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不带很普遍!各国中小学都有“手机禁令”,违规受罚不轻饶

日期:03-08
德国中小学法国

原标题:上课不带很普遍!各国中小学都有“手机禁令”,违规受罚不轻饶

[环球时报驻德国、韩国特约记者青木夏雪环球时报记者张雪婷]3月,国内中小学陆续结束寒假,开始新学期的学习。随着疫情的缓解,大部分学生也都将回归校园。不少学校对许久未在线下课堂上课的学生们强调了新学期的纪律,其中一条备受关注的就是“上课不许带手机”。作为信息时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件,手机却是很多学生上课开小差、影响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学校也为如何合理限制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而头疼。实际上,很多国家都对学生用手机有明文规定的限制,有些甚至对教师都有严格限制。

上课禁用手机是共识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中小学生拥有智能手机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以课堂纪律尤为严格的韩国为例,90%以上的学生都拥有智能手机。为了避免手机对校园生活的干扰,大多数韩国学校规定在校期间学生不得使用手机。学生上学时可携带手机,但入校则需将其上交至各班级指定的保管箱,放学再取走。如果违反规定,手机将被没收一至三个月。

即便是给人以“轻松教育”的欧美国家,上课使用手机也在绝大多数中小学都是明令禁止的。德国的调查显示,约有10%的一、二年级学生拥有自己的智能手机,三、四年级中则为40%。到了初中之后(五到九年级),有80-90%的学生有智能手机。高中生几乎100%拥有智能手机。法国的调查也显示,近90%的12至17岁青少年拥有智能手机。德国慕尼黑大学中小学教育专家霍夫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现在不少欧洲国家都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入课堂,上课时更是禁止使用手机。在法国,违反“手机禁令”者,学校可暂时收缴其手机,当日放学后再归还。德国一些学校会禁止违反规则的学生几天内不准带手机入校;对违反其他课堂纪律,如逃学等,还要惩罚家长,进行罚款甚至监禁处理。

如何把握禁止的“度”

虽然各国中小学都有手机禁令,但对于禁止到什么程度,还在摸索的过程中。《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欧洲中小学对使用手机主要有两种规定:一是干脆“一刀切”,从教师到学生进行电子设备的全面禁止;二是规定在特定的学习时间为“禁止期”。

希腊在几年前率先禁止中小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设备。教师甚至也只能使用学校的电脑等设备。如果要使用手机,必须要以教学为目的才能带入学校。校园还启用监控摄像头,确保无人违规。

2018年,法国也生效一项法案,禁止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或任何其他电子终端设备。法案规定,除残障学生特殊需要、校外活动或教学目的外,3岁至15岁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得使用手机、平板电脑及智能手表等可联网的通信设备,课间也不允许使用;超过15岁的高中学生可自愿执行全部或部分禁令。

一些国家虽然没有统一的禁令,但是对校内使用电子设备仍有较严格的要求。德国各州自己决定是否禁止孩子带手机进入课堂,目前只有南部的巴伐利亚州根据《学校法》禁止学校使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相机。英国大多数中小学校也推广手机禁令。有些寄宿学校规定,晚上9时30分至次日下午下课之前实行智能手机禁令。

教师、家长普遍支持

当然,手机禁令并非没有争议。韩国国家人权委员会认为,学校全面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基本权利。但是校方并不接受这一说法,表示“限制学生使用手机的规定是综合了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后制定的,属于正当的行为”。韩国教师团体总联合会实施的调查结果显示,96.9%的教师反对学生在学校内自由使用手机。仁川某中学教师朴先生也认为:“这是为了让学生专心学习,防止他们沉迷网络。如果允许学生在学校内使用手机,非法拍摄和利用社交媒体进行网络暴力的情况也会剧增,这才是更令人担忧的情况。”

许多家长也希望学校能严格限制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德国罗伯特·博世基金会2019年举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父母中有76%赞成学校禁止孩子使用手机。在小学,这一比例高达82%。

德国汉堡的学生家长林德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现在孩子都有好几个社交媒体账号,如果没有禁令,孩子会天天想着上社交媒体或者玩游戏。”法国的调查也显示,80%的受访者支持校园“手机禁令”并认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法国教育部指出,法案使课堂纪律更加严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和互动交流也有所增加。一些欧洲国家的教育部门表示,禁止学生课上使用手机,可以让课堂气氛更加轻松和活跃。

有研究显示,智能手机禁令对弱势学生十分有帮助。德国《明镜》周刊报道称,欧洲多国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允许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的情况下,他们的学习成绩平均会提高5%-10%,其中来自低收入家庭、平时表现不佳的学生会从手机禁令中受益最大。

课堂纪律不容破坏

实施手机禁令是各国在课堂纪律中一项较为明显的共识,《环球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中小学教育,那些看似“轻松愉快”的国家也有着严格的纪律要求。比如,说起西方中小学的课堂,很多中国人的印象中都是学生在课上吃东西、随意打断老师讲课等。然而实际上,那些大多只是影视剧中的情节。“欧洲小学入学第一堂课就是讲课堂纪律。”目前在柏林米特区上学的小学生马克西姆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学校老师要他们牢记一些学生守则,比如“总是称呼老师的尊姓”“铃响后,马上进入教室”“上课提问或回答问题时应该举手发言”“不要和同学在课堂上聊天”等。马克西姆的家长表示,老师会把守则发给每个学生的家长,要求他们监督孩子养成习惯。

在美国,中小学虽然会实施一些较为“自由”的课堂环境,比如让孩子坐在地毯上上课,或在特殊节日允许孩子扮装上学,但这些活动也都是在明文规定下进行。目前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李先生的孩子于当地一所小学读书,他向记者举例称,老师允许孩子每天带一包“健康的零食”,比如坚果、面包,并且在下午规定的时间吃;虽然学校没有校服,但要求学生“短裤长度超过手指”。“其实那些所谓的‘轻松’只是为了营造一个多样的学习环境,但是每个国家的学校,即便课堂纪律各有不同,也都是需要严格遵守的。”

责任编辑:张申

英媒:伊朗已释放有英国和伊朗双重国籍的“女间谍” 购买俄疫苗被要求下台?斯洛伐克总理回应指责:疫苗不会退,这里极其需要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