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雷文凯:换上拜登,中美关系会变好吗?
[文/雷文凯译/观察者网由冠群]
近几个月来,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乔•拜登在民调中一直领先于总统特朗普,但要断定大位已定却还为时尚早。在我看来,拜登确实有可能在11月举行的总统大选中获胜,因为特朗普在应对新冠疫情和提振国家经济方面失误连连,其支持率正持续下滑。但未来几个月仍存有变数,特朗普早已展示过自己死里逃生的本事,要是换做其它政客,可能他们大多数人的政治生涯早就断送了。
尽管如此,如果事态继续这样发展下去,乔•拜登很可能会取代现任总统,在明年1月正式就任。他将需要考虑一些重要的政策问题,尤其是要施行怎样的对华政策。
美国与许多国家的双边关系相对稳定。这些双边关系即使不是积极的关系,也至少基于明确定义的角色和规则。而中国是唯一一个角色定位仍模糊不清的大国。美中关系不仅缺乏稳定性,而且还在继续恶化中。
然而,也有人认为,除了两国交流的语气会有所变化,拜登不会突然转变特朗普施行的对华政策。因为这一对华政策源于华盛顿决策圈的普遍共识,即中美关系出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行为失当。实际上,《民主党2020年党纲》已指出,“对于因中国政府行为而引发的严重经济、安全和人权问题,民主党人将旗帜鲜明地、坚决有力地并持之以恒地予以回击。”
但也有迹象表明,拜登将改变一些政策。正如华盛顿普遍对中国持怀疑态度一样,特朗普杂乱无章并不断制造摩擦的做法也引发了华盛顿普遍的不安。
拜登一直标榜自己的国际主义倾向。长期以来,他一直持有的外交政策观点是美国应该扮演国际领导者的角色,因为这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而不是因为情绪或利他主义。换言之,如果美国不努力引导国际形势发展,那就等于将这个角色拱手让人,最终产生对美国不利的结果。
实际上,拜登今年早些时候在《外交事务》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为什么美国必须再次领导》的文章,在文中他详细阐述了掌握国际领导权对美国有利这一概念。
拜登写道:“为了在未来赢得与中国或其他任何国家的竞争,美国必须加强其创新优势,并联合世界各民主国家的经济力量,一道打击经济不端行为,减少不平等。”
同样,他还为提出贸易倡议埋下了伏笔:
他写道:“错误的做法是我们把头埋在沙子里并说自己再不想做交易。”
然后拜登引入了一个特朗普式的经济强硬主题,并将其与他之前所说的国际领导权主题联系起来:
“美国确实需要对中国采取强硬措施。如果中国得逞,它将继续掠夺美国和美国公司的技术和知识产权。中国还将继续通过补贴形式使国有企业获得不公平优势,并将抢占未来技术和产业领域的优势地位。
应对这一挑战的最有效方法是建立一条包括美国及其盟友伙伴在内的统一战线,以应对中国的不端行为和侵犯人权的行为。但我们也寻求在两国利益交汇的问题上与北京展开合作,例如气候变化、武器防扩散和全球卫生安全议题。”
综上所述,这就是拜登政策的形成过程。请注意,拜登在大选前公开讨论转变对华政策是没有意义的。他需要保护自己的软肋,防止特朗普指责他软弱。
拜登知道,他与中国接触时的最称手工具将是美国与其他国家展开合作,这将结束特朗普“只顾美国”的做法。这表明他将复活《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但前提是他需要在美国和亚洲先试探一番。尽管民主党有一些保护主义倾向,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是奥巴马政府提出的主要贸易协定,所以它应该有不少支持者。
在处理台湾和中国南海问题方面,预计政策会有连续性,因为两党在维护传统利益方面有着广泛的共识。
目前尚不清楚的是拜登会不会取消特朗普施加的关税。任何有此想法的人都不大可能在选举结束前触碰这个话题。
还有,我们应看到中美关系的基调已有所改善。特朗普喜欢公开批评其他政党,而拜登则倾向于以一种更为规范和有条理的方式行事。仅是语气缓和就已能为近期一些过热的言论降温,并为中美互动提供一个可能的机会。
以上几点意味着,如果拜登获胜,那中国也就获得了一个尝试改变的机会。例如,中国可以“出于健康原因”释放被捕的两名加拿大人康明凯(Michael Kovrig)和迈克尔•斯帕弗(Michael Spavor),也可以遵循台湾加入世贸组织或亚太经合组织的先例支持台湾加入世卫组织。或者它可以实施一些削减关税的措施,间接地推动拜登投桃报李。然而这在明年1月之前是不会发生的,因为只有到那时才能明确拜登会不会是这个接招的人。
导致美中关系复杂化的问题很多,指望这些问题在下一届总统任期内全部得到解决是不现实的。但如果能采取一些积极措施,至少美中关系会变的更加稳定,而且我们不要忘记,两国关系的改善对美中两国都有利。拜登能和中国达成交易吗?他会有一些想法,并拥有一定程度的行动自由,所以我会试探性地回答——“是的”。也许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中国是否也能采取一些积极措施推动两国关系发展。
(观察者网由冠群译自美国《福布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