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媒:结束访美后,以总理将对中国投资“采取行动”

日期:09-04

原标题:以媒:结束访美后,以总理将对中国投资“采取行动”

[文/观察者网刘程辉]

上周与美国总统拜登会面“没谈到中国”的以色列总理贝内特,一回国就想着对中国投资“下手”了?

以色列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耶路撒冷邮报》2日援引消息人士话称,刚结束访美的以色列总理贝内特将对中国投资“采取行动”,但具体操作尚不得而知。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中美关系的大背景下,作为美国的“铁杆盟友”,以色列国内近期在涉华问题上一直存在复杂的声音。就在消息人士放风贝内特将对中国“采取行动”的同日,同样也是《耶路撒冷邮报》刊发了以色列前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Ehud Olmert)的评论文章。奥尔默特直言,虽然美国是以色列盟友,但中国并不是敌人。

“要求以色列限制与中国的民事关系,停止与中企开展的经济合作及战略项目的做法,是过分而且毫无道理的。”奥尔默特说。

才见完拜登,以总理就要对中国投资“采取行动”?

8月25日至27日,贝内特访问美国,与美国总统拜登及其政府高官会晤。一名以政府高级消息人士本周跟《耶路撒冷邮报》透露称,访美期间,贝内特及其幕僚摸清了拜登政府希望以色列如何对待来自中国的投资,贝内特计划“采取行动”。

8月27日,贝内特访美与拜登举行会谈(澎湃影像

8月27日,贝内特访美与拜登举行会谈(澎湃影像

尽管这名消息人士并不确定具体行动是什么,但他认为,贝内特考虑采取的措施之一,可能是把审查外国投资的委员会从财政部转移到他直接管辖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旗下。此外,以政府已经推迟了特拉维夫轻轨部分建设项目的招标工作,因为一家中企提交了投标,这使得招标在外交上变得更加敏感。

报道提到,美国现任及上届政府都对中国在以色列投资表示担忧,这些投资覆盖了以色列主要基础设施以及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高科技领域。特朗普政府曾用“美以安全关系”受到损害相威胁,在美方的压力下,以色列政府成立了一个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但该委员会并不具备强制性,审查范围也相对狭隘,为此美国政府要求以色列为这类中国投资建立“更健全”的监督程序。

《耶路撒冷邮报》:见完拜登,贝内特计划对中国投资采取行动

《耶路撒冷邮报》:见完拜登,贝内特计划对中国投资采取行动

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的一名发言人表示,美以双方会继续讨论涉及共同国家安全利益的“担忧”,包括来自外国投资的风险。但这名发言人拒绝对“私人外交往来的细节”发表评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以媒援引消息人士的说法,似乎与此前媒体披露的公开场合中以方的表态相左。

上周贝内特访美期间,曾有消息人士对美媒透露,贝内特出访前曾准备与拜登政府就中国、气候变化和新冠疫情等议题进行广泛讨论,事后经官员证实,其中的涉华问题几乎没有被提及到。

以色列外长亚伊尔·拉皮德(Yair Lapid)本周三(1日)在记者会上的表态也与之相呼应——“在中国问题上,美国人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他补充道,以色列理解美国新一届政府与中国的“紧张关系”,这种关系也会影响到未来的许多国际事务,“但没有人要求我们改变任何事情”。

拉皮德说,中以两国在商业领域有着强劲的双边关系,以色列也在不断与中国进行沟通。但他坦承,以色列从未试图掩盖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最大的盟友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

“与中国保持关系很重要,但我们会倾听美国人的意见。”拉皮德说。

以色列前总理:美国是盟友,但中国不是敌人

有意思的是,在《耶路撒冷邮报》披露贝内特可能对中国投资“下手”的同一天,该媒体同时刊发了以色列前总理奥尔默特的评论文章。同样是围绕中国话题,奥尔默特的态度与贝内特的“计划”大相径庭。

《耶路撒冷邮报》2日也刊发奥尔默特评论文章:美国是我们的盟友,但中国不是敌人

《耶路撒冷邮报》2日也刊发奥尔默特评论文章:美国是我们的盟友,但中国不是敌人

曾在2006年至2009年担任总理的奥尔默特在标题中写道——美国是以色列的盟友,但中国不是敌人。他认为,美国政府“非常害怕”中国的战略,因为许多人认为中国将变成最重要的世界强国,同时将美国推到二流的地位。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下,特朗普政府对华采取了威胁和警告的政策,营造了一种危机氛围,加剧了两国关系的紧张局势,甚至阻碍了有益于双方关系的措施得以落实的可能性。

以色列前总理奥尔默特(图自《以色列时报》)

以色列前总理奥尔默特(图自《以色列时报》)

奥尔默特回忆,当他还在政府任职的时候参加了以色列的不少战略会议,谈论了美以关系、中美关系乃至中以关系。期间,美国两党政客在涉华问题上表达了强烈关切,他对美国政客对中国的恐惧感到震惊。

“没想到美国会害怕中国到如此地步。”奥尔默特说,“我会告诉他们(美国人),当我听到美国人谈论对中国的恐惧时,我也开始担心美国的实力实际上比我们想象的要弱得多,尤其是它的实力形象。”

奥尔默特说,他理解美国人为何要求以色列限制与中国在军事、武器或网络技术上的接触,因为美国认为这些问题可能对他们的安全产生威胁。

“但这必须找到正确的平衡。”奥尔默特强调,中国对以色列的合作“不构成任何风险,也不危及以色列的重要利益,更不会对美国的利益构成任何间接威胁”。

他承认美以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构成了以色列国生存安全的基础,但除了对美国的基本承诺之外,以色列在合法的争议领域还存在相当大的回旋余地,在中国问题上也是这样:

要求以色列限制与中国的民事关系,停止与中企开展经济合作及战略项目的做法,是过分而且毫无道理的。中国正在建设新的海法港。一些人担心中国在海法的存在可能会给以色列带来战略危险,这种担心毫无依据。

中国企业参与特拉维夫轻轨建设也不会带来风险,如果这些企业愿意完成该项目,并且给出的条件更好,那么必须允许中企参与这些招标。

奥尔默特还预测,中美最终会达成符合自身利益的贸易协议,但美国人可不会把以色列的利益摆在自身利益之前。

“美国是我们的盟友,中国不是我们的敌人。在对我们有利、不损害他人的事情上,中国可以成为我们的伙伴。”奥尔默特总结道。

实际上,尽管面临着各种杂音,中以合作项目依然在稳步向前。由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港集团”,SIPG)投资建设,并拥有25年经营权的自动化集装箱港口——以色列海法新港,于9月1日正式开港。

以色列海法港(资料图)

以色列海法港(资料图)

针对美国所谓中国利用该港收集情报的炒作,以色列官员曾驳斥称该项目已通过以方安全审查。还有以色列官员直呼这种说法是个“笑话”,“如果他们想收集情报,他们可以简单地在海法租一套公寓,而不是投资港口的所有权”。

此前,《耶路撒冷邮报》曾发表评论文章,建议以色列政府“对表”美国政府的做法,人为中止对中企的正常招标。8月26日,我驻以色列使馆新闻发言人在该媒体发表题为《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是中以合作的基础》的评论文章,予以驳斥。

文章指出,中以务实合作是基于市场供需的正常商业行为。中国公司承建的项目是在以色列按照公开透明的招标程序推进的,施工和运营严格遵守以色列当地法律法规。中方承建的基建项目弥补了以色列本国劳动力缺乏、人力成本高昂的短板,为以色列提供了大量稳定就业岗位。

文章强调,中以基建合作体现了两国经济优势的巨大互补性,双方合作本质是互利共赢,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中以两国和两国企业基于互惠互利和市场原则开展的正常商业合作应该受到尊重和维护,而不是指责和污蔑。

西班牙前国王胡安-卡洛斯回应涉嫌洗钱:相关指控没有根据 德国法院再次驳回德国铁路公司要求禁止工会罢工的申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