党手中”。
郑春荣也认同上述观点。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自民党和绿党肯定会抱团先沟通,然后再决定与哪个大党合作。一旦自民党、绿党选择与社民党合作,那么根据各自政党所代表的颜色,将形成“红黄绿”的信号灯组合;一旦两者选择与联盟党合作,那将形成“牙买加”国旗色的组合。当然,郑春荣也表示,若上述两个热门组阁方案失败,不排除两大传统政党再度联手,但可能性非常小。
对于史无前例的三党派跨阵营组合,郑春荣表示,内部分歧无疑将更明显,这也将导致日后的组阁将是场“拉锯战”。“最终结果显示自民党的得票率比民调高,这加强了未来自民党在联合政府中在税收、气候政策上与主导政党叫板的底气。”郑春荣说道,“更何况,与社民党传统左翼有根本区别的肖尔茨个人未来能否平息党内的分歧也是关键因素。”
目前,肖尔茨与拉舍特均表示,希望能在今年圣诞节前完成组阁事宜。郑春荣认为,鉴于变数尚存,各政党的当务之急便是相互摸底,进行试探性谈判,一旦敲定后再进行组阁谈判。
专家:未来德国经济优势或难转换成政治影响力
蓝皮书指出,由于默克尔在2018年就已宣布她将不再参与党主席竞选,未来也将不再竞选德国联邦总理,由此,“默克尔时代”进入倒计时。回顾默克尔的4个总理任期,德国以及欧盟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从金融与经济危机到欧债危机,经过乌克兰危机、难民危机以及由此带来的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再到英国脱欧危机,以及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危机。
蓝皮书认为,4个任期间,默克尔很好地应对了危机。“在默克尔的任期内,德国从‘欧洲的病夫’发展成为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虽然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是,基于德国经济体制的韧性,德国经济有望在未来几年相较于欧洲其他国家更快地复苏。”蓝皮书写道。
郑春荣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默克尔执政最大的特色是平衡,但新政府中能否延续这一特色还有待观望。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伍慧萍教授认为,默克尔是欧洲政坛“现象级”人物,虽没有宏大的政治理念,但有非常细腻的措施,“恐怕此后欧洲政坛短时间再难出现默克尔这样的人物了”。
“目前德国经济的问题主要是疫后复苏,今年可能GDP增速在2%左右。但受制于国际大环境、供应链等问题,德国民众由于经济形势不明朗,不一定愿意消费。”郑春荣说道,“但德国经济的韧性依旧存在,这也能支持德国在欧盟、在国际舞台发挥影响力。只是受制于新政府内部的因素,德国的经济影响力未来可能不会转换成政治影响力,会削弱德国在欧盟中的地位。新领导人也会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内政的协调上,可能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
而联盟党此次痛失优先组阁权,不少专家认为,这与拉舍特本人的失误密不可分。在拉舍特特之前,当默克尔宣布即将卸任后,也开始布局候选人。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德国国防部现防长卡伦鲍尔(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都曾是默克尔中意的候选人,但前者赴欧盟就任,后者因被质疑在党内难建立威信而最终退出。于是,默克尔才选择了当时民调支持率不高、但党内支持率领先的时任北威州州长拉舍特担任基民盟的主席。
不过,不少专家也认为,正是由于默克尔连续执政长达16年,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联盟党在接班人方面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