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二次疫情凶猛:没有“彻底抗疫”难有“全面复苏”

日期:09-20
新冠肺炎

原标题:欧洲二次疫情凶猛:没有“彻底抗疫”难有“全面复苏”

▲欧洲部分国家新增确诊数据图。

▲欧洲部分国家新增确诊数据图。

近日,欧洲感染新冠病毒人数持续增加,引发各界对疫情反弹的担忧,多国不得不再度强化保护措施。

9月18日,法国一天新增感染病例13215例,创下疫情暴发以来的最高纪录。从本月16日起,德国连续多日新增病例在2000起左右,累计病例超过27万例。西班牙马德里部分地区将于21日起实施封锁,影响逾85万人。英国首相约翰逊称,他担忧英国出现第二波疫情“不可避免”。

9月17日,世卫组织欧洲分部主任克鲁格援引WHO监测表指出,自9月11日以来,欧洲各国日新增确诊人数稳定在4-5万之间,已持续逼近甚至超过4月1日前每日新增确诊峰值(4.3万例),“这个数值应给所有人敲响警钟”。

冬季来临,欧洲不可再“侥幸”

起初,新冠疫情在被报道时,欧洲曾普遍对“是否需要采取疫情应对措施”提出质疑,或认为只要关闭自己和东亚国家间的往来通道,便可安然无恙地置身事外。

欧洲一些国家对疫情防控措施的怀疑态度,在很大程度上白白浪费了一些国家用生命争取来的宝贵预警时间,最终酿成疫情在欧洲全面大规模传播。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英国……一个个欧洲国家“沦陷”,被迫手忙脚乱地采取各种疫情应对措施。

并且,在疫情业已泛滥后,欧洲各国的应对态度、表现也参差不齐:一些国家亡羊补牢、开始认真应对,而另一些国家则或鼓吹“群体免疫”,或索性冻结核酸检测、停止通报疫情数据,甘心做一只把脑袋深埋入沙堆的鸵鸟,以换取一时的“数据景气”。

还有个别欧洲政客、社会活动人士,对本国严峻的疫情形势、高企的死亡数据轻描淡写,却忙于捕风捉影,搜寻万里之外的所谓“秘密”“阴谋”“黑手”……正是这些和疫情应对背道而驰的思想、行为,令欧洲各国在第一阶段防疫过程中走了更多弯路,付出更多代价。

至6、7月间,确诊及死亡数据似乎出现拐点,欧洲各国普遍松了口气,觉得“总算过去了”;继而纷纷将注意力转向“重启”,以期提振遭受重挫的经济和就业数据。这原本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重启”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对疫情之警惕,更不意味着可以就此“放纵”:尽管许多有识之士不断提醒、警告,大声疾呼“不能放松警惕”,但“重启”后的欧洲各国仍然在“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氛围里,恢复了2月初以前的生活方式——于是我们很快在暑假结束、新学年开始之初,看到了被WHO大声示警的令人担忧一幕。

对此,部分仍抱侥幸心理的欧洲朝野人士仍在“硬拗”:他们或表示“确诊数上升是因为检测基数大了,确诊数自然增多”,或强调“确诊数虽增加,但死亡率在下降”。

对此,欧洲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ECDC)主任阿蒙在9月14日-15日召开的ECDC年度区域委员会会议上发出相同警告,指出“将确诊数反弹仅仅归咎于检测基数增大是自欺欺人”;而另一些更坦率的公共卫生专家则言简意赅——欧洲的第二轮疫情“事实上已经开始了”。

欧洲疫情反弹,将继续拖累世界经济复苏

令人担忧的是,此时此刻,一些欧洲国家还在心存侥幸:

尽管WHO和许多公共卫生专家一再呼吁“尊重14天隔离期规则”,但越来越多欧洲国家开始不耐烦,奥地利、斯洛文尼亚、瑞士、爱尔兰和英国自说自话地将隔离期缩短为10天,法国和比利时更缩短到7天,“第二轮疫情”最早暴发的欧洲国家西班牙,其卫生部长伊拉在WHO发出告诫前正极力鼓吹“缩短隔离期是绝对必要的”。

正因如此,WHO才一而再、再而三对欧洲发出警告。该组织负责紧急事务的官员斯玛特伍德告诫欧洲人,“缩短隔离期的唯一依据只能是科学,如今科学给出了相反的答案”。

当然,也有一些欧洲国家终于开始重新警醒:8月17日,爱尔兰重新收紧一度放松的“防疫禁令”,包括在首都都柏林等地区将室内、户外集会人数上限限制为6人和15人,9月15日更是将禁令适用范围扩展到都柏林等三个郡,并宣布关闭餐馆、咖啡馆和酒吧(这是此前第一轮疫情中禁令都未曾有过的内容)。

但就整个欧洲范围论,重新紧张起来并付诸行动者还很少——且即便爱尔兰,也在“二次禁令”出台第二天,就发生了爱尔兰议会高尔夫球俱乐部周年晚宴、82位高官“顶风聚集”的恶性事件,导致包括欧盟贸易专员霍根、爱尔兰农业部长卡莱里等多人被迫辞职。

欧洲是洲内国家间旅行最为方便的大洲,在全球化时代,欧洲疫情倘若不断反复、久拖不决,也会严重拖累其他大洲的疫情防治和经济复苏,严重拖累全球产业链、人流、物流和各项国际交流活动的恢复。正因如此,WHO和公共卫生专家们的担忧、警告恰逢其时。

欧洲各国必须正视“二次疫情”的现实,为他人、更为自己重新警醒和紧张起来,以免弄巧成拙、害人害己。

□陶短房(专栏作者)

寄给特朗普的毒素有多毒?无解药 因电视剧为人所知 意大利开始全民公投及地方选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