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度]电子化改革迈不动步,日本老了吗?
[环球时报记者蒋丰]在网络化与电子化进程方面,日本与世界发达国家、第三大经济体等“身份”极为不符,一直受到诟病。有媒体描述称,尽管20年前就提出数字改革,现在日本政府仍在围着纸质文件打转。目前,菅义伟政府正努力推动日本进入电子化时代,自民党也积极配合,进行党内改革。其实,早在2018年10月,日本自民党就开始推进电子化办公,但因年龄偏大的“资深”国会议员们不肯配合而推行不下去,不得不中途放弃。这次,应该是自民党作为执政党的第二次尝试。某种程度上,日本自民党内的电子化办公,其实就是日本整个社会电子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先从执政党内部搞起
多少年来,日本自民党的政调会议都是平均每周召开一次,一般是早上8时召开。而各省厅的相关工作人员,则需提前打印出200多份文字资料。他们要么前一天加班到很晚,要么当天早上4时提前上班打印、装订、分类装入文件夹……这套操作可谓耗时长、效率低。
据日本自民党政务调查会长下村博文日前向《读卖新闻》透露,自民党这次推行的电子化办公,受到中央政府各省厅相关工作人员的一致欢迎。但许多上了年纪的“资深”国会议员却苦恼了,由于不太懂平板电脑的操作,常常用手指头戳来戳去,就差边舔手指边在屏幕上滑动了。他们一会儿说页面翻丢了,一会儿说阅读速度跟不上,以致会议的正常进行受到影响。
“今天我们的会议是无纸化的,平板电脑的操作由事务人员负责,对自己没信心的人,请一定不要用手触摸屏幕。”据NHK电视台报道,日本自民党税制调查会长甘利明现在每次开会前都做出这样的特别提醒。然而,会后国会议员们还是叫苦连天,抱怨操作难,还有人悄悄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让他想办法把资料从电脑里调出来,打印好送给自己。
日本自民党籍国会议员只有200个平板电脑,如果同时召开多场会议,平板电脑根本不够用,加上会操作的议员不多,充电、资料导入电脑等工作依然需要工作人员来负责,虽说在节省纸张、节约资源等方面做出了贡献,但没有看到效率的大幅提高。这波改革,究竟能走多远呢?
第一波攻防战已经打响
提起日本的电子化或数字化改革,不少人会想起一个历史场景:在IT概念被热炒的千禧年,时任日本首相森喜朗在公开场合将“IT革命”说成“它(英文it)革命”。众所周知,日本官僚偏好使用纸质文件,文件批准只认公章,年轻官员抱着文件到处找上级领导签字盖章的情景,几十年来未有根本改变。
政府如此,民间可想而知。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日本政府欲通过“个人编号卡”给民众发放10万日元补助金,结果发现各级政府的系统分别由不同IT公司开发,没有统一性,计划从出台到实现,非常缓慢,而且安全防护异常脆弱。美国有“GAFA(谷歌、亚马逊、脸书、苹果)”,中国有“BATH(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日本有什么?
另据《东京新闻》等媒体报道,在疫情最为紧张的三个月里,东京都政府机关与各医疗机构是凭借传真机进行联系的,医疗机构确诊新的病毒感染者后,给东京都政府机关发送传真。而东京都政府机关只拨出两台传真机用于接收,每台传真机每天的处理都有上限。东京都有负责人称,若每天病例数超过300例,将很难公布详细的感染途径。
自今年9月起,菅义伟新政府宣布推行数字化,由中央政府机关带头号召企业进行“电子化办公”。日本行政改革担当大臣河野太郎也在这方面大展拳脚——第一步是宣传废除印章,第二步是宣布废除传真机。但是,根据日本官方统计数据,现在约有58.6%的家庭仍在使用传真机,企业的传真机使用率也高达90%以上。美国《华尔街日报》将此形象地描述为“前防卫大臣(河野太郎)同上世80年代的办公室科技之战”。
日本政府这次推进电子化、废除传真机的操作,已经引发一场攻防战,不动产业界和法律界正在联手“抵制”。对于不动产业界来说,购买不动产的大多是中老年人,他们不怎么用电子邮箱,只相信纸面传递的信息,家用传真机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快捷、最值得信赖的沟通用具。法律界则认为,比起电子邮件,传真可以避免资料被篡改。
中老年人拒绝接受,那么只能从年轻人开始。据报道,大日本印刷公司和微软日本分公司将联合推进日本中小学纸质教材电子化项目,并将于近期对3万页纸质书本开展电子化试点工作,在福冈、神奈川、埼玉等地选择10所中小学实施纸质材料电子化项目。
日本著名的出版社——讲谈社,日前也在《每日新闻》上发布消息称,旗下22本漫画杂志已逐渐完成电子化。在讲谈社之前,另一家出版社——集英社已率先将漫画杂志《周刊少年Jump》电子化,并推出免费漫画手机客户端Jump+。讲谈社之所以慢了一步,是因为有部分漫画家对电子化抱有怀疑态度,讲谈社需要不断沟通,说服他们要照顾市场以及了解年轻人喜欢用平板电脑和手机的阅读体验。
日本社会对风险格外在意
电子化全面地进入社会,从风险上来看,一方面存在个人、客户信息泄露问题,另一方面,电子化过程中的系统不完善可能导致个人、企业的经济损失等问题。这是每个个人、企业都会担心的,尤其是在日本这个电子化“后进国”,类似事件不断发生。
最知名的是日本便利店7-11的7Pay事件。2019年7月,Seven and I控股集团旗下的7Pay举行媒体见面会,就刚上线的手机支付服务部分客户账户被第三方非法利用的情况,进行说明和道歉。起因是,7月3日,约有超过150万人注册7Pay,其中900人的账户被非法利用,涉及金额高达5500万日元。刚推出电子支付,就被狠狠泼了一盆凉水,这让观望者更加望而生畏。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电子化意味着许多纸质信息、独立信息会被电子化、关联化。消费习惯、企业经营、采购、雇用等信息最终都能转化为电子数据,这些数据意味着“利益”。大企业拥有充足资金投资电子化,从而更能利用电子数据掌握客户消费喜好,而中小企业只能看着市场份额被一点点蚕食。
长远看,产业领域中几家大企业“垄断”绝大部分市场,对于消费者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有负面意义的。
留恋ATM机的理由
有评论称,不管情不情愿,日本都被新冠疫情推进了电子化时代。的确,疫情推动日本意识到电子化的重要性,但电子化在日本却还没有真正热起来。这从生活中的电子化支付就可以看出来。
信奉“现金主义”的日本,一方面有较好的防伪技术、用币道德和治安环境,保持了高质量现金流通,使得现金成为日本民众最安心、放心和便利的支付方式;另一方面,现金与日本压岁钱、结婚礼金、谢礼等社交文化紧密相连,成为日本人在普通生活中进行相关文化表达和传递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无论城市乡村,银行、24小时便利店、商场都有ATM机,有效保障了现金消费和支付方式的便利性,使日本民众很难感受到电子支付的突出优势。
应该说,电子支付除了便利外,还包含着新的理念和新的生活方式,需要民众持有认同感,并愿意主动接受和学习。但日本社会消费的主体就是中老年人,别说电子支付,就是智能手机等硬件载体的使用,对于他们而言都是负担——听不懂、看不明、用不惯。
其实,不应笑话日本在电子化上的落后,还应注意到日本谨慎推行电子化是兼顾了日本社会大多数人的实际生活需求。毕竟,在以老龄化闻名的日本,中老年群体消费者居多,他们跟中国的类似群体一样,用不了打车App,玩不转智能手机,但他们不用像一些人那样哀叹自己被二维码淘汰,不用担心不知不觉间被社会边缘化。如何在提高社会效率、与时代接轨的同时,让中老年人无障碍地共享电子化的成果,是所有“高龄化社会”必须直面的问题。毕竟,这关乎每一个人的未来。拥抱新事物的同时,也不能否定过往的一切,日本在电子化上的“四平八稳”,似乎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责任编辑:祝加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