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疫情冲击之下,日本GDP已和中国的“零头”相当|新京智库
中国在前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是全球市场信心重要支点。
▲纽约图片来源:Unsplash
文|新京智库特约撰稿关不羽
近期,按照往年惯例,各国对上一年度GDP统计的初步数据陆续出炉。
疫情之年的全球经济版图比平常年份更受关注。因为在这一特殊时期的经济表现,能够体现各国的经济抗压能力。正所谓大浪淘沙,退潮之后的海滩更能见真相。所以,最终数据和排名正式出炉前,国内外很多机构已经早早开始对各国的初步数据进行分析、解读了。
就目前的情况看,202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GDP前十名的名单和2019年的变化不大,争议主要集中在印尼和韩国是否挤掉巴西,加拿大能否进入“十强”榜单,以及印度能否上升到全球GDP第五位置。而这些国家的经济表现也是参差不齐。
美国:衰退但充满变数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美国经济萎缩3.5%。这一衰退颇受瞩目,美国舆论强调这是美国自2009年萎缩2.5%以来首次下跌,同时也是自1946年美国经济萎缩11.6%以来最惨重的年度经济倒退。
不过,就数据本身而言,美国在一众“难兄难弟”中并不突出,甚至看上去还算是不错的。美国舆论的反应大概是去年大选两党恶斗的情绪化延续。
衰退3.5%的真正看点不是和1946年的比较——相隔大半个世纪,很多计算和统计标准都发生了变化;甚至也不是和2009年对比——毕竟此次疫情冲击之大、影响之广,比2008年的次贷危机有过之而不及,数据更难看一点也在意料之中。
真正的问题是,大规模的货币放水保住了美国经济的数据光鲜,却留下了严重的内伤。
疫情以来到今年3月份为止,美国已经“放水”5万亿美元,规模惊人。这样大规模集中“放水”的后果难以预料,而后续拜登版的“大基建”推出,导致关闭“货币闸门”可谓遥遥无期,后果也就更加难以预料。
但是,美国经济基础雄厚,尤其是金融和科技领域高度发达。经济总量在全球遥遥领先,加之美元国际地位在当下难被撼动,其可以把货币超发的压力转嫁海外。
因此,其优势、地位在未来较长时间还会继续保持。不过,美国衰退的事实不容回避,并且会从政治领域向经济领域继续蔓延。但这将是一个充满变数的过程,2020年还不是转折点。
美国的“北方小弟”加拿大也值得关注。
这个地广人稀的国家,2020年的GDP同比下降5.1%,约1.65万亿美元,也是其“史上”罕见的GDP萎缩。
不过,疫情对加拿大的直接冲击并不算严重。加拿大出现GDP大幅下滑,受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的拖累是主要原因。
加拿大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又有不错的工业基础和科技水平,农业更是不在话下。同时,其各项人均指标都很出色,经济基础非常稳固,只是人口太少成了制约加拿大经济发展的天花板。
总之,加拿大的经济差也差不到哪儿去,好也好得有限。
中国:唯一正增长“十强”
全球市场信心重要支点
2020年中国GDP为14.725万亿美元,较2019年的14.34万亿美元,实际增长2.3%。这是十大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无疑也是全球市场信心的重要支点。
逆势增长体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雄厚的实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越是如此,越应该居安思危,要看到良好经济表现之下的隐忧。
首先,中国在疫情期间也执行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也会对经济数据的表现产生影响。
其次,中国经济的某些结构性问题不会因疫情特殊时期的良好经济表现而完全消失。
2020年外贸出口大增,不仅弥补了疫情造成消费降低的经济缺口,还贡献了不少GDP。投资的情况也类似,房地产对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有直接的助推作用。
▲图片来源:Unsplash
过去“三驾马车”拉动经济的增长机制,对去年的中国经济表现功不可没。但是,这很难在“后疫情时代”保持下去。制造业占GDP比重下降速度过快、资产泡沫和债务压力等诸多问题,还有待解决。
中美作为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就“疫情年”的GDP成绩来看,六万亿美元的GDP差距并不小。中国的人均GDP为美国的三分之一左右,保持正常经济发展的趋势,超越美国是完全可能的。
这一超越何时出现,主要取决于中国能否保持经济发展。同时,疫情期间中国对美出口大增,也显示了中美经济的互补依然是主要的。
日本、欧洲:各有各的“慢性病”
2020年,日本GDP为4.9万亿美元,衰退5.3%。4.9万亿美元这一数值,相当于中国同期GDP的“零头”。
日本GDP萎缩达5.3%,是比较出乎意料的。其中到底有多少是疫情影响,有多少是“安倍经济学”刺激效应过去后的疲软,值得研究。
日本因其特殊的地理因素,是一个抗灾经验、抗灾能力特别强的国家。尤其是民众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可谓全球领先,因此疫情的冲击即便很严重,也不太可能有什么长期影响。
真正困扰这个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是多年来积累的结构性问题。
日本的经济运行堪称“独树一帜”。政府负债率常年超过200%,远超全球公认的60%警戒线。但是,日本的经济运行又有极高的稳定性。这一现象是值得研究的。
不过,日本经济的“超高稳定性”是极为消极的。上自政府、下至企业都高负债,在国内金融市场借旧还新。
▲东京图片来源:Unsplash
企业债务包袱过大,导致经营风格保守,开拓精神不足,更无力大举投资。而政府反复经济刺激收效甚微,自身也因此深陷债务。
日本刺激经济放出的货币流入金融机构大量“出海”,软银、野村等全球知名投资机构的“慷慨”却无助于提振国内经济。再加上老龄化问题的深度困扰,日本经济走出泥沼的步伐是极其艰难的。有没有疫情,日本大体都是如此。
同样受“经济慢性病”折磨的还有欧洲四大经济体。
欧盟“经济火车头”德国2020年GDP下降了5%。这是德国经济在经历了十年的增长期后首次出现衰退。
尽管德国医药产业发达,政府管理水平在欧盟各国中也是最高的,但是其全球产业链中的高端定位仍然让其经济受到了重创。
毕竟各国转入抗疫模式后自顾不暇。减排、绿色等目标一时也就顾不上了。
“火车头”已然拖不动了,欧盟成员的法国、意大利出现8%以上的GDP萎缩也就没有什么意外。
值得一提的是,欧盟这次也做出了货币宽松的种种努力,但是早就在负利率附近徘徊的欧洲金融体系并没有什么刺激增长的空间。
英国虽然已经在政治上脱欧,但是经济上并没有,受到的牵连一点也没少,脱欧引发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波动还加剧了衰退。
此前,有预测称2020年英国GDP将下降12.4%。尽管后来英国国家统计局(ONS)公布,初步数据显示,2020年英国GDP萎缩9.9%,并没有预测的那么严重,但是这个下降幅度也够大了。
欧洲发达国家在“疫情年”的整体表现是令人失望的。所有“装修”的门面被疫情“强拆”后,露出了老旧虚弱的裸妆。
比如,长期被塑造为全球楷模的医疗福利体系表现得低效、低能,性价比很低。高税收下的欧洲政府在危机处置中却行动迟缓,而长期被福利制浸泡的民众缺乏危机意识。
这些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老欧洲的光荣和大西洋时代已经无可挽回地逝去了。疫情冲击只是让这个事实更清晰、更早地暴露了,真正困扰他们的是“慢性病”,和日本有相似之处。
印度、巴西:疫情下,经济雪上加霜
印度的数据再次体现了其“测不准”的特点。
印度官方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是GDP将收缩7.7%。但这个数据基本不可信。根据一些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统计,实际下降幅度应该在10%。也就是说,印度的全球GDP排名第五是存有争议的。
排名第六的法国倒是没什么意见,排名第七的英国却发出了质疑,不过,印度财长出面怼了回去。
也许英国的质疑比任何国际组织都更有可信度,英国对印度毕竟可谓知根知底。
回顾疫情发展的“路线图”,印度其实是疫情大规模暴发较晚的国家。但是,这个时间窗口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印度也算是对自然灾害耐受能力特别强的国家,当然和日本不同,印度的“处变不惊”是从消极意义上理解的。
不过,由于印度极其脆弱的公共卫生体系、治理体系,莫迪政府估计也难有多少成绩。
▲印度图片来源:Unsplash
印度GDP到底萎缩了多少,现在还没有确切数据。反正,病得不轻。
近期,印度疫情失控,引起全球关注。这对印度的经济无疑更是雪上加霜。
巴西和印度也有相似之处。公共卫生系统虽然没有印度那么糟,政府治理能力也没有印度那么弱,但好得也有限。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也比印度小,2020年GDP预期负增长5.4%,GDP下滑至1.75万亿美元。
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复苏出现分化
对去年全球GDP成绩单前十名的分析,结合今年第一季度各国的经济表现,可以对正在到来的全球经济复苏形势做一些初步分析预测。
首先,中国在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趋势延续和扩大了去年的复苏趋势,同比增长18.3%。即便考虑到去年同期春节叠加疫情的低基数因素等特殊条件,经济复苏信号还是明确的。
其次,美国第一季度的GDP同比增长0.4%,增量虽然不大,但转负为正释放的复苏信息是比较清晰的。随着疫苗推广等抗疫措施发挥效果,经济复苏的趋势会更明显。但是,第一季度美国的金融市场事件频发,货币大放水的后遗症也不容忽视。
欧洲各国的复苏比美国要迟缓,法国率先实现了GDP同比增速转负为正,德、意两国也放缓了GDP下滑速度。尽管还存在反复的可能性,但欧洲正在缓慢地走出疫情阴影。
日本的疫情并未平复,大阪等重要城市还有暴发现象。日本的复苏之路不平坦,但也终归要来的。不过,日本疫情之后“报复性增长”受限于长期积累的经济结构性问题,可能复苏的脚步也不会太快。
最后要关注的是印度,近期印度疫情的严峻态势,足以说明印度距离复苏,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总而言之,全球复苏的分化趋势较为清楚,中国要准备应对新的挑战。
责任编辑:贾楠 SN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