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被称为“全球稳定灯塔”又当上“欧洲抗疫模范”,德国悄悄迈向了“超级大国”?
[环球时报记者青木夏雪]若要问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是哪个国家,美国肯定是人们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答案,绝大多数时候也是唯一答案。若再问哪个国家有望成为“超级大国”,人们往往会提到中国。然而,今年全球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在这一特殊时期,外界对国家力量的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与以往聚焦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相比,现在人们更加关注医疗卫生、国家治理等方面。在这个背景下,德国的表现受到广泛关注。在英国管理咨询公司品牌金融11月底发布的一项报告里,德国在“全球最强大的国家”排行榜上位居第一,其中,它在西欧国家中数“疫情防控最好的国家”为自己加分不少。而在一个多月前,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表示,中国和德国正向超级大国迈进。不过,德国舆论对于“超级大国”的说法持审慎态度,认为这一定位需要结合政治、安全等领域的实力和影响力。但无法否认的是,德国经济强大,在欧洲内部扮演领导角色,是全世界范围内实力出众的国家。只不过,德国将迎来一个转折期——担任总理已有15年的默克尔将在明年卸任,这将给德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欧洲唯一的超级大国”
根据英国公司品牌金融最新发布的《2020年国家品牌》报告,美国和中国在“全球最具价值国家品牌”榜单中位列前两名,日本和德国紧随其后。不过在“全球最强大国家”排名中,德国以84.9分位列榜首,第二名至第四名依次是英国(83分)、瑞士(82.9分)和美国(82.8分)。
该报告的调查对象是来自一百多个国家的5.5万名受访者。与“全球最具价值国家品牌”排名只关注“硬实力”不同,“全球最强大国家”榜单更注重软实力,考量因素除了经济水平外,还有教育、政治管理、国家声誉及对世界舞台的影响等。品牌金融表示,长期以来,德国以强大和稳定的经济著称,在该公司调查中的大多数领域里得分都很高,尤其在政治稳定且治理良好方面。“德国仍然是整个欧洲大陆乃至全球稳定的灯塔。”品牌金融CEO戴维·海格表示,随着欧洲两极分化加剧,德国以往展现的可靠领导力将继续发挥作用,带领欧洲复苏。
一些外国领导人也曾在表态中将德国称为“世界强国”“超级大国”,比如前文提到的普京。10月下旬,他在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的会议上通过视频表示,美国的地位已经削弱,英国和法国也是如此,而中国和德国——以政治和经济实力来看——正向着超级大国迈进。普京当时强调,如果美国不准备与俄罗斯讨论全球问题,俄罗斯就准备和其他国家展开讨论。匈牙利总理欧尔班6月接受德国《世界报》采访时也表示,“德国是欧洲唯一的超级大国”。一些媒体则表达了相关期待,《华尔街日报》5月刊文说,当欧洲面对财政危机和地缘政治挑战时,“德国需要再次成为世界强国”。
若将德国与“超级大国”联系在一起,外界首先想到的是它的经济实力,多年来,德国始终保持着“国强民富”的状态。德国网分析说,实体经济是德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工业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22.9%,是G7国家中最高的。该国进出口总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高达7成,经济开放程度高。除此以外,德国有超过1000家中小企业是行业龙头,它们被称为“隐形冠军”。
德国《世界报》说,悠久的展会传统也令德国经济如虎添翼。德国是举办国际展会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每年举办的展会数量大约有150个,吸引着逾1000万人次参加,在招商引资的同时也拉动了旅游业。另外,德国拥有多个行业中心城市,比如慕尼黑是高科技行业中心,斯图加特是汽车制造业中心,法兰克福是金融中心,柏林是初创企业的天堂。各行业以及上下游产业依托中心城市发展,既避免了“城市病”,又能凝聚优势、节约资源。德媒还认为,德国“藏富于民”的根本因素要归功于良好的就业率。对于未来的发展策略,务实的德国人不擅长于提出宏大的总体性目标,但是各行各业都会做出一定规划,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国经济部制定的《工业战略2030》规划。
也有迹象表明,德国近年来逐渐有了“大国心态”,比如联邦国防军的海外任务日益加重,以及9月初德国政府公布了有关印太政策的指导方针,提出在气候变化、自由贸易、数字化、法治与人权、文化等领域与区域伙伴国家进行更深入的合作,在安全政策方面与区域伙伴展开合作等。
不以“强国”自居
不过在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员姜锋看来,将德国称为“超级大国”是言过其实的。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德国是一个‘经济强国’,但其创新能力目前在国际上并不处于非常拔尖的位置。在安全、军事等领域,它没有议程设置的国际影响力,也不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德国也不能算是一个‘政治强国’,不然它也不会极力推动欧盟一体化。”
据《环球时报》记者观察,德国舆论对于有关“超级大国”的称呼或期待也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欣喜、自得。不少德国人在媒体报道下留言说,这些说法只是对德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肯定,但在经济、军事等领域,它尚且无法与美国、中国等平起平坐。
“由于二战的历史原因,德国一直很低调。”来自柏林的欧洲政治学者奥利弗·福克斯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即便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德国也不以“强国”自居,更不会说自己是“超级大国”。德国担心,宣传自身强大会引起美国关注,令其他欧洲国家不安心,被外界质疑没有好好反省二战的暴行。福克斯说,现在德国人怀有“小国情结”,对较小国家更加友好,对大国则相对警惕,2013年出版的《可怕的超级大国:德国为何最终必须长大》就说明了这种状况。
“德国更像是道德上的超级大国”,《焦点》周刊评论说,在各个国际机构的评选中,德国常常被评为“国际形象最佳的国家”“最强大的国家”,但这些往往是各国民众打出的“印象分”。
在国际舞台上,德国履行价值观外交,支援相对贫穷落后的国家,而在强国中间往往采取中间路线,成为世界政治的平衡器。德国常用道德标准对其他国家指指点点,也包括针对美国及其公民。《焦点》认为,德国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更谦虚一些。
默克尔“后继无人”?
不少分析认为,德国在最近15年能稳步发展,甚至成为一些民众心中的“超级大国”,与默克尔政府的稳定治理有关,尤其是在危机中,默克尔经常能发挥领导作用。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中,她的民意支持率就不断上涨。德国电视一台的“德国趋势”民调显示,民众对默克尔的满意度(74%)达到自2015年4月以来的新高,甚至有很多德国人希望她能寻求第五个任期。
不过默克尔已经表示,将在2021年卸任,德国舆论近年来也经常聚焦于“寻找默克尔接班人”上。本来,基民盟主席、国防部长卡伦鲍尔已经成为公认的接班人,但基民盟在多州选举失守、党内闹分裂后,卡伦鲍尔今年2月宣布,不会参加明年的总理竞选。她本来打算在今夏辞去基民盟主席职务,但由于疫情,竞选推迟至明年1月。
目前,基民盟主席的候选人主要有三位:一是法律和金融专家默茨,他深受许多党内大佬喜爱,但却是默克尔的政治对手。2002年,就是默克尔迫使他让出议会党团主席职位,由她自己出任这一重要职务;二是北威州州长拉舍特,他属于实实在在的政治家,但缺乏创造力,很难获得年轻一代青睐;三是现年40岁的卫生部长施潘,他现在的支持率很高,但许多老一辈认为他太年轻。
另外一名热门总理候选人是基民盟姐妹党基社盟主席、巴伐利亚州州长泽德。在疫情中,他表现得比其他任何州长都更加坚决和严格,人气大涨,引发“泽德热”。
明年,基民盟和基社盟将协商推荐一名候选人参加总理竞选。不过观察家认为,目前这些人与默克尔之间尚有巨大差距,《焦点》周刊甚至以“默克尔后继无人”来形容德国未来的政治状态,认为该国或将面临领导力“真空”。
姜锋表示,在过去15年里,默克尔是深度塑造德国政治风格与结构的主要推手,她的卸任很有可能带来不确定性——若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政治中心,德国内部可能出现震荡,尤其是摆在欧洲面前的还有疫情、经济复苏、英国脱欧、与美国重塑关系等一系列挑战。不过现在,德国政坛已经有声音呼吁各方合作,平稳实现权力交接。
德国学者福克斯对《环球时报》说,默克尔执政很有自己的特色,以稳健、强大的平衡力著称。在国际事务中,默克尔以大局为重。在危机中,她如同一枚“定海神针”。不过,默克尔的接班人也可以创造自己的特色,给德国政治生态带来新的气象,但这需要时间来磨炼。
福克斯认为,在中美之间,作为欧洲第一大国“需要更有魄力的领导人,带领欧洲立足世界”。他期待欧盟能在今后10年成为地缘政治中一股强大的力量,“而这需要马克龙式的领导人,以展现欧盟的自信,让欧盟更加战略自主,但同时也要保持默克尔的中立和善于让步妥协的风格,以团结各个成员国,共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