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两任局长丢官!丹麦国防情报局“抛弃”盟友,帮美国监听默克尔等政要,图啥?
来源:环球人物
当面临与美国人还是与欧洲伙伴合作时,丹麦选择了支持美国人,反对它的欧洲伙伴。
作者:二水
时隔8年,美国又陷“窃听风云”。
5月30日,丹麦媒体报道称,美国国家安全局利用与丹麦国防情报局的合作关系,在2012年至2014年间监听了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内的多位欧洲国家领导人和高级官员。
同一天,曾因揭露美国“棱镜门”事件而声名大噪的美国国安局承包商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也大放猛料。俄媒“今日俄罗斯”引用其说法称,美国现任总统拜登对窃听一事“十分了解”。彼时,拜登是美国时任副总统。
消息一出,国际社会炸了锅,被美国和丹麦窃听的多个国家不干了。5月31日,法国、德国等国已正式提出要求,美国和丹麦须就此事做出解释。
爆炸性的窃听丑闻
2013年,斯诺登揭发了美国大规模监听计划后,便开始逃亡(环环写过斯诺登“大逃杀”期间的生活,戳这里复习)。这事在丹麦也引发了连锁反应。
1年后,丹麦国防情报局成立了一个由情报人员、黑客和分析师组成的独立调查小组,该小组负责秘密审查丹麦和美国的“合作”情况,行动代号:“邓哈默行动”。
2015年,调查小组完成了“邓哈默行动”并形成调查报告,可拿到了报告的丹麦国防情报局却没有立即将此事报告上级部门,对各方都守口如瓶。直到2018年,丹麦国防情报局才向监管情报部门报告此事。
随后,丹麦成立了一个由司法部长赫克卢普、国防部高官、五名议员和三名法官组成的独立调查委员会。
2020年10月,独立调查委员会对外发布声明:“邓哈默行动”的调查报告涉及机密信息,因此不予公开;但证实国防情报局曾泄露丹麦公民隐私,时任丹麦国防情报局局长托马斯等人立即停职,时任丹麦驻德大使托马斯·安瑞克尔也被招回国接受调查。
·曾先后任丹麦国防情报局局长的安瑞克尔(右)和托马斯。
尽管“邓哈默行动”一直处于极为保密的状态,但丹麦广播公司还是联合多家欧洲媒体,采访到了9位了解“邓哈默行动”的匿名人士,并于近日曝光了丹、美两国情报机构合作的更多细节。
报道称,“邓哈默行动”的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时任丹麦国防情报局局长安瑞克尔给美国国家安全局大开“绿灯”,让其接入丹麦的海底互联网光缆,从而得以监听其他国家高层官员。
·托马斯·安瑞克尔
被监听的官员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现任德国总统、时任德国外长的施泰因迈尔,时任德国社民党总理候选人施泰因布吕克,以及法国、瑞典、挪威等多国领导人。
通过“中间人”丹麦,美国方面能轻而易举截获这些高级官员的信息,不仅是手机短信和通话内容,甚至连互联网上的搜索记录、聊天信息等都一览无遗。
报道还称,监控欧盟他国的同时,美国“捎带手地”把丹麦也监听了。
美国不仅可轻易获得丹麦普通公民的隐私信息,还监听过丹麦财政部、外交部两大部门的部长,以及丹麦国内的一家军火制造商,以保证丹麦是从美方订购军用飞机,而不是从欧洲其他国家。
·丹麦国防情报局,简称FE。
窃听事件发酵后,德国《焦点》周刊报道称,很显然,丹麦情报机构将调查报告隐藏多年,就是故意不想让德国、法国、瑞典等国家知道。而讽刺的是,因为调查报告的不透明,一手“促成”窃听的丹麦国防情报局前局长安瑞克尔竟在2020年被任命为丹麦驻德大使,那一年还正好是丹麦和德国的“文化友好年”。
丹麦为何“出卖”盟友
欧盟共有27个成员国,为何美国偏偏挑中了丹麦?
首先,丹麦地处北欧咽喉要道,南与德国接壤,北与挪威、瑞典隔海相望,独特的地理位置让丹麦成为全球互联网的枢纽。97%的互联网流量通过海底互联网光缆,其中很大一部分光缆穿过丹麦,它既是连接瑞典、挪威、德国、荷兰和英国海底互联网光缆的关键登陆站,又可接触到欧洲大部分国家和俄罗斯的通信光缆。如此一来,丹麦自然成为美国情报部门的首选。
·海底互联网光缆图,丹麦与多国互联网光缆相连。
上世纪90年代末,苏联刚解体不久,美国就以收集俄罗斯和中国信息、维护欧洲安全为由,与丹麦缔结“光缆协议”,要求丹麦允许自己利用海底通信缆线。
美国政治新闻网站在报道中说,有调查人员发现,为方便美国使用海底互联网光缆,丹麦甚至还在哥本哈根以南的阿迈厄岛上建了一个数据中心。
丹麦是唯一一个既是北约国家,又是欧盟成员的北欧国家。情报专家、南丹麦大学教授托马斯·弗里斯说,很显然,当面临与美国人还是与欧洲伙伴合作时,丹麦选择了支持美国人,反对它的欧洲伙伴。
那么,丹麦为何会“抛弃”欧盟队友,与美国“结盟”?
德国基民盟议员、负责德国间谍调查的特里克·森斯伯格表示,欧盟国家之间会互相监视,或者帮助合作伙伴监控其他国家,这是一种常见的做法。“这与友谊无关,也不是什么道德伦理问题。这就是为了追求利益。”但他同时指出,丹麦情报部门和美国国家安全局有意针对政治人物和国家领导人进行监听,背后的动机令人担忧。
面对这一国际政治丑闻,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都表示,丹麦帮助他国监听盟国领导人的做法令人难以接受,更要讨个说法。
当地时间5月31日,法德两国举行联合部长级视频会议。在随后的共同新闻发布会上,马克龙表示,美国对盟国的做法是不可接受的,欧盟国家间出现这种情况更不可接受,法国已要求丹麦和美国就此事提供所有信息,并作出解释。默克尔也表示,她同意马克龙的表态。默克尔说,此前就已经与美国讨论过窃听问题,德国的态度一直很明确,朋友之间不搞间谍活动。过去是这样,今天也是。
·5月31日,法、德两国举行联合部长级视频会议,马克龙和默克尔(右)共同出席。
被监听对象之一,德国前反对党领袖施泰因布吕克对德国媒体说:“友好国家的情报部门,真的在截获、监听其他国家高级官员的信息,这太荒唐了,我认为这是一桩政治丑闻。”
丹麦国防情报局的行为让自己在国际上骑虎难下,在丹麦国内也引发批评。
丹麦人权研究所主任佩妮莱·科赫称,丹麦情报部门帮助美国监视邻国政要,是“令人震惊、闻所未闻”的。她说,很难看出这样的选择符合丹麦利益。
各方的严厉指责,再加上美国方面一直“保持沉默”,让丹麦政府压力很大。但,硬着头皮,丹麦方面也得给个回应。丹麦国防大臣布拉姆森说,丹麦政府不能谈论情报事务,又表示丹麦现政府与时任政府有“相同主张”,即“系统性监听亲密盟友的行为不可接受”。
·丹麦国防大臣布拉姆森
美国多年来窃听世界
多年来,美国一直以“网络安全卫士”自居,背地里却从未停止窃听行动。维基解密网创始人阿桑奇曾这样给美国网络监控野心的定义,“将其他主权国家变为自己数字化监控的殖民地”。
2013年,“棱镜门”主人公斯诺登就曾实锤放出美国窃听他国的证据,在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引发轩然大波。随后,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曾承诺停止对盟国的间谍活动,还保证默克尔“不是他们目前监视的目标”,“未来也不会是”。
·默克尔(左)和奥巴马一同出席会议。
值得注意的是,奥巴马当时并未说默克尔过去是不是监视目标。早在2002年,默克尔的手机号就出现在美国情报部门的一份名单上,此时的她还不是德国总理。
维基解密在2013年公布过3段截获信息,分别为默克尔2009年针对金融危机的通信、与阿联酋王储的通话记录,以及2011年就欧元区危机进行的通信数据。维基解密还声称,美国的间谍行为可能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开始,德国两任前总理施罗德(1998年—2002年在任)及科尔(1982年—1998年在任)的多位工作人员都在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控之列。
为何美国如此针对默克尔和德国?有分析指出,默克尔是一位非常以欧洲为中心的领导人,对外交政策和德国在全球的地位采取特立独行的姿态。因此,免不了成为美国情报界的目标。
当然,德国不是美国的唯一目标。
美国曾把手伸向中国。2013年,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称,斯诺登爆料表示,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美国国家安全局曾入侵中国移动公司以获取手机短信信息,并持续攻击清华大学的主干网络以及电讯公司Pacnet香港总部的计算机,该公司拥有区内最庞大的海底光缆网络。
美国国家安全局还曾对38个驻美大使馆及代表处实施了监听。有机密文件显示,美方监听对象除法国和意大利等欧盟国家外,范围还扩大至日本、墨西哥、韩国、印度、土耳其等国。在针对位于华盛顿的欧盟代表处的间谍活动中,美国国家安全局使用了在加密传真机上安装的窃听装置以及使用截获信号的天线。
斯诺登指出,美国国家安全局多年的窃听行为,白宫是知情的。2007年,小布什执政时期,美国国家安全局就开始实施绝密监听计划“棱镜”。后来,美国进入奥巴马政府时期,拜登被任命为副总统,也是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他从“一开始就深度参与了美国和丹麦的窃听丑闻”。
·拜登(左)和默克尔
尽管各国抗议声不断,美国至始至终没能给世界一个交代。如今,随着丹麦窃听丑闻的发酵,美欧关系也再度遭到考验。
6月11日至13日,七国集团(G7)峰会将在英国举行,这也是拜登就任总统后的首次出访。随后,他还将赴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参加北约峰会和美欧峰会。
德国《柏林日报》评论称,监听事件给目前正在热炒“跨大西洋关系”的欧洲国家当头一棒,也给拜登的欧洲之行蒙上阴影。
显然,欧洲人希望能在峰会上听到美国人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