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西索观欧亚|历史与现实:俄罗斯能否撇开美元另起炉灶?
5月3日,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目前俄罗斯政府已将脱离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系统作为一种假设,对其不同场景进行研究分析,替代方案包括俄罗斯央行的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这是继俄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斯卢茨基和外长拉夫罗夫之后,俄罗斯方面再次就欧洲议会4月29日通过的决议发声。
4月29日,欧洲议会通过决议,一旦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则欧盟应停止从俄罗斯进口油气,并切断其与SWIFT系统的连接,同时关停“北溪2号”管道建设、冻结“亲近俄罗斯当局”的寡头的欧洲资产并取消签证。
近年来美国对俄制裁加码乃至威胁SWIFT系统断网,俄罗斯方面已经认识到加强经济主权的必要,俄罗斯总统普京早在2015年就已提出,“俄罗斯需要提高其主权水平,包括在经济领域。”在这一问题上,苏联曾做出过颇有成效的尝试。时移世易,今日俄罗斯的国力与当时的苏联无法相提并论,要抗衡美元的霸权地位面临更大的困难,但同时也具备一些当年的苏联不曾有的条件。
“去美元化”,苏联曾经为此努力过
目前,俄罗斯除了期冀摆脱美国的全球清算控制权以外,还谋求减少使用美元作为国际交易货币,并且调整了央行外汇储备结构。自2016年4月俄罗斯圣彼得堡国际商品交易所(SPIMEX)启动了自己的金融机制出售俄罗斯乌拉尔原油,到现在,俄罗斯大型石油公司的出口合同已经完全停用美元结算,欧元与人民币的国际结算占比持续扩大。据统计,俄罗斯去年四季度以美元结算的出口额占全部出口额的48.3%,同比下降了近13%,在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贸易中本币结算达到74%;俄央行的外汇储备从以美元为主转向以欧元、人民币与黄金为主,并自2018年初开始大幅出售和削减美债,降幅达到85%。
货币与政治的关系在并不久远的20世纪曾给出生动案例,例如,英镑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让位于美元,以及在美苏博弈中暂不落下风的苏联能够建起以卢布为核心的金融体系,依靠石油价格上涨和发现大规模油田带来的外汇收入增加维持卢布的强势地位。
冷战时期,西方制裁下苏联的经济货币一体化努力的历史经验为当今提供了警戒和参考。在二战后,基于“莫洛托夫计划”而成立的经互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方针,从1950年开始向以卢布为结算单位的共同市场迈进,经互会各成员国内的一些双边定居点开始使用卢布结算。
凭借战后数年间经济蓬勃发展的势头,苏联当局在1952年4月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期间做出了大胆尝试,联合其他试图捍卫自身金融和经济主权的国家以构建一个“去美元化”的世界经济体系并形成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参加这次会议的600多名代表来自49个国家,包括各国外贸部长、商会头领、经济专家和国际经济组织的代表,会议上49个国家同意构建国际无美元贸易大宗交易。
此后在1964年,可自由兑换卢布货币在一定区域内的确成了美元的替代,它作为构建超国家货币的一次试验,丝毫不逊色于西方的特别提款权制度。而苏联在1952年会议上关于发展平等的经济一体化的提案虽主要面向社会主义阵营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却也引起了奥地利、北欧诸国和日本等国代表的兴趣。各国代表达成了60多个贸易、投资和科技协议,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一定程度上使得苏联突破了经济孤立。
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结束后,俄罗斯无力与美国抗衡,维持卢布为原加盟共和国的流通货币并将各国货币发行掌握于俄央行的种种努力,仅仅一度使它以区域货币联盟的形式继续存在,在激进自由化改革加速了经济震荡后,相比苏联已大为衰弱的俄罗斯再无力支持“卢布区”继续存在。从卢布体系到“卢布区”的蜕变和瓦解,见证了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如何作用于经济特别是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另起炉灶”不容易
当今的俄罗斯已经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西方对俄实行经济制裁实际上是一场混合战争,如果遵循西方模式和轨道继续先前的经济政策,俄罗斯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那么,另寻他路是否可能?
此前美国特朗普政府支持美国重新工业化以对抗新兴经济体,因此并不全力阻挠一些地方的金融区域化进程,而在近年来金融霸权也导致了国际矛盾升级和多国“去美元化”进程加快。再者,新冠疫情影响下许多国家纷纷开始强调“经济主权”,正如俄外长拉夫罗夫最近表示,“许多国家正在寻找机会,通过改用其他货币或者本币结算等方式减弱对美元的依赖”,摆脱SWIFT系统的钳制也成为多国共识。
正是在这样的内外背景下,俄罗斯尝试摆脱不平等的外汇竞争体制乃至走出制裁困境,尝试制定自己的规则。
俄罗斯当下的任务,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是通过创制欧亚经济联盟自身的储备货币,再努力使其进入世界货币的“第一梯队”。而眼下较易接受的方案是以非现金形式流通某种集体货币——例如,可自由兑换的卢布货币,在联盟成员国之间进行非现金支付,同时保持本国货币在该地区的国内市场中流通。但是,要达成这样的目标,首先必须确保卢布汇率稳定,因为每一次波动对于俄罗斯经济体系而言堪比地震,更会引发后苏联空间各国的离心趋势;其次需要从货币体系中减少外国货币并遏制通胀、巩固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一体化。这两个任务对于今天的俄罗斯来说不可谓不艰巨。
另一方面,尽管美元在支付和外汇储备等领域几近垄断的地位正在遭到挑战,更加多极化的全球货币体系正逐渐形成,但美元在经过了二战和布雷顿森林体系锤炼并得到了石油美元等秩序安排的积累后,仍具有绝对优势。因此,尽管“去美元化”是现实需求,但国际货币体系的根本变革仍是复杂的工程,足以影响国际政治,并且始终受到现实世界政治体系的制约。
历史的经验和当下的新形势对于中俄在金融领域的合作也能提供一些启示。当下中俄在撬动国际货币体系方面的合作不再仅瞄准卢布。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无疑将长期维持,中俄推动本币结算是今日中俄国家间合作的重要而切实的一部分。对于中国来说,这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提升中国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也是保障金融安全、巩固“经济主权”的重要措施。而俄罗斯巩固其经济主权的努力也值得中国思索和借鉴。
(林文昕,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博士后)
责任编辑:武晓东 SN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