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发布《印太准则》:追随美国的脚步,还是别有心机?

日期:09-08
美国德国

原标题:德国发布《印太准则》:追随美国的脚步,还是别有心机?

9月1日,德国联邦政府发布《印太准则》。这份文件从8大利益领域、7项原则以及7大领域的行动倡议三大部分,直截了当地摆明德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立场、利益诉求和行动准则,为未来德国以及欧盟的印太政策和行动提供框架性指导意见。

迄今为止在印太地区没有直接主张战略空间的德国,此时发布这样的文件,用意何在,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和讨论。部分德国媒体认为,德国希望通过加强和印太地区其他国家的合作,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的确,从文件发布的时间节点来看,德国政府别有一番用意。据报道,这份文件早就由联盟党制订,只不过因执政盟友社民党反对,未对外发布,前不久刚刚获得社民党的同意。这份文件向美国释放了缓和信号,在离美国总统大选仅剩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随着民主党候选人拜登民调支持率走高,德国对德美关系重归于好寄予希望。这些都不无道理,但最根本的还是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的德国,觉得是时候也自认为有这个实力给出德国的回答,为欧盟制订《印太战略》提供蓝图。

继续与中国合作,同时向美国靠拢

近年来,德美关系跌到战后以来的最低点。由于德国在军费开支、北溪2项目、华为等议题上没有紧跟美国的指挥棒,美国通过从德国撤走万余名士兵、制裁和北溪2项目有关的企业、港口,制裁华为全球几十家子公司(包括设在德国的几家公司)等手段来向德国施压。三位美国议员更是直接写信给北德一港口总经理,以“摧毁其经济生存基础”威胁该港口不得允许北溪2项目相关船只停泊。这一无底线的施压让德国从未像今天这样强烈感受到国家的主权被美国肆意践踏。在金融领域,美国特朗普政府人为造成美元疲软、欧元强劲的局面,也严重影响到德国的出口。在新冠疫情导致世界经济普遍萧条的情况下,这对于经济外向型的德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2020年是中欧关系大年。欧洲寄希望于中国在中欧投资谈判协定上做出让步和承诺。对华温和、理智的默克尔即将卸任德国总理,中欧投资协定能否成为默克尔的政治遗产,尚不确定。尽管双方都证实谈判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在国企补贴、市场准入等方面,中欧之间还存在一些障碍。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也给中德及中欧关系蒙上了阴影。欧洲尚未完全控制住疫情,疫情给经济和民众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无法在短期内消除。中欧领导人峰会由线下转为线上,中欧莱比锡峰会年内能否召开,目前也尚未确定。

因此,对于德国而言,的确是时候发出自己的声音了。此份《印太准则》使用了“印太”概念,但特别强调德国定义的印太地区是指整个太平洋、印度洋沿线相关国家和地区,其中自然包括中国和美国,是一个“泛印太”概念。德国借此把对华政策放在整个印度洋和太平洋区域的战略空间里来看,继续和中国开展各领域的合作,同时拓展和深化与东盟、印度、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合作。迫于美国的极限施压,德国又要做出一番靠近美国的姿态,也是想着搭美国的“便车”达成自己的目的,例如在经济、贸易、气候变化、生态保护、人权等方面实现自己的利益关切和价值维护。因此,这份文件在未来外交发展方向上展现出德国向美国靠拢的趋势,加强德国在该地区的参与度,实现利益最大化。

德美的印太“准则”和“战略”有本质区别

德国认为,21世纪世界经济和政治重心已转移至印度洋太平洋地区,表示有较大的兴趣分享亚洲的经济增长活力,甚至要积极参与构建印太地区的未来,还要为所谓的国际准则在印太地区结构中得到贯彻贡献力量。

德国乃至欧洲在印太地区的八大利益涉及和平和安全、国际关系的多样性、公海航线畅通、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数字互联互通、气候和生态保护,以及基于事实的信息传播。除经贸关系之外,德国提出要赋予双边或多边关系更多的政治要素,加强安全、价值观以及教科文领域的合作。在政治上,德国既不希望看到某个国家在印太地区搞单极霸权,也不希望出现两极对峙结构性的固化,认为这两种情况都将危害地区多样化的伙伴关系。在经贸往来方面,德国将力促欧盟和印太地区国家和东盟签订包容性和可持续的自由贸易协定。在数字化和关键技术领域,要扩大与印太地区国家的合作等等。

未来德国在印太地区的政策和行动遵循的八大原则,还是一如既往地强调德国需在欧盟框架内统一行动,认为欧盟成员国只有通过一致行动,才能更好地保护和维护自己的利益;强调多边主义;重申基于规则的秩序,指出即使是在印度太平洋地区,强权力量也应该服从法律的力量,准备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得到遵守做出贡献,体现航运自由普遍有效性;致力于《联合国2030年议程》设定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推进《巴黎气候保护协定》和《生物多样性协定》达成的内容;维护印太地区的人权;在20国集团内在印太地区开展第三方合作。

德国版的《印太准则》和美国版的《印太战略》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不是一份军事版的印太战略,而是面向印太地区全方位外交方略,包括政治、经济、安全、教育、科学、文化等多个领域。笔者认为,其目的是在美国面前弱化中国的重要地位,在左右为难的窘境中谋求自身的行为能力和利益空间。

在安全方面,“准则”虽然指出历史遗留下来的印太地区问题在当前呈现出军备动态频繁的局面,认为德国作为全球贸易强国、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捍卫者,对挑战国际规则的行为绝不能袖手旁观,但德国只会在联合国决议框架下通过参加演习和采取集体安全防卫措施来参与秩序维护。因此德国不可能支持美国单方面在该地区的军事行动。这份文件特别强调地区和平与安全,突出多边主义,建议通过对话的方式解决地区矛盾。

全球政治格局和经济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变化,中国生产成本增加、标准提高、竞争加剧、市场趋于饱和,德国不得不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开辟新的空间和市场。因此,德国希望与东盟、澳大利亚、印度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以此来保持本国的经济增长。特别是,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到了最后冲刺阶段,发布这份文件也是希望能在中欧谈判中获得更多的筹码和利益。

印太地区是构建21世纪国际秩序的关键地区。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全球价值链在这里交织,各大国战略将在这里相互碰撞。有利益的地域必然也是矛盾之地。如今,在这个局面复杂的地区,又增加了德国这样一个在二战结束之后一直扮演“自由世界秩序捍卫者”角色的行为体。希望对战争与和平有深刻经历、理解和反思的德国能够发挥有助于地区和平、安全和发展的作用,而不是跟着某些国家的步调,让本已混乱的世界再增添一份不安。而德国与中国的经济交织程度对德国经济的重要性超过任何一个西方国家,所以我们能否发挥德国在印太地区的正向作用也是需要通盘考虑的。

(毛小红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郑亚鹏

允许员工支持非裔运动 美国航空遭抵制 新华国际时评:全球“战疫”的中国贡献
相关阅读: